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探究性”教学提高初中化学学习实效

时间:2022-09-05 06:59:55

落实“探究性”教学提高初中化学学习实效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进一步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动性,通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讨论法进行课堂的构建,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进一步的增强教学情感交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的构建讨论环境,更好的把握讨论时机,进一步的提升讨论的质量。

【关键词】讨论法 初中化学 教学 有效应用

初中化学课程在科学探究理念改革下,提倡多样化的探究学习。结合体验科学探究的多种形式,对科学知识积极获取,注重学生科学性的探究性应用,注重科学的深层次研究和分析。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应用,实现多样化探究学习过程。讨论法教学策略主要是采取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教学的总体质量。关于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讨论法教学模式始终是化学教师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增进教学情感交流

初中化学教学要体现教育的情感价值,做好化学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与落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加强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就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过程而言,就要结合实验的方法提升学生对化学的情感兴趣,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态度。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个体之间的和谐交往,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设计,如下表所示。

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设计

运用课堂讨论方法的时候,结合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管理,尽可能的促进师生双方之间的和谐交流,保证有着一定的活力和朝气。

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突出学生的创造性,讨论式的教学过程,营造高水平思维分为,有着较为宽松的讨论分为,不仅仅促进了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同时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重要气体进行比较讨论,并总结出三种气体性质、制作方法和特殊性。这一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学习,对于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化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破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奈侍馊胧郑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是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进行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向势。求异就是提出问题。只有求异,才能克服原有定势的束缚,突破已有认识的局限,由已知进入未知,或把已知变为未知因素的待探索的事物。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创造发明的起点。求异精神的真谛是敢于和合善于透过真知去发现,去开拓无知世界,而不是对自已被实践的真理采取不承认主义。

三、构建讨论环境,把握讨论时机,提升讨论质量

罗杰斯说,良好的环境给予人们自由性和安全性的心理状态。而化学教学过程,就要积极的创设创造性的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保证人们有着较强的心理自由状态。关于放松心灵的构建,更要做好化学课堂的构建工作。比如说《燃烧》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播放“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视频,根据燃烧的条件让学生探究如何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给出燃烧的条件,并给出灭火建议: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可燃物冷却,让燃烧物的问的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教师通过合理把握讨论的时机,一旦思考出现困难,如“如何让燃烧物的问的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学生存在分歧的意见,就要结合一题多解的讨论进行合理的讨论,确定讨论的范围和讨论的内容,提高讨论的针对性,得出“用水、干冰”等,这样就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

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讨论法的应用,不仅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上一篇:关注要点,合作精彩数学 下一篇:合肥市城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