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乐《褐山揽胜》解析

时间:2022-09-05 04:28:04

民族管弦乐《褐山揽胜》解析

摘要:作品以芜湖的历史文化为起点,以褐山为聚焦点,以特色的地域民歌主题为素材描绘了景点之秀美,以层次多变的结构布局叙述

>> 浅析民族管弦乐现场演出的录音技术 新疆 边塞民族管弦乐团成立等 民族管弦乐作品的个性创新与运用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与民族管弦乐队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作品 马斯内的管弦乐组曲 柏辽兹早期管弦乐作品精选 管弦乐学习与演奏浅谈 “中国民族管弦乐乐队训练与创作高层论坛”论点述要 中国民族管弦乐复调写作技术研究 浅谈民族管弦乐队的录音技巧 将中国传统音乐精神恰当地融入民族管弦乐队 王宁民族管弦乐《庆节令》的技术与艺术分析 浅谈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普通高中校园民族管弦乐团的组织与排练 论笙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演奏 论琵琶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民族管弦乐队与指挥的发展概况 论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律体制 浅谈民族管弦乐队中低音乐器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民族管弦乐以褐山揽胜的古韵文化及现实美景以描写对象,以音写景,音乐的画面感强,并由此达到音画相协调,展现了褐山美景之秀。乐曲以散板的引子描绘山水静景,也好似站立山巅远眺江景的点点帆影。入板后以抒情柔婉的芜湖民歌曲调素材表现了人景和谐、怡然自得的怡人山景。快板乐段好似远镜头扫描,将褐山美景一一道来。间插的慢板乐句是对亭庙休闲、山水相望的思绪的静思,为再次的快速画面飞转做好准备。全曲因表现褐山景色美的不同视角而在写景时呈现不同画面感音画,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段落,音乐素材因其典型的芜湖特性而很容易对地域音乐产生联想,较好地契合乡土情怀的选材立意。

二、地方民歌的音乐素材

芜湖的民歌蕴涵丰富,自由的山歌,怡心的小调,欢悦的舞歌,幽雅的古调。其特色是婉转怡人的江南小调,旋律婉转波折,调式游移多变,尤其以小情小意的情歌为最多题材,辖下的繁昌、南陵、当涂(现已划归马鞍山市辖)民歌全国闻名。选择适合民族管弦乐的音乐曲调发展的芜湖民歌为素材,为管弦乐主题及其发展奠定了基调。

据曲作者介绍,《褐山揽胜》选择多首民歌作为各个音乐主题的素材。其第一主题选自繁昌民歌《海枯石烂不变心》。它是一首角调式山歌,自由舒展,上下句对称,落音不断游移(见谱例1)。作品将其运用于引子主题在梆笛声部奏出,但作品采用了中心音的改变,不再将其作为角调式,而是保留旋律的主要骨干的音,将落音由角音移至宫音,这是为突出乐队主音的稳定性而通篇考虑的。这一主题后来在乐队的拉弦乐声部、琵琶声部、吹管乐声部不断被渲染。将这一芜湖地区较有熟识度的民歌旋律进行了较好地乐队化发展。作为作品的主题,它还综合了芜湖市区的民歌《鸠江公社气象新》。《鸠江公社气象新》属于城市小调,更适于乐队作品音乐主题的起承转合均衡性结构的布设。与前述民歌不同的是,它是调性比较统一的徵调式,徵音起调,半终止在商音,最后落入徵音终止(见谱例2)。在这两首民歌综合相融的基础上,管弦乐在乐队全奏上推出了作品的核心主题,它由角音起调,经徵音、羽音、宫音的周转、过渡,每次都经过角音周转,显示出角音的核心性,在半终止处落入商音,为调性归结宫音做好了准备。核心主题是一个非对称的两句体,混合节拍的运用,第二句的弱起及长短音的非规律性设计等打破了结构的规整律动感(见谱例3),为后面音乐的发展铺设了多样化空间。

谱例1《海枯石烂不变心》繁昌民歌采录:谢荣卿,填词:郭珍仁

谱例2《鸠江公社气象新》演唱:晋毓梅记谱:贾子英

谱例3《褐山揽胜》

这样的选材既注意到作品的文化符号感及地域音乐的标识性,使地域经典的音画形象塑造变得浅显易懂,也为乐队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可见曲作者在作品创作上的独具匠心,也是他深入调研的缜密案头工作精细之体现。而演出后得到大家对主题音乐的普遍认同,说明选材的合理、恰当!

三、速度布局的结构层次

依据古典音乐结构的“散-慢-中-快-散”层次来布局民乐作品是作曲家常用的手法,它有利于主题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多样音乐材料的加入及现代手法的融会。不仅如此,由于《褐山揽胜》属于组曲的考虑,前述笔者评析过的《镜湖细柳》也采用了中国古典结构。不同的是,《褐山揽胜》被发展为变化多样的结构层次,原古典结构的拱形结构可能更利于单一主题的发展。由于这部作品加入了很多的插部材料,所以,总体上的“散-慢-中-快-散”结构在《褐山揽胜》上被处理为:“散-慢-中-快-中-散-中-慢-快-急”。

其“散”在曲中出现了两处。引子处的“散”是主题的初步呈示,属于领起的性质,篇幅稍长些,由非对称的四乐句构成,转调而开放地结束;中后部的“散”是主题的片段再现,属于连接的性质,篇幅较短,由开放的单乐句组成,它落于e商音也是为后面进入e羽调做准备的。

