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04 09:29:35

常州市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 特色产业是指一个地区最能体现资源禀赋、最具比较优势的的产业,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常州所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提出常州市发展特色产业要选择一条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展生产业之路,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实施和贯彻上述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 特色产业 资源禀赋 路径选择

所谓特色产业,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以某一资源禀赋为基础发展起来、形成一定规模、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某一产业,包括了范围、时间、质量、空间四个方面的含义。特色产业本质上是指这一地区最擅长的产业,最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区域特色经济依托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而来,构成了地区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寻找、培育、扶持和壮大特色产业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特色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以及在国际国内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一、发展、扶持特色产业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时间、空间上确定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壮大、发展特色产业需要遵循若干原则。总的来说,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条件为基础,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逐步形成特色经济。

1、市场导向原则

特色产业的本质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是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特色产业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政府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内生。政府的作用是营造环境,诱致市场主体创业。市场主体追求利润,必然根据本地要素禀赋的实际选择适宜的产业,从而形成特色产业。

2、因地制宜原则

特色产业的选择是区域优势的集中体现,要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选择特色产业。美国匹茨堡的钢铁产业、底特律的汽车产业、明尼阿波利斯的医药设备产业、德国斯图加特的机床产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无不如此。选择产业时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拔苗助长;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厦门的PX项目、什邡的钼铜项目都是对社会效益、环境承载能力考虑不足而造成的失败案例。

3、重点突破原则

任何地区的经济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能因为存在优势就必须发展优势产业。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就是“优中选优”,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选取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发展建设,“小而全”、“洒香水”的做法是最不可靠的。沈阳市在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过程中,就抓住了装备制造业作为突破口,工业经济实现了10年增长14倍的奇迹。大连则凭借靠近日韩的地理优势和自身人才优势,将对日韩的软件外包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并取得成功。

4、区域协调合作原则

区域的协调合作要从两个层次来看,一是区域内部协调合作。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要从全区域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规划、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组成部分的优势,集中力量,坚决杜绝发生“窝里斗”、“特色不规范”、“规范不经济”的情况。早年,南京市属的经济开发区之间就曾出现多次压低条件、互挖对方项目的情况,对后续的招商引资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二是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区域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人才、市场信息要能做到互通有无、形成优势互补,防止出现互相封锁消息的残杀式竞争。常州地处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竞争激烈,但沪、宁、杭、苏州、无锡、常州发展各具特色,形成了有序竞争的良好格局,对于周边城市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5、动态规划原则

任何地区不可能存在永远的劣势或优势,特色产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地在新的条件下发展新的特色产业,对现有的特色产业进行优化和调整。上世纪60年代开始,曾经辉煌一时的芝加哥、底特律、匹茨堡等大湖区—东北区工业带成了美国工业衰退的代表地区,被称为“锈带”。由此,芝加哥市下定决心调整产业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交通、物流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将芝加哥从一座老派的工业城市转变成以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商务服务业和运输物流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

6、政府适度引导原则

政府对于特色产业培育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坚持市场导向不动摇的前提下,政府的职能也是不可或缺的。美国学者Saxemian在研究了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相似的美国加州硅谷地区和128公路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后发现:硅谷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128公路地区的制度、社会文化和工业体系产业等因素不尽协调,极大地抑制了集群效应,产生了负外部性,而硅谷恰恰相反,形成了较强的正外部溢出效应。众所周知,制度供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府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如果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就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快速产生、发展、壮大。这就对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体制机制并能在相当长时间之内保持稳定性和连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机制体制还要兼顾到本地现有体制和文化并与之保持协调一致,这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制度设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吴敬琏指出“制度重于技术”,可见,作为制度的主要供应方——政府对于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常州市资源禀赋优势分析

1、地理环境基础

常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位置,北临长江,南靠太湖,与上海、南京两市等距,地理区位位置优越;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齐全、行业配套完善、技术设施完备,具有全球范围内绝佳的产业配套半径和配套能力。常州穿境而过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312国道和沪宁、宁杭、常宁、沿江(常苏)、常澄、锡宜等高速公路以及4E级民航常州奔牛机场将常州与长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紧密而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常州深入地融入到长三角和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中,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经济基础

作为“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的故乡和“苏南模式”首创地之一,常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积淀了深厚的产业发展传统。2011年,常州市的GDP总量完成2930亿元,列全国第32位,全省第5位,人均GDP(按照户籍人口计算)达到9.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万元,列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302.52亿元,列全国第21位,全省第4位。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常州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前列。

3、产业基础

常州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和轨道交通、新型涂料等六大部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拥有中天钢铁、申特钢铁、百兴集团、亚邦投资、常林工程机械集团、新城控股集团、天地光能、金源同业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其主要产品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2011年,常州市变压器产量达到1.3亿kVA,约占全国变压器产量的10%;装载机销量占全国的5%;挖掘机销量占全国的10%;农业机械销量占全国的15%。其中,单缸柴油机和25-40马力轮式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牵引传动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占有45%的市场份额;精密高档电声器件销量世界第一;锻钢冷轧辊产量亚洲第一;45个单品种药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3位。

目前,常州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最大构成。2011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80.4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950.84亿元,占比达到54.48%。其中,工业完成1768.91亿元,占全市比重接近50%(实际为49.41%)。全市工业产业集中度较高,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五大产业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20.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7.7%。五大产业是最能体现常州市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员工素质、产品质量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支柱产业。然而,常州市五大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比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三分天下有其一”,2011年完成现价产值2796.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33.68%,2009—2011年年均增长达到27%。变压器产量、装载机、挖掘机、农业机械、牵引传动系统等重点产品在全国占有率均居于第一位。

