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歌 8期

时间:2022-09-05 05:43:19

青春没有彩排,韶华总是在不经意间消逝,留下一段段难忘的回忆,而对于我,从事“三支一扶”活动的这段时光就更显弥足珍贵。两年的时间,我经历了夏秋冬春的轮回,品尝了酸甜苦辣的滋味。

夏天的故事:我的仲夏夜之梦

依然清楚地记得2011年7月25日那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整个大地仿若蒸笼一般,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而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女生,作为“三支一扶”的志愿者,怀着新奇、忐忑的心情乘车前往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江西镇位于南宁市西南部,从城区坐车到那里,会明显感到窗外风景的变化——高楼大厦逐渐退去,山林地水慢慢增多。我被分在劳动保障事务所,那里到底怎么样呢?我有些不安。

终于到了!接待我的是劳保所的所长,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哥。他不顾我的劝阻,一把拿过我的行李。同时笑着把镇上的简要情况介绍给我。之后他领着我拜访了领导、同事,给我举行了欢迎会。等一切安顿好,已是深夜,我细细审视这里,领导同事是热情周到的,但基层的条件,确实比不上城市。这是我要的生活吗?我有些迷惘。

刚毕业时,我满腔热血,雄心万丈,想一头扎进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中。进入社会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理想同现实差距太大,所以我调整心态,给自己重新定位,决定多结合实际,多接近基层,从小事干起,从农村起步,这才报考了“三支一扶”。但是现在真来了,我又开始对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条件感到疑虑。

所长似乎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第二天,他主动跟领导申请,把我从临时住所换到一个更加明亮宽敞的房间。同事们纷纷跑来为我打扫卫生。几个男同事探查了一下房间后,合力为我抬来一张书桌,看着累得满头大汗的他们,我感动之余,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秋天的收获:稻花香里说丰年

翻腾浓郁的热气在脚步中逐渐消散。秋天到了!硕果累累、稻花飘香,收割机的响声,忙碌的群众,混合泥土气息的秋风,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金色画卷。

我也有了工作中的收获:对新农保的政策、操作流程逐渐掌握。由于严谨细致,在核对票据中,我几次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出,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同时,我还掌握了一门“外语”——江西镇的方言。以前,群众向我咨询问题时,我只有尴尬地求助于同事。现在,虽然说起来还不流利,但是已经能和群众进行基本的沟通了。

我发现自己的观念也在变化,刚来的时候,去群众家总不愿意坐,怕把衣服弄脏,万不得已要坐的时候,还会先垫一张白纸。直到有一次,我看到镇上的领导坐在一块石头上和群众亲切地交谈,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不恰当。我开始转变,尽量和群众保持一致。于是渐渐地,村里王伯家腼腆的女儿和我成了好朋友,张叔家的那条大黄狗不再对我发威,李姐家五岁的儿子看见我就伸手要糖……

群众不再把我当“外人”,当成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姑娘。为了回报大家的信任,我唯有加倍努力做好工作。但是看似简单的农保问题,其实蕴含着大学问。哪些人不可以参保?哪些人需要补齐手续?哪些人可以享受优惠政策……这都是需要下一番苦工去掌握的。我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向领导求教,向同事求助,向书本求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办事水平。

冬天的启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南宁的冬天来得比别的地方要晚一些,灰色的云笼罩天空,寒流滚滚,冷飕飕的风呼呼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阴湿的天气让人恨不得躲在房里不出门。但是工作仍然要继续。

领导给我布置了一项重要任务——说服一位65岁的王姓老太太参保。按国家政策,年满60岁的老人,可以免费参保,每个月可以享受80元的养老金。这种惠民政策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但是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持有不同看法,这位老太太就是其中之一。村上动员了好几次,可是王老太太就是不愿意。最后,所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

我仗着自己业务娴熟,兴冲冲地往老太太家跑了好几趟,每次都费尽唇舌,但全无效果。又一次,我无功而返,心情低落地走在田间,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倒在地,身上沾满了湿泥,我委屈地哭了。

“不干了!都是为她好,还这样爱理不理!”我向所长摊牌了。

所长笑笑说:“群众其实是很好打交道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问题,有没有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

这句话点醒了我,于是,我下村的时候就常常去老太太家坐坐,并不急于说服她参保,而是和她聊些家长里短,间或才说几句新农保的事情,除了讲政策之外,我更多的是举实例,比如江南区的试点镇——延安镇的村民,通过新农保获得了哪些实惠。渐渐老人的态度开始转变了,每次看见我都会招呼着去她家吃饭。一次闲聊过后,老太太主动跟我说:“小阮啊,你跟我讲讲怎么参保。”我乐坏了,连忙把相关的政策和程序都跟她细细讲了一遍。最后老太太二话没说,就决定参保了,并且动员她的几个子女一起参保,真是出乎意料。当我走出老太太家时,突然觉得,原来这个冬天不是想的那么冷。

春天的希望:春风又绿江南岸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派绿的景象,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我因为工作勤奋,表现突出,被抽调到江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跟班学习。平台更高,责任更大。为了更好地开展新农保工作,我和同事一起向乡镇干部讲授业务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江南区全面展开后,我积极地做好与各镇参保材料的对接,确保审核工作准确无误。同时,我还负责管理新农保的业务系统、发票审核等工作。由于太过繁忙,常常不能按时吃饭,甚至没时间喝上一口水。所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2012年江南区的参保率都在85%以上,发放率达到了100%,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2012年,最繁重的任务是南宁市水上人家的安置工作。为了便于水上人家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培训就业的咨询,江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在邕江桥底设立了办公点,因为我综合能力较强,领导选派我到邕江桥底办公点为水上人家办理相关业务。水上人家对养老保险政策一知半解,我就耐心为他们讲解政策,积极为他们答疑解惑。在水上人家办公点工作,中午也不能休息,工作辛苦,日晒雨淋,但我仍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截至2013年3月1日,共为458人办理了水上人家养老保险。

沐浴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播种过希望,幸福才能萌发!这就是我的“三支”生涯,以热烈如火的夏天开始,以收获整个春天结束。

(作者系广西南宁市江南区2011届“三支一扶”大学生)

上一篇:劳务派遣群体性纠纷如何处理 下一篇: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