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05 07:45:39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近几年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中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它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应对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我这几年一直担任机电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收获,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一、教学体会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中总的教学时数为204学时,而实际教学中却只有160学时的教学时间。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并突出教学重点,适当补充一些反映本专业最新发展方向的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实际证明,经过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兴趣

以实例激起兴趣,突出介绍电子技术在家庭电气化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经验表明,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有强大的动力来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一个首要任务。首先,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手机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并且电子技术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其次,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稳压电源、充电器、mp3播放器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通过某种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会出现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情况,他们最不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灌输理论知识。针对此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演示教学,激发求知欲。演示教学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认知从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使学生感到理论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通常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4.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景难以让学生想象,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显得晦涩,此时,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一)注重实践教学,实验联系实际,增加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不喜欢理论课,但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印象,而且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比如在学生学习了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之后,我会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组装一个小的功放电路,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教学安排,他们完成作品以后也很有成就感。

(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这几年,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学生没有很好的符合这样的要求,出现了生就业出现困难的现象。反思一下,是我们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弊端,以往我们都是先在教室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再到实训室进行实操教学,这样一来,因为有了一定的时间间隔,部分学生把理论知识遗忘了,以至于他们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所以部分学生在实践课上无从下手,这样就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面对上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在同一个教学场所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任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技能训练,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行,在教学实施中,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把握好“理”与“实”的尺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要花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设计,要把知识点融进一个个任务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掌握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进行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设计好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开展教学任务,2、教学任务要以企业的工作过程为基础,3、教学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另外,在考核评价方面,因为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考核评价应包含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对实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两个方面。

要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应满足一些条件,比如需要合适的实训环境,相关配套的实训器材,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等。为此,我校还要加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到企业一线实践的经历,能熟悉企业的要求,使课堂教学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庄彦霞.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

[2]徐健.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1)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美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