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色硬朗 务极华丽·五彩牡丹纹饰

时间:2022-09-05 05:50:12

敷色硬朗 务极华丽·五彩牡丹纹饰

“Wucai” is also known as “hard color” or “ancient color”, which refers to a kind of colored porcelai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Wucai” means multiple colors rather than be limited to five colors. “Wucai” is dominated by red color, green color and yellow color, and red color is inevitable. “Wucai” takes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1) overglaze application or combination of overglaze application and underglaze application; 2) painting; and 3) firing under low temperature in the kiln. Wucai Peony Pattern falls into blue and black wucai and overglaze wucai.

五彩,又称硬彩、古彩,为彩瓷的一种。五彩意为多彩, 并不局限于五种色彩。五彩以红、绿、黄三色为主,其中红彩是必不可少的。五彩通过釉上,或釉下与釉上结合施彩,绘成后再入炉以低温第二次烧成。五彩绘画牡丹纹,分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两类。釉上五彩,亦有早期的元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之分。

五彩牡丹纹饰,是在三彩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唐代彩色陶瓷用色丰富起来,结束了“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唐代彩陶因以黄、绿、白三彩为主,故称“唐三彩”。宋代又出现了“宋三彩”,用色较唐三彩丰富,除了黄、绿、白三主色之外,已出现红、乌黑和翡翠釉等辅彩。此后由契丹族建立的辽代,继承唐宋陶瓷工艺而形成“辽三彩”,辽三彩亦以黄、绿、白为主色。

“一枝红艳露凝香”。金代彩瓷出现了喜人的变化,诸如“红绿彩牡丹莲荷纹罐”等彩瓷因红彩的大量应用,开创前所未有气象。金代彩瓷以红彩为主,所用红彩,又称“红矾”、“铁红”,这是用氧化铁作呈色剂的低温红釉。在此之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瓷器上牡丹纹,虽然各地瓷窑都有创意,但多为黑、褐、白等素色。红绿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金代红绿彩牡丹纹,随类敷色,彩绘红花绿叶,使彩瓷因此变得红艳而喜气洋洋,取得色形俱佳的艺术效果。这也是瓷器上最早、最艳丽的牡丹纹形象。

金代开创红绿彩牡丹纹有纪年款彩瓷为证。1 9 8 5年5月,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了6件彩瓷,其中一件“红绿彩牡丹纹碗”,碗心用红彩勾绘牡丹纹,碗的底部墨书“泰和元年二月十五日”,这是公元1201年。由于这些红绿彩牡丹纹饰瓷器已具有五彩瓷基本要素,于是,将其视为五彩,也成常见的主张。

元代在红绿彩的基础上开出了“五彩花”。1 9 9 2年7月, 吉林扶余出土有釉上五彩彩瓷。其中一件“五彩缠枝牡丹纹碗”。胎体洁白,釉面滋润,碗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底楷书“至正年制”。扶余出土的还有“五彩‘梵文’款牡丹三叶蛱蝶纹杯”。至正(1 3 4 1年―1 3 6 8年)为元代最后一个年号。元代末年,青花瓷已趋于衰弱,彩瓷又一次兴旺起来,“五彩花”也应运而生。

元代五彩以红绿彩和红、绿、黄三彩为最多,元代五彩, 不仅具有金代红绿彩的特点,而且也体现了元代东西方交流的痕迹,与当时青花瓷装饰具域外之风有颇多相似之处。这些艺术交融信息,都可从元“五彩孔雀牡丹寿石纹盘”和元“五彩孔雀番莲纹盘”等作品中获得。

“五彩花”一词见明代曹昭所撰《格古要论》。此书成于明初洪武年间,是对元代瓷器的评述。《格古要论》称:“有青花及五彩花者,且俗甚。”这段文字虽然简短,却具有深刻的意义。一是,文献中首次记载了“五彩”,这标志着五彩已经形成,并被作为彩瓷的一种而起用;二是这一“俗”字,并非丑陋,则是对“雅”字而言,是作者艺术观的表露。五彩通“俗”,其生命力正发端于此。当年金红绿彩瓷普及北方大部分区域,如今五彩更将拓展至大江南北乃至国际。五彩的发展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

明代五彩出现创造性的推进,除了上述釉上五彩传承发展之外,青花五彩也脱颖而出。为了克服釉上五彩缺少蓝彩之不足。巧匠巧思,便采用釉下青花蓝色取代的方法加以解决,由此出现了以釉下青花为蓝色与釉上多彩相结合而成“青花五彩”。这一釉上、釉下巧构的艺术样式,始成于明代初期的宣德年间。

成化青花五彩继宣德之后,顺势发展,空前绝后。成化“五彩牡丹蛱蝶纹盖罐”、“牡丹鸡缸杯”等描画精工,用色骄艳绚丽,精妙可人,展现的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风采。《文房肆考》点评:“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博物要览》也称:“成窑上品, 无过五彩。”

