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个宝 河湖离不了

时间:2022-09-05 07:08:30

生物是个宝 河湖离不了

在传统的治水观念中,水体通常是唯一受关注的元素,为了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人们可以舍弃一切,其中包括那些宝贵的水生生物。而无数事实证明,人们的以上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水生生物不是可有可无之物,而是河湖生态系统须臾不可离的宝贝。

首先,水生生物是河湖生态平衡的主力军。河湖的生态平衡,指的是河湖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这种联系是河湖自然演化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强大之时。正因为如此,人类需要它、期盼它。那么,河湖的生态平衡是谁创造的呢?有人说是水。笔者认为不确切。水虽然是生命之源,虽然为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但它毕竟只是一种环境因子(尽管环境因子十分重要),确切地说,在以水为基质的河湖生态系统中,对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些与水紧密结合的有生力量,即:众多的生物体,包括漂浮生物、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等。这些生物都是些鲜活的生命体,它们分别是河湖这一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它们与水、河湖底泥等这些非生物因素结成一个严密而又完整的整体,以不同的角色为“大家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创造着。譬如:绿色植物(生产者)为食草动物(消费者)提供食物,食草动物(消费者)又为食肉动物提供食物。各种动物、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则既是昆虫等小动物的食物,又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的营养来源。而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物像氮、磷、钾之类的营养物质,至此,继旧的一轮循环之后,新的一轮循环又开始了。这就是河湖生态系统这一大家庭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线路图”。河湖生态系统经过一定的发育阶段之后,生物的各个组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渐趋于相对稳定和协调,并通过信息的反馈保持自身的动态平衡,从而构成人们所期盼和追求的生态平衡。可见,水生生物自始至终主导着河湖生态平衡的创建,它们是河湖生态系统的主角,也是功臣。

其次,水生生物是水质改善的排头兵。不论是水生植物,还是水生动物,还是水生微生物,都是水体的天然净化器。先说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改善水体质量,而且还能消除水体中许多污染物质。有试验表明,水葫芦在1公顷的水域内,24小时内可以从污水中吸附34公斤钠、22公斤钙、17公斤磷、4公斤锰、2.1公斤酚、89克汞、104克铝、297克镍、321克锶等,还能将氰等有毒物质分解成无毒物质;芦苇具有净化水中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能吸收汞和铅等重金属,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很高;水葱能净化水中的酚类物质;沉水植物还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污染物质的沉积,并可通过吸收、转化、积累作用降低水中营养盐,从而抑制水体内浮游藻类产生量,同时,能防止底泥的再悬浮,提高水体透明度。

再说水生动物。现实中有一部分人认可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却不认可水生动物净化水质的作用。其实这一认识是片面的。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一样,也具有很强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譬如:那些个体微小,大多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草履虫、线虫、轮虫之类的水生微型动物,其处理污水、净化水质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们能吞食游离细菌和污泥碎片,并能活化细菌,带动细菌一起运动,使细菌和有机物质充分结合,增强了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从而改善水质;它们对有毒物质比细菌敏感,可用以确定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毒阈值。有关试验表明,污水的净化系统中,水生动物与细菌的关系密切,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水生动物是河湖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捕食者,通过捕食水体中的细菌,水生动物能使水体的色度变淡,氮、磷浓度降低,藻类减少,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变清。可见,水生动物对净化水质具有显著的效果。

水生生物是个宝,健康的河湖离不了。让我们彻底摈弃重水体而轻生物、管水体而不管生物、为水体而舍弃生物、使水体与生物两分离的愚蠢做法吧。在理论上,确认水生生物的价值,认可水生生物的存在,赋予水生生物永续演化的权利;在实践上,给水生生物以人文关怀,尽可能地减少对水生生物的扰动,尽最大努力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以确保河湖的自然性、完整性、畅通性和安全性。

上一篇:新密向平顶山买水 全国首宗跨流域水量交易诞生 下一篇:追求英语课堂“三境界” 拓宽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