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

时间:2022-09-05 09:44:26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人性化设计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可以提高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还存在很多不够人性化的问题,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提高,因此,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指标非常有必要。

二、城市道路规划性质及规划宽度

1.城市道路规划性质

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依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城市道路还可以有:机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专用道、公交出租车(客运)专用道、商业步行街等功能性道路。在一些规划设计文件中还可以看到:生活性干道、交通性干道、商业性干道等术语。可见,城市道路的性质是可以也应该根据其在城市中所处的用地性质而“因地制宜”的。有关规划道路性质的问题源于对城市道路称之“路”还是“街”的思考,应如何协调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环境的问题。“自盛唐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大发展,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种植地带,使古代城市道路的面貌起了重大变化。”。道路设计车速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单幅式(或三幅式)的横断面形式(必要时中央可设隔离栏)。这样中间车行道会显得非常宽阔,视觉反而很通畅;将绿化带集中布置在两侧人行道区域,形成宽阔而开放型的公共绿地空间,结合路边城市家居、休憩服务设施的布置,给行人以宽敞舒适、休闲怡人的交通环境。诸如青岛的香港东路、南宁的民族大道、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和法国巴黎著名的香谢丽舍大街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实践案例。

2.关于道路规划宽度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交通流量远远超出早期规划的预测。道路设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以满足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规划规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车道宽度,分隔带宽度和道路绿化率不能满足要求。现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90),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297),对于大城市主、次干道不同设计车速所对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宽度列表.

三、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以前,城市道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将交通特性以及交通量的大小等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机动车的交通问题成为了道路设计的关键因素,而实现人、路、车以及环境的和谐共存长期被忽略。相关部门的宏观控制较多,而局部、微观问题则被忽视,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道路的基本发展需求,但是忽视了人的需求,难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多,除了保证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享受功能,使城市道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休闲广场、步行街以及无障碍设计等相继产生,满足了人们对道路交通新的发展需求,满足了市民的精神享受。所以在城市道路设计时,既要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又要满足美观、舒适等要求,全力打造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空间。

四、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1、广泛性

城市道路的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企业和部门,一个城市道路工程,从规划到施工包含了规划、投资主体、设计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等,且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多部门协作工作的环节。尤其是在设计环节,由于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使得其广泛性能够得到顺利有效的发挥。

2、复杂性

由于城市道路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专业和领域,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这些领域和专业相互连接、相互沟通,因此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且在项目工程中,各个工作环节都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工作模式。在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中,常见的专业种类主要包含有交通、地质、桥梁、排水等等。由于这些专业方向不同、内容不同,使得其在设计工作中的各种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使得其中的种种质量问题都得到人们的关注与促进。

3、持续性

在目前的道路设计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控制要求,这就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好持续性工作模式,在这种基础上,我们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系统优化,使得道路设计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工作,从而为社会生产的持续要求提供必然的历史依据和理论基础。

五、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

1、城市道路线性人性化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于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人性化和环境美学理念出发,城市道路空间是一系列变化着的构图,有着连续相贯的首尾,它的视点是连续的、运动着的整个空间,着眼点是道路景观的总体效果,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从总体规划出发,在人性化和环境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道路线性主要包括,平面线形和立体线形。在线形组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视觉上自然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平曲线起点应设在竖曲线顶点之前。急弯、反向曲线或挖方边坡均应考虑视线的诱导,避免遮断视线;第二,为使平面和纵断面线形均衡,一般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到20,可获得均衡感;第三,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而不形成过大的合成坡度,一般在8%以下较好。

2、城市道路横断面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在人行道设计方面要明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行道的使用功能不仅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而且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环境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道路设计应在重视车行道设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故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的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m.6m,次干道3m.4m的模式;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结合我国城市道路系统的特点。在我国,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5.0m(或4.5m);6.5m(或6.0m);8.0m(或7.5m)。在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注意,我国现行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0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

3、城市道路照明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城市道路照明技术先进、科学合理、节省能源。能为驾驶员及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经济、节能的良好环境。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路灯的布设。路灯的布置包括路灯间距、路灯安装高度及灯具亮度。路灯的合理布置对提高照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在综合考虑路况、路面反射特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照明器具的配光特性,使布局尽量合理。在设计中,灯杆的设置根据城市道路的宽度、绿化隔离带的设置确定,一般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等方式。第二,灯杆、光源、灯具的选择。城市道路照明兼有景观要求,一般宜选用较为美观的灯型,但首先应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在以往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都选用拔梢钢杆,内外热镀锌表面喷塑,灯杆壁厚不小于4mm,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光源选用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透雾性好的高压钠灯,灯具选用截光或半截光、防眩光、能效利用率高的优质产品,防护等级一般选用IP65,整流器、电容器触发元件均装于灯杆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更加重视人性化设计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工作,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2(15)

[2]扬帆.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11(02)

[3]李凤琼.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1(04)

上一篇:略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下一篇:城市道路交叉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