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9-05 12:24:38

打造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是一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课,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它是科学,更是艺术。因此,语文不应该是呆板的,而应该是灵动的,充满活力的,它应该激情四射,它闪烁着思想碰撞的火花,燃烧着涌动的青春。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构建一个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呢?

一、转变理念,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让他们切身感受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喜欢语文,勇于在语文课堂上质疑、辨疑,通过体验学习,通过探究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教《范进中举》《孔乙己》等文章时,我侧重让学生自读发现,然后通过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路开阔,从多方面提出大量问题,教师把问题归类后,让学生互相研讨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适当点拨。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得到开发,学生良好的研读习惯得到培养,质疑精神不断深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理念,勇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自己读书,让学生自由思考,让学生主动感悟,让学生在讨论中放飞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展开思维的窗户,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学习。

二、读书“充电”,树立激情飞扬的课堂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是一位聪明、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精湛,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就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教育者。”新时代提倡终身学习,这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同样也适用于老师。作为创新型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有自己新颖的见解,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解读。语文老师要多读原著,理解原著才能全面理解课文。

比如教《范进中举》,可以读一读《儒林外史》;教《我的叔叔于勒》,读一读《马克吐温小说选》。要多读相关教育专业的书籍,读教育专家的著作,比如阅读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王开东等人的著作,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怀,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文教师知识丰富、见解独特、语言生动,一定会在语文课堂上挥洒自如,成为学生膜拜的偶像。

三、巧设目标,激发鲜活生动的教材灵气

每篇课文,都应该有它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知道,学生的基础水平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留有余地,相对灵活。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和运用多种修辞的方法;学习对比的写法,体验学生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留恋与厌恶。这样的目标比较贴近课文,贴近学生。因此语文课的目标设置很重要。语文课堂上要有活力,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研读再创造。要对课文的意蕴有自己的独特的领悟,并能恰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研讨:为什么鲁迅喜欢百草园的生活呢?鲁迅如何看待他的老师?我们又应当如何评价三味书屋的那位先生?学生们讨论很热烈,他们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比较,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挖掘,对封建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善于调味,丰富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

我们如何才能把语文课上得灵活新颖,丰富多彩呢?我认为应当改进教学形式,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走出课堂。语文课堂是一个窗口,学生借助语文这个窗口,可以透社会,感悟人生。这样的语文课堂,视野开阔,丰富多彩,会让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开展各种活动把课文和学生情感有机整合。如,《春》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诵读,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展开配乐朗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魅力,在特定的气氛中领会课文描写的妙处,可能会收到意外的效果,课堂学习气氛也会活泼、清新。

比如教《变色龙》,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选角色,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展示,他们把警官、首饰匠等角色演得活灵活现,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表演者是不是抓住了人物性格,这样观众和演出者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文章主旨等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见解。演出的成功,讨论的热烈,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总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上课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只有学生开动脑筋了,思维活跃了,他们才能带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适时点拨,激疑寻趣。通过引导,构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上活语文课,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语文课真正的上活,上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224050)

上一篇:《狼》的插图去哪儿了 下一篇:材料作文“奖金的选择”素材运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