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开启小学生语文主动学习之门

时间:2022-09-05 01:26:40

有效预习开启小学生语文主动学习之门

主动学习是有动机的学习,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极好。被动学习则相反。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小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之下处在“被学习”的状态,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别人而学习。小学生大多数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的能力越来越低。主动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如何让小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发现有效预习可以开启小学生语文主动学习之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仍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预习也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学习之初的预习环节已经被动就更不用说在整个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学习。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学会预习,让预习更加有效,并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呢?

一、家校共同重视,为有效预习奠基。

意识决定形态,态度决定成功。家长和学生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学生们能够主动预习、自觉预习。家长们才能够勤督促孩子们预习,多指导孩子们预习,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明白意义树立意识。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枝“猎枪”一样重要。在这里,“猎枪”就是指的自学能力。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改变学习方式,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我把这些有关预习好处的话经常挂在嘴上,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预习的重要。

2、家校联系共同重视。任何教育,孩子的任何习惯都不能离开家长的重视和配合。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多联系。“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家庭的教育责任艰巨而重大。”“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家长会上,请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二、激发学生兴趣,为有效预习加油。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无疑,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乐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会从中而来。因此,想要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为有效预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让预习作业灵活多样充满趣味,吸引学生。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预习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增强作业实效。

2、让老师的话语更加热情充满激励,鼓舞学生。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正面的典型事例,并及时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尤其是对待班级的学困生,根据其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制定预习帮扶计划,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闪光之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循序渐进,帮助他们获得成长。

3、使语文预习活动充满趣味丰富多彩,快乐学生。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他们喜欢脱颖而出。老师可在课堂中相机采用竞赛这种方式。使孩子们在竞赛、交流、展示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在竞争中培养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学生快乐地享受预习并提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重视方法指导,为有效预习铺路。

有效的预习需要一定的基础技能。而有效的预习方法则是最重要的一款。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径入厅堂,提高预习效果。

1、指导“读书”。我每教一课,都要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要求:一篇课文要五读。一“认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扫清阅读障碍;二“熟读”,做到正确、流利、通顺;三“通读”,掌握课文的大意。探索作者思路,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四“品读”,品味文章风格、特色,体悟文章词句内涵、思想情感。五“研读”,使课文了然于心,完成课文的外部语言向自己的内部语言的转化,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读写实践。前三读主要是初读课文的预习指导,后两读则是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深化。

2、指导“思考”。“思”与“学”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预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读中产生的疑问写下来,或注上不同的记号,上课时再巧妙地把“预习”中学生出现的疑问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自然会产生共鸣或争议,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就会更积极、更能和谐地进行。

3、指导“批注”。这是批注预习法,主要是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认真读、仔细读,逐字逐句的钻研,做到深入透彻的理解,在预习中若发现疑难之处,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对课文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有特别的感悟,又或者是读书的收获和思考,批判和质疑等就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

4、指导“搜集”。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上的知识像海洋,博大无比,各类文化书籍也是层出不穷,时时刻刻伴随学生左右,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或各类书籍进行预习,也是预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5、指导“运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孩子们利用语文这门工具,学以致用。引领学生逐渐的获得一种语文技能,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朝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标前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重视检查督促,为有效预习掌舵。

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检查。光布置任务,没有严格的控制和检测,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同学来说,特别是习惯尚未养成之前的绝大多数同学,预习只能是徒劳。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有多种方式。自由个别检查,课堂检查,学生自查,家长评价。无论怎样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讲评。讲评中以鼓励为主,讲评后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下次的预习。

上一篇:让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插上翅膀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短文改错教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