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许三观“渺小的伟大者”形象

时间:2022-09-05 03:28:41

试论许三观“渺小的伟大者”形象

摘 要:许三观是余华笔下一个敢于同苦难和命运抗争的人,尽管他的这些抗争都以失败告终,但许三观仍然不失为一个“英雄”。作为“英雄”,他身上也就有看某种强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生命力的顽强和人性的闪光。

关键词:许三观;顽强的生命力;闲光的人性

许三观是余华的名作《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人公,也是当代文学史人物群像色鲜明的一个。许三观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生活在中国城市底层的小人物,也是一个糅合了鄙俗与崇高、可悲与可爱、渺小与伟大的人物。因此,许三观是复杂的,他的身上既有阿Q式的国民劣根性,也有能够打动我们的美好人性。本文从顽强的生命力和闪光的人性两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了许三观“渺小的伟大者”形象。

一、顽强的生命力

“苦难”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也是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吴义勤在《告别“虚伪的形式”――之于余华的意义》一文中就认为,对于许三观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从容应对态度的表现是余华对其形象塑造的三个重要维度之一。而在存在主义哲学家们看来,苦难也正是生活的本质所在,人生就是为了同苦难抗争。从《许三观卖血记》来看,许三观的人生就是不断遭受苦难的人生,同苦难不断抗争的过程也正是许三观生命消长的过程。

许三观是处于城市底层的平凡人,对生活充满了生的渴望,面对迎面而来的苦难,他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选择屈服,而是选择了抗争。正如余华在《我能否相信自己》中对许三观的阐释一样,“他(许三观)是一个时时想出来与他命运作对的一个人,却总是以失败告终,但他却从来不知道失败,这又是他的优秀之处”。许三观的抗争是无意识的,是本能的,也是自觉的。对于生活中的苦难,许三观没有其他的办法,他追求的只不过是生存,生存成了他最大的抗争目标。然而,许三观的抗争大多数或者说根本上还是失败的,在苦难面前,他的抗争如螳臂当车,他的抗争也不过只能让苦难撕开一条窄窄的裂缝。但许三观还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来抗争,也就是卖血。

许三观卖血是为了同苦难抗争,卖血是他抗击苦难的唯一方式。血是生命之源,是“祖宗留下的血脉”,但是,许三观却卖血了,并且不断地去卖血。一方面,许三观有他自己的“血的哲学”,即血是老天赐给他的摇钱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也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许三观卖血,是经过了“卖血的启蒙”的,爷爷的话让他迷惑:不卖血的人怎么就身子骨不好?阿方和根龙则直接对他进行了“启蒙”,许三观也就第一次知道了“肉里的力气”同“血里的力气”的差别,知道了卖血可以赚钱,明白了自己必须得“舍得花身上的血”。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并不是自觉的,而是出于好奇,但这次卖血也就开启了他的苦难历程,开启了他同苦难抗争的历程:另一方面,许三观卖血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好逸恶劳,实际上,这正是他争取生存的必然选择。在贫困的五十年代和动荡的六七十年代,许三观除了送茧工的收入以外不可能有别的经济来源,也不允许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但苦难却总是如影随形,一乐闯祸,三年自然灾害,一乐得肝炎……许三观一次次卖血,一次次陷入别无选择的绝境。

这一次又一次的卖血记录着许三观他们一家的苦难史,也彰显出许三观无比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既然生活的原味就是苦涩,既然生活的底色就是苦难,那么许三观也就必须用尽全力去与之抗争,并且抗争到底。许三观卖血是有信心的,他对自己的生命力有充足的自信,他坚信自己有一副好身子骨,是能够卖血、卖得起血的。通过卖血,他就能让家人和自己度过危机,生存下去,这也正是许三观的价值所在。可以说,“许三观恰恰以对“生命”的出卖完成了对于生命的拯救与尊重,完成了自我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确认。”

在同苦难的抗争中,许三观通过卖血挽救了自己的家庭,也终于没有被苦难所吞没。更为可贵的是,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生命意志始终都是激昂的,他那对生存的渴望从未在厄运面前被压倒,他的生命力也始终顽强地张显着,这就是他渺小之外的伟大之处。许三观是一个扬帆挺进的英雄,他的生命力在苦难的洪波中翻滚腾跃着,这无疑值得我们的尊敬。

二、闪光的人性

许三观打动人的第二个方面是他在与苦难抗争时所折射出的闪光的人性。‘不可否认,许三观是一个市井中的凡夫俗子,他的身上有许多国民劣根性的表现,但是,从人性关照的视角来看,许三观还有着闪光的一面。这种闪光面几乎是与其阴暗面共生的,并最终战胜和超越了这些阴暗面,从而让人性的光芒得以放射出来。

许三观身上的闪光人性集中表现为他的宽容和善良。本质上来说,许三观是一个善良、软弱的人。他也有爱憎喜乐,但却终究不至于那么决绝,乃至于无情和麻木。尽管做了九年的乌龟,但他还是不得不“又做了一次乌龟”,用卖血的钱去为一乐偿祸;尽管何小勇奸污了他的女人,但他还是不能见死不救,还是劝一乐为他去喊魂:尽管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许三观为了给他治病却一连五次地卖血,差点连命都搭上;尽管妻子许玉兰同何小勇发生过关系,但许三观也始终保护着她,爱着她。尽管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许三观还是成功超越了他人性中卑劣的一面,实现了道德和人性的升华。这就是他人性的闪光一面,也是他最为可爱的一面。诚如在《王安忆评》中王安忆所说的:“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许三观的英雄事迹且是一些碎事,吃面啦,喊魂什么的,上不了神圣殿堂,这就是当代英雄了。”这段话点明了许三观人性力量的所在,也就是余华说的,“这个人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他的愚笨,而是人的力量。他前面根本不去考虑别人是否背叛自己,人到了这样单纯的时候,其实是最有力量的时候。”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许三观确实不失为一个“渺小的伟大者”,一个当代英雄。

三、结语

最后,我们不妨对许三观的形象做出如下归纳:许三观是一个平凡的世人,却是一个勇于面对苦难的抗争者,虽然失败,却不失其力量的伟大,生命的顽强;许三观有着凡人的爱恨情感,却又不能那么地决绝分明,他不管背叛、不计恩仇,他有着强大的人性力量。顽强的生命力和闪光的人性美,共同塑造出许三观人性的崇高面,并超越了“国民劣根性”的部分,使之于渺小之中见其伟大之处,这就是许三观“英雄”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惠义町,文艺争鸣,2000,(1):71-77.

[2]余 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3]余 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4]余 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5]王安忆王安忆评《许三观卖血记》,王安忆散文[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

[6]王达敏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许三观卖血记》批评之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5,(2):54-61

作者简介

易 维,武汉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对外汉语研究。

上一篇:“三网融合”对基层有线电视网络的影响与建议 下一篇:两种“循环时间观”与人类精神生活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