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案例教学

时间:2022-09-05 08:56:50

地理案例教学

【摘要】地理新课标在教学目的和内容上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求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鉴于此,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教学更好的完成新课标的要求,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选取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6-02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鉴于此,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生活化”案例的选取,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具体化,能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生活化”案例的特点

(一)直观性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抽象思维与理性认知要以感性认知为基础。生活案例源于生活中的地理事物、现象,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化”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直观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述生活中事例,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所选取的案例具有代表性,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切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取,还是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一般来讲,在地理案例教学中通常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或事件,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讨论建立起适合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时代性

生活案例的选取大多趋向于近期发生的事件或是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能起到说服和检验证明的作用。通过生活案例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

(四)可行性

生活案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生活化的案例源于生活,学生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会独立或有组织的进行考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既达到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二、生活化案例选取原则

(一)激趣导向性

一个好的导入既有利于知识内容的引入,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活跃,富于探究性,喜欢标新立异。鉴于此,通过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和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生动形象的案例,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案例:2013年2月份,京、津、冀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引出PM2.5,视频展示与教师阐述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

此新闻热播案例,既具有时代性,又典型直观,是民众所关注的热点,通过此案例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理解检验导向性

案例教学不是教育者展示正确而标准的答案,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在说明道理和证明概念、原理、规律。选取的案例应是现实生活的缩影。用来教学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才能起到检验证明的作用。例如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对于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是学习的重难点,特别对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理解判定难度较大。案例:图片展示或课前实地考察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以盘锦湖滨公园河流地貌为例,通过观察湖滨公园河流流向、泥沙堆积,使学生对河流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一个感性的认知,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知,突破重难点。

(三)实践导向性

生活案例本身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使他们愿意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分析与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也加深了感性认知。生活化案例源于生活,源于身边的事物,利于素材的收集、分析、考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例如: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案例,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等。

三、生活化案例教学的建议

(一)案例选取的建议

1.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在选取案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2.选取的案例难易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如若案例中设计的问题难度偏大,思维就会受阻;过于简单,又会降低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教师要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基本功,及时进行素材更新。2.教师应当向学生布置任务,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课前熟悉案例,并做好充分准备。3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用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4.教师对学生分析讨论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点出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最后做出总结。

(三)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1.过多的案例使用往往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2.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学活动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主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北改”所折射出的城市问题及分析 下一篇:探析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