明代早期,五彩瓷多为官窑烧造。因为多彩瓷受到朝廷严禁,《明英宗实录》:“禁止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等瓷器。”并榜谕其处:“的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这对五彩瓷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嘉靖至万历时期,是明代五彩发展高峰期。这时出现的嘉靖“五彩孔雀牡丹纹碗”、“五彩蛱蝶牡丹纹盘”等作品,给我们又是另一番的艺术享受。产生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矾红的大量使用,青花不再占主要地位,所塑造的牡丹也就更为浓重红烈,务极华丽。这一时期虽然风貌一致,但细细品来韵味依然大有不同。万历“五彩牡丹纹盘”,盘心彩绘红彩牡丹四朵,整齐中富有变化, 花叶以绿为主,巧配黄、蓝二色,布置均匀而不失生动,层次丰富而不失有序。红花在绿叶的映衬护围下,尤显照耀酷烈,充满朝气。万历“五彩湖石牡丹小鸟纹罐”画面的处理极为高明,稠密中见疏朗,勾勒粗狂,豪放不羁。更具胆略的是,花叶、灵芝和小鸟毫不忌讳地着施浓红,又能取得冷暖色调和平衡。在白瓷的衬托下,显露剔透的空灵和四射的张力,使富丽的牡丹又显出刚烈的一面。这种夸张的手法,在万历“五彩龙牡丹纹瓶”、“五彩花鸟纹折沿盆”等作品中都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明代五彩除了景德镇大量产出之外,德化窑也是重要的产地。德化窑是宋、元、明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福建德化。明代德化五彩,独树一帜。如德化崇祯“五彩牡丹纹衔环铺首尊” 显示了德化瓷风貌。德化窑以产白瓷著称,所产白瓷色泽光亮, 乳白如凝脂,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明出口欧洲,法国人又称“鹅绒白”、“中国白”。在此优质的白瓷作红绿彩为主色的五彩,效果显然与众不同。

明代青花五彩的伟大成就,后人一直为之折服,并为之深入剖析,如对成化五彩提出了“斗彩”、“填彩”等新概念。影响最大的是雍正佚名《南窑笔记》,书中是这样写的:“成(化)、正(德)、嘉(靖)、万(历)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循这此思路审视明代五彩,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五彩牡丹纹饰的多样性和具体绘制技法。

清顺治时期的五彩还是沿用青花五彩工艺。在釉下用青花绘制图案,然后再在釉上彩绘使之完整。顺治“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这两件题材相同,画面相似的青花五彩,都用釉下青花描绘湖石和烘染背景,然后再在釉上绘画花卉。釉上与釉下图象虽然难以精确相应,但增添了笔彩飞舞,淋漓明快的艺术效果。

顺治“青花五彩牡丹纹尊”也是青花五彩的顶峰之作,整体与局部的处理,无不耐人寻味。此尊装饰繁密,章法严谨,白地重彩凸显图案繁茂中的灵秀。局部的经营也多妙招,艳丽的花朵不仅有仰俯侧迎之变,红花中间染黄花,又增添了花色的缤纷。

康熙时期的五彩出现了质的变化。由于发明了釉上蓝彩, 便不需用再用釉上釉下结合彩绘工艺,在釉上就能完成红、绿、黄、黑、蓝等各色俱全的彩绘。这成就也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五彩。

清康熙“五彩花鸟纹盘”盘面绘湖石、牡丹、桃花、凤凰等。用蓝彩直接画在釉面上,所以画显得格外细腻。康熙“五彩雉鸡牡丹纹瓶”,内外施白釉,外壁五彩纹饰,绚丽的雉鸡立于湖石之上,牡丹盛开四周,画面丰满,充满生气。

康熙五彩釉还直接用蓝彩绘制牡丹,如“五彩雉鸡牡丹纹缸”,作品通过夸张,将牡丹放大,将雉鸡缩小,独创的大型蓝牡丹就这样产生了。

雍正时期五彩日趋衰落,粉彩出现取代了五彩的地位。综观五彩,品种林林总总,有白釉地五彩、天蓝釉地五彩、洒蓝釉地五彩、豆青釉地五彩、米色釉地五彩、哥釉地五彩、红釉地五彩加金、黄釉五彩、黑釉五彩、水墨五彩、五彩加粉彩、德化五彩等。

雍正新彩瓷的出现,也为我们审察五彩提供了新的视角。五彩被称为硬彩,是与粉彩有关。康熙五彩中助熔剂含量低,二次烧成后彩色深厚堆垛而缺少浓淡过度变化。粉彩则不同,粉彩色料中助熔剂含量高,烧制后色彩淡雅柔和,艳丽清逸。于是产生“硬”与“软”不同的艺术感受。《饮流斋说瓷》称:“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 谓彩色甚浓,釉敷其上,微微凸起也。”又称:“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

五彩又称古彩,这是因为康熙五彩出现之后,新的彩瓷迅速发展,而五彩则没有新貌,主要作为仿古的对象,业内就将五彩称之为古彩。

五彩的别名,同样能帮助我们认识康熙五彩牡丹纹艺术的特色。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