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的兴趣

时间:2022-09-05 06:36:09

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的兴趣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育是一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的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纵观不少体育课堂教学,有些体育课堂模式单一、死板,学生在训练中容易产生枯燥心理和抵触情绪,不少学生对体育训练没有兴趣。教师如何正确分析影响初中生对体育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从影响初中生对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有效培养初中生对体育兴趣的策略进行阐述。

体育兴趣存在原因创新模式培养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学科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它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初中生独生子女较多,正处于青春成长期,这给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而且有些体育课堂模式单一,学生在训练中容易产生枯燥心理。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厌倦体育课,体育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点,积极分析影响初中生对体育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一、影响初中生对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

我在多年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好多学生进入初中后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这和小学阶段学生都爱上体育课形成鲜明对比。初中生的学习更为紧张,体育课能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毅力。但是,好多初中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不愿配合教师的指导,课后不能以课堂为切入点有效进行体育锻炼。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

体育教师缺少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创新,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喜欢新奇的活动,而有一些体育教师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不能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有些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当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的寻找原因有效矫正,而是通过粗暴的方式让学生机械训练,从而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由于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转型期,越是粗暴的教学方式越容易引发学生的抵抗心理。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有些体育教师从不顾及学生的内心感受,缺少对学生成长正能量的引导,其实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都设计了“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环节――准备运动――基本训练――课堂结束。这样的课堂结构过于死板,虽然从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忽视了课堂教学随机存在的情况,有些学生由于某个环节训练不到位,还需要加强,然而教师却一味追求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导致一些学生心中颇有怨言。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体育教师要抓住本班学生的实际,创新课堂模式,灵活地面对学生在训练过程存在的问题,突破传统课堂模式的条条框框,丰富体育训练形式,让学生在灵活的课堂模式中配合教学进度,从而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正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初中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这和课外时间有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有效培养初中生对体育兴趣的策略

体育是一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的课程,教师要正确面对处于社会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学生,认真分析导致初中生不喜欢体育训练的原因,有效地开展体育训练。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对体育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1.积极利用体育设施牵线搭桥

体育课离不开体育设施,它既包括学校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同时还包括体育教师对体育设施的合理利用。体育课是引导学生获得体育运动技巧,培养体育兴趣的重要渠道,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充分考虑体育设施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如田径项目,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跑道,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经典田径比赛项目,让简单的比赛促使学生去学习基本的规则、技能、技巧,这相对单调的机械训练某个动作更为有效。在借助体育场地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活动的安全保护,如跳远,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活动前先将沙坑的沙翻松了;在单杠、双杠上做动作时,如果下面不是沙坑的一定要在下面放上体操垫,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避免产生的危险。教师要意识到体育课是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的重要切入点,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能让学生感觉体育活动就在身边,课余时间,学生们就能自发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堂延伸训练。

2.创新体育课堂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我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设计了“快乐体育课堂”模式,突破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然而纵观体育课堂,很少老师敢将它融入课堂教学,因为教师害怕学生在游戏中忘记了教学任务。然而,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游戏,学生就能通过游戏激发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如田径项目的动作训练,当教师通过示范教学,学生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动作要领后,教师将训练项目设计成游戏项目,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胜,必须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才能胜出,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游戏设计成团队合作项目,有助于让学生通过游戏互相纠正、互相鼓励。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训练起来兴趣高涨,因为大家都想在游戏中获胜,然后要获胜就需要更好地领悟教师所传授的动作要领。但在运作游戏课堂模式时,教师不可以随心所欲,也不可以放任式的游戏教学,因为学生容易在游戏中放松了自己的训练。要创新体育课堂模式,需要教师更多地思考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融入更多地创新元素,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课后又能积极地配合课堂上所学的进行训练。

3.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体育课堂主要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获得成就感。体育教师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能让学生清楚的看清动作要领,而且散发着教师的人格魅力。要想创新课堂教学,教师要先从自身的基本功做起。如篮球运动是初中生特别是男生的爱好,投篮、运球技巧等动作的训练是相对枯燥的过程,但也是打好篮球必备基本功。如果教师在示范时能准确、熟练、洒脱地完成这些过程,势必会引发学生深厚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成为了学生心中的偶像,学生自然就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4.精神引领,培养毅力

体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毅力、克服困难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训练要求学生使身体必须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动作要领的掌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这对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疏导,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有时为了增加学生的训练激情,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产生毅力。

总之,要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引导,优化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拥有积极参加锻炼的心态和持久的运动激情。

参考文献:

\[1\]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Z1).

\[2\]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2005,(12).

上一篇: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下一篇:小学科学如何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