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金融业模式的选择

时间:2022-09-05 05:58:39

现阶段我国金融业模式的选择

【摘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加入协议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由于跨国金融公司大举进军我国金融市场,加上国际金融实行混业经营的趋势,我国政府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实行混业经营模式,还是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沿用分业经营模式。为解决此问题,笔者首先将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进行对比,然后根据我国法定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实施分业经营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措施,为日后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基础。

【关键词】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模式选择 发展措施

从商法角度来看,混业经营模式和分业经营经营模式的划分标准实质是商事主体的经营业务的范围问题。根据各国不同的国情,各国采用适合本国金融业发展程度的经营模式,各自规定不同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以保证各国金融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发展。

一、混业经营模式和分业经营模式的对比

混业经营模式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分营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分业经营,则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只能从事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身专有业务,不能经营其他金融机构的专有业务。将两种模式进行对比,二者皆有优势和不足。混业经营可以拓宽金融机构的业务,提高服务效率,并且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但是,混业经营加大了金融业的风险,如果不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会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给国家经济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分业经营则恰恰相反,分业经营通过法律规定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可以减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同时通过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有助于减少垄断,维护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优势和不足只是相对的,并没有何者为优何者为劣的问题。我们应当承认金融体制多样性的合理性,不能将某个国家和地区的某种金融模式绝对化,无论哪一种金融混业、分业模式都是在局部范围内是最优、最稳定的。

二、我国法定的金融业模式实施现状

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规定,我国实行分业经营模式。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也不得对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此外,我国《证券法》第6条规定,我国的证券业、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其业务机构分别设立。我国《保险法》也明文规定只有依法成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商业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不得兼营法定业务以外的业务。

虽然法律严格规定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但是在实践中,金融业出现了对混业经营的探索。从我国金融业模式现状来看,不允许德国的全能银行混业模式存在,银行内部设置业务部门,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同时,我国禁止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之间的投资。但是,国家法律并没有禁止纯粹性金融投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公司、四大银行的控股公司、企业集团控股公司。现有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有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国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由此看来,我国并不是一个严格实行分业经营模式的国家,在分业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监管有力、充满活力、业务适度交叉经营的金融体制。

三、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业经营模式,主要是限制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之间各自核心业务的交叉,以避免不同性质资金交叉使用而引发风险[]。由于现阶段我国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理性告诉我们在我国金融业形成完善的监管控制之前,盲目跟随国际潮流实行混业经营模式,会给国内金融业带来巨大风险。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仍然需要坚持分业经营不动摇,理由如下:

1.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我国实行以分业为主导、由“一行三会”所构建的金融监管体系。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个监管机构成立时间不长,无论是监管的方式、内容、以及内部结构建设都不够完善,监管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此外,我国并没有统一的金融法典,只是一些零散的法律法规,不成体系,存在诸多漏洞。这种形式上“健全”的监管体系实际有很多问题,有许多潜在的风险,不能实际有效地监管我国金融业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现阶段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设立经营进行较多的干预,因此银行业才能正常运营。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自身普遍缺乏风险控制机制,假如实行混业经营,政府放松监管,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各商业银行很可能会受利益驱动将手中庞大的存款资金投资证券市场。众所周知,证券市场充满风险和不确定,一旦证券市场崩溃,由于商业银行自身并没有风险控制机制,银行业也会随之瘫痪。

3.我国证券市场运作机制不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股市运作很不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而且,我国还存在非常严重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实情况。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以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为前提。像我国目前存在大面积的信息披露不真实,无形中增加了交易者的风险。因此,当前的股市很不完善并且缺少稳定机制,为避免带来更多的风险,仍应当实行分业经营限制金融机构专有业务的交叉。

4.我国的技术设备落后。在技术革命后,发达国家的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当今的金融业已经进入电子化、网络化的经营,现金流通速度飞快。而我国的金融电子系统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技术设备落后,无法满足混业经营的需求。

四、总结

从国际来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的主流。但是,现阶段我国直接从分业经营直接转变为混业经营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当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坚持分业经营,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开透明、公正有序的金融市场,构建高效协作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完善我国金融电子系统,为我国金融模式的转变打好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仍应顺应国际潮流,实行混业经营。提前做好准备,方能实现我国金融业的成功转型,建立真正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体系。

上一篇:内部控制缺陷文献综述 下一篇: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成本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