4、人才基础

常州是江苏省的教育强市,人口中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比例在全省居于第五位。同时,常州是全国老牌的工业基地,拥有十多万熟练的产业大军,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常州还拥有全国第一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园区——常州高职基地,被称为长三角的“银领摇篮”,每年常州市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熟练技术人才达2万名。此外,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云集,高端人才集聚,技术的溢出效应明显。这些都为常州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技术储备。

三、发展、扶持特色产业的路径选择

从上述分析来看,常州的国民经济呈现明显的“二三一”分布态势,其中,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接近一半,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常州市国民经济中工业经济较发达,且产业集中度高,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生产业均有所发展,且不乏亮点企业、亮点产品。整体来看,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生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常州的传统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品业、冶金业等。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生产业包括动漫产业、影视传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广告会展产业、工艺美术业和印刷复制业等。各行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装备制造业、冶金、新能源、新材料、动漫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具有全国性的竞争实力。从大企业分布来看,大企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如中天钢铁、申特钢铁、常林工程机械集团、常柴股份等;部分分布于新兴产业,如天地光能;部分大企业多元化经营,横跨多个产业,如百兴集团、亚邦投资、新城控股集团等。

针对常州的发展实际,常州市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为: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展生产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来贯彻和落实上述思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层次,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加大有效投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做强做大企业。下面将选取常州最具特色的三个行业进行逐一分析。

1、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例)

装备制造业是常州最具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对常州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将装备制造业定义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总称,它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技术服务。在常州,装备制造业主要涵盖了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轨道交通等子行业。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装备制造业越来越体现出三大特征:服务化、信息化和低碳化。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是要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生产业和装备业的协调发展,以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以低碳绿色经济主推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装备制造业要紧紧围绕支柱企业和重点产品来做文章,大企业是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托,改造升级路径的实现必须依靠发展壮大现有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利用产业集群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性、外部性,通过社会化分工,形成常州所独有的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常州市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发展。重点产品是产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产业竞争的主要依托,改造升级之路必须依靠重点产品。从常州的产业基础来,重点是以轨道交通和工程机械为核心发展车辆产业,以大容量、超高压变压器为核心发展输变电产业,以动力机械为核心发展农业机械行业,以数控机床为核心发展基础装备产业,以冶金设备、环保设备为核心发展专用机械设备,以基础件为核心发展关键零部件制造。

2、积极壮大新兴产业(以新材料产业为例)

新材料产业是常州具有一定发展优势和发展基础的新兴产业,地区发展特色明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拥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并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是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佼佼者。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不具有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包括新型基础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由于新材料及其新技术的基础原材料地位,并对其他行业进行渗透和应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将会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常州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科技进步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依据常州现有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可优先发展下列重点产品:工程塑料、稀土纳米材料、土工和符合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玻纤玻璃钢材料、聚氯乙烯树脂基塑料制品、医用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

3、充分发展生产业(以动漫产业为例)

常州动漫产业是常州市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常州动漫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业内知名的国际动漫艺术周(CICDAF)和全国地级市中唯一的部级影视动画产业基地。目前,常州市拥有400多家动漫企业,2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2011年的相关产业产值接近100亿元。

动漫的核心是“创意”,目前国内参与动漫制造的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动漫产业就必须要培育和扶持这些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要搭建政策机制平台,加强产业指导。常州市要成立由市政府牵头的动漫产业委员会或行业协会,一方面,由政府部门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合理引导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整合常州动漫产业的力量,最大限度发挥整体优势。另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推进产业链的建立、整合和优化。通过减免税收、政府补助等形式支持精品企业、精品产品建设,建立合作平台加强动漫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之间的有效合作。二是要全力打造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这一品牌。将动漫周打造成为包括艺术创作、动漫应用和展映、动漫交易、动漫行业交流的全国性综合平台,树立常州在国际国内动漫界的良好形象和地位。三是政府要搭建业务平台,提升动漫产业规模。主动引导动漫产业与媒体、互联网、娱乐、信息、金融等行业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基于动漫产品的二次创作和延伸产品开发,打造符合动漫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链。四是建立企业交流平台,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要以政府主导,动漫行业运营商、动漫创作商及产业链企业共同设立基金加大对动漫技术的开发和动漫产品的创作,积极引进国内国际风险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到动漫产业的发展中来;其次要大力引进和培训动漫人才,营造宽松的引人、用人、留人环境;最后要建立具有一定全国影响力的产业论坛,定期开展动漫论坛,对产业发展、创作走向以及商业应用进行交流和研讨。

综上所述,特色产业的发展既是市场内生的产物,更是政府经济培育的结果,是一个地区资源禀赋集中优势的体现,也是比较竞争优势甄选的必然选择。从常州来看,结合其所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常州必然要立足自身,放眼未来,走一条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展生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方能扬长避短,勇立潮头。

【参考文献】

[1] 栗庆品:特色经济的识别与判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

[2] 陈四辉、梁少华:地方特色产业内涵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3] 吴光炜:关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1(6).

[4] 王峰:从产业集群高度看江苏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构建[J].江苏商论,2006(3).

[5] 姚士谋、王丽萍: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J].地理科学,1993(2).

[6] 孙剑、孙文建: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环境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

[7] 常州市统计局:常州统计年鉴(2011)[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8]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2)[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0]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常州年鉴(2012)[Z].常州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社,2012.

[11] 邹林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7).

[12] 陆小玲:扬长避短打造精品——小议常州动漫产业的发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

[13] 章莉、景进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11).

[14] 连春光、毛艳羚:常州动漫产业竞争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

上一篇:对海岛土地开发与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