其“慢”在曲中出现了三次,有两次比较大的段落;第一次出现是在引子之后,属于主要主题的强调性呈示;第二次是主题的再现;第三次则属于连接性材料且篇幅较短,是展开性段落的组成之一,常在结构解析上纳入其所附属部分。

其“中”在曲中出现了三次,篇幅都比较大,是核心主题呈示的段落,是乐曲的中心组成部分之一,对音乐内容的呈现及主要乐思的表达起到了支柱性作用。第一次是在行板段落,由单二部结构构成,其一部是主题的呈现与应答;其二部是主题的加速变奏及部分再现,因此又带有三段体结构的特点。第二次是在快板之后,是第二主题的展开性发展,是对快板主题的应答,篇幅短些,属于单段体结构;第三次是乐曲的再现,它虽是部分再现,但由于加入了新材料的原因,也有较大的篇幅。

其“快”在曲中出现了三次,有两次比较大的段落,最后的“急”是其“快”的片段性强调,可视为大型结构的“煞声”,唐代乐舞《霓裳羽衣曲》等古曲中常用此法推展“乱声”的音乐高潮。第一次的“快”乐曲的中间部分,是展开性中段的支撑性部分,是由新材料构成的与歌唱性的核心主题对应的跳跃性格的主题,篇幅较大些;第二次出现的“快”是前述主题的移调、变化发展,片幅小些。“快”作为乐曲的转开性中部,其中的变化较多,快慢的速度变化也较多,音乐材料的增加与变化再现也较频繁,也是乐曲的支撑线部分之一,其地位仅次于“中”速的核心主题呈现部分。

由上可见,《褐山揽胜》的结构是一个开放的三部性结构,它不同于古典无回归的三部性结构,也不同于西方强调对比统一的带再现的三部结构。曲中因速度的变化而呈现出结构的复杂性,是曲作者综合中外古典结构的现展,也是为适应音乐内容表达的自由选择。

四、淳朴清新的风格意境

皖江之南的芜湖属于典型的江边小城,带有江南文化的秀丽、隽永特质。《褐山揽胜》为表现其景点特色,以音画描绘塑造江城景点,以特色音色配置的多变运用而深入挖掘其淳朴清新的音乐风格及意境。

以曲调形象塑造为外在手法,乐曲营造了淳朴清新的主题音乐形象。它将主题设计为婉转波折多变的旋律线条,它以角音为中心而周转,在经上方的徵音及羽音、下方的商音及宫音装饰,不断衍展出旋律自身所具有的调性游移性,如此而强化了婉转悠扬的曲调风格,展现出皖江南旖旎、俊秀的山色江风,较好地呈现了站在褐山之巅近观远眺的美妙画境。

从节奏织体上看,《褐山揽胜》的主要主题节奏平稳规整但不规律,这样的节奏音型适宜于婉转舒展性的主题音乐的发展。其伴奏的织体在拉弦乐声部采用多种音型的协调铺设,这样就有利于乐队背景及层次的多样化展开,能更好地凸显于衬托旋律主题的形象塑造。

再从配器及其色彩上看,首先是很好地挖掘了民族乐队中弹拨乐声部的表现力,如引子处古筝的音块运用而突出低沉浑浊的音响,做好了高音区的高音笙的背景铺垫,细碎的古筝高低音区音块与悠长舒展的笙长音形成对比。而主题呈示上,也首先有琵琶声部以轮指的手法与古筝协调呈现出来的,在核心主题呈现部分也采用弹拨乐声部的织体作为骨架性律动而衬托出吹管与拉弦乐声部的悠长旋律主题。在中部的点缀性乐段,弹拨乐的跳跃性音响及其细碎音响的呈现都是依赖于色彩各异、组合不同的弹拨乐声部的烘托展现出来的。其次是从拉弦乐的运用上寻求音色的凸显与融合,进而塑造清新的风格并营造淳厚的意境。作品除了主题旋律的表现外,还突出其音色融合的桥梁性作用,如中板乐段的后部运用拉弦的音型化拨奏,较好地黏合了弹拨乐的中层音色与吹管的旋律层音色。这种融合性音色还体现在乐曲中部的复调化多层声部的密集构造上。再次从吹管乐声部看,乐曲以其明亮的音色为主要点缀,在呈现次序上常采用笙-笛-唢呐的方法,将乐队音色逐层点亮而使主题舒展悠扬之风格简单易行地表现出来。乐曲以笙的优雅音色为引导及各部分的穿插,较突出地呈现了江南清雅的音乐意境。

五、结语

王安潮在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上已有较多的实践,在地方音乐素材的选用及现代作曲技术的融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艺术影响[4]。民族管弦乐《褐山揽胜》以芜湖的历史文化为起点,以登褐山之高揽江、山之胜为景色视角,以特色的民歌主题为素材描绘了景点之秀,以层次多变的结构布局叙述,展开了音画的不同内容与层次,以鲜明的主题形象、配器着色营造了清雅的江城山景及其清新旖旎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 杨昌永.民族管弦乐《镜湖细柳》解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2(4):107-110.

[2] 杨伟民.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素材与时代性审美情趣[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93-96.

[3] 戴卿.新春民族音乐会奏响芜湖名景[N].2013-1-29(6).

[4] 江剑辉.钢琴组曲《皖西素描》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55-58.

上一篇:剪力墙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分析(二) 下一篇:论述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