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

时间:2022-09-05 12:15:12

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

在中考作文试题的各种命题形式中,材料作文占有一定比重,对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既是学写作文的需要,更是考场应试的需要。

一般地,根据所给材料数量的多少,可以把材料作文分为“单项材料型”和“多项材料型”两类。下面,让我们结合实例对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作出说明。

上篇:“单项材料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方法1.由果索因

即由作文试题所给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某些结果或结论性的东西“逆推”上去,直到寻找到其中的原因,然后据此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这是发生在深圳街头的一件事:一个已经20多岁、身高却不足1米的残疾乞丐躺在地上乞讨,将近一天时间所获无几。一个外国人路过,看到上身、脚穿拖鞋的他,就送给了他一张百元大钞。令人惊异的不是这个乞丐的“意外收获”,而是不到半分钟之后,他一瘸一拐地走到30米外的一个募捐箱边,将这一百元钱塞进去。那里,两百多名网友正在为一位身患重病却无力支付医疗费的女孩募捐。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捐钱时,他只说了一句:“她比我更可怜……”

在这则材料中,有很多结论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索“因”:为什么“将近一天时间所获无几”?为什么是一个路过的外国人对“他”进行了施舍?为什么迫切需要帮助的“他”在得到帮助之后却把自己的“意外收获”马上捐赠给了其他人?显然,只要步步深入索到了其中的“因”,材料的主旨便昭然若揭了,而只要围绕着“爱心”、“帮助”、“人应该常怀一颗仁爱之心”等来选材、立意,就都是切题的了。

方法2.看是非意向

即在弄清楚作文试题所给材料正面意义或反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命题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然后依据命题人的是非意向来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家知名杂志社进行环保征文,由于奖金丰厚,应征稿件堆积如山。其中不乏名家巨匠的作品,也多是真知灼见。出人意料的是,特等奖却颁给一个普通的中学生。

那只是一篇寻常的文章,怎么会是最优秀的?面对众人的质问与怀疑,评委会的负责人取出了那份薄薄的稿件,答道:“他的文章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唯一把文章打印在稿纸正反两面的人。只有他真正做到了环保!”

的确,在“做到”面前,任何华丽的语句都会黯然失色。

材料所叙述的事情唤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老师、同学和你的真实姓名。

在试题所给的材料中,其正面意义十分明显,命题人的是非意向也十分明显——命题人对杂志社的做法是持赞赏态度的,而对那位普通中学生的做法更是持肯定态度的。基于此,只要我们坚持从正面来选材,从积极的、健康的角度来表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空喊喊不来‘蓝天碧水”’等主题,不仅能够很快入题,还有可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方法3.梳理关系

即对作文试题所给材料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事与事之间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认真梳理,既梳理出其正常的关系,更重点梳理出其不正常的关系,然后据此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在试题所给的材料中,至少反映着这样几种关系:第一个青年与老人的关系,第二个青年与老人的关系,第一个青年与绿洲、与家乡的关系,第二个青年与绿洲、与家乡的关系,老人与两个青年的关系,老人与绿洲的关系等,在这众多的关系中,绝大多数关系是正常的,只有三个人与绿洲、与家乡的关系有些不正常,那么何以至此呢?态度!“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这,无疑应该成为我们选材的重点与立意的重点。

方法4.抓关键词句

即抓住作文试题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然后据此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母亲每天都让一年级的小女儿独自上学。这一天,女儿出门不久,外面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母亲担心女儿害怕,追出家门。远远地看到每划过一道闪电,她的小女儿都把脸仰向天空。她奇怪地叫住女儿,回过头的小女儿竟是满脸灿烂:“妈妈,我刚才又照了一张相!”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风雨,换一种角度看人生,世界将变得何等美妙!

认真阅读分析这段材料之后我们便不难发现,“乐观”、“角度”、“以乐观的态度对待风雨”、“换一种角度看人生”等词句,就是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而围绕着它们来选材、立意,是完全符合命题要求、完全切合题意的。

下篇:“多项材料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方法1.同中取异

如果作文试题所给的是性质相同的几则材料,应该集中精力寻求其不同点,然后据此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1)理想篇——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理想是指路明灯。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怎样去实现?

(2)美德篇——美是体魄之德,德是灵魂之美。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地位和名利,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品德、修养和情操,美德是永不凋谢的花朵。

(3)自信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自信的价值将无法计算。

如何做人是一门大学问。请联系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角度自选。

“如何做人”,是上述三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同”,它们本身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是它们之间的“异”,与其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泛泛地写,倒不如专门抓住一个侧重点来写——或谈谈理想对于做人的重要性,或论论拥有美德的必要性,或讲讲自信方面的故事,等等。

方法2.异中取同

如果作文试题所给的是性质不同的几则材料,应该集中精力寻求其相同点,然后据此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小羊要独自穿行沙漠,临行前,妈妈说,千万别把路边的草吃光。途中小羊突然想回家,却因为自己来时耐不住饥饿,把那路两边原本稀疏的小草连根吃掉了,所以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它这时才明白了妈妈的话:那既是留给后来者的希望,更是留给自己的后路啊。

材料二:《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说的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

要求: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表面看,两则材料存在着质的不同:材料一讲的是关于小羊的故事,材料二对《菜根谭》中的一句话进行了阐释;但是在对材料含义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与挖掘之后我们发现,两则材料还存在着一个相同点,即它们所包含的道理是相同的——“要懂得分享”(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替别人想一想”、“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显然,相同点一找到,选材的范围就划定了,立意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方法3.异中取异

如果作文试题所给的是性质相异的几则材料,应该集中精力寻求其明显的分歧点,然后据此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

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地继续前进,并且更加努力。比赛结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塔顶。

其他蛤蟆都很好奇,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结果大家才发现——他是一只聋蛤蟆!

(二)丘吉尔在牛津大学的演讲:“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成功的秘诀很多,请联系自己或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从叙述对象和内容方面来看,两则材料的“异”是显而易见的:一则写的是动物,一则写的是人;蛤蟆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耳聋,而丘吉尔的成功是因为他把“决不放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显然,命题人希望我们叙述(介绍、议论)的“成功的秘诀”范围很广、含义也很丰富,而不仅仅是“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决不放弃是成功的唯一秘诀”。

方法4.道理组合

如果作文试题所给的性质单一的几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或反映着同一个“道理”或“结论”,就应该把这些“道理”或“结论”组合起来,然后据此选材、立意。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试题——

“学做人”是青少年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下面列出的几条人生准则,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唤起你的回忆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接受自己——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即使是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无论怎样,先接受自己,试着去发挥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潜力。

要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善待别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明智之举。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你眼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负责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只有当你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而不是逃避责任或在别人的目光中才勉强承担责任时,你才真正的长大了。

“要接受自己”、“要欣赏别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等道理都是些人生准则,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提醒大家:“学做人”必须先做到这些,必须从这里开始。显然,只要我们把这几条准则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如果将它们当作分论点依次列出,既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又可以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突出。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对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做出以上分类,完全是为了说明时更方便一些。在具体的审题实践中,是允许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而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还需要大家自己去摸索、去总结。

上一篇:委婉含蓄 别有怀抱 下一篇:校园轶事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