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种粮补贴工作探讨

时间:2022-07-31 03:15:29

常州市种粮补贴工作探讨

摘要 简要分析了良种补贴、水稻直补等种粮补贴在常州市落实的主要成效以及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进一步简化补贴发放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补贴激励效应,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地区粮食安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种粮补贴;成效;问题;对策;江苏常州

中图分类号 F812.45;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46-01

截至2011年3月底,常州市发放的各级、各类种粮补贴资金累计达19 281.7万元,其中小麦和油菜良种补贴资金1 146.7万元,水稻直补补贴资金2 534.4万元,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资金15 600.5万元,全市近48万户农村家庭享受到了中央扶持粮食生产一系列强农政策的实惠。从总体上看,落实好各项种粮补贴,对于稳定发展全市粮食生产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1 实施种粮补贴的关键成效

1.1 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在苏南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田被征用改造面积居高不下,而复垦、围田等土地补给面积偏少,复垦田块恢复为高标准粮田周期长,土地占补失衡,影响全市粮食生产。粮稳,则天下安。提高播种面积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通过实施种粮补贴,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57.9万hm2,2010年增长到161.5万hm2,按全年产粮13.5 t/hm2计算,全市可多增收粮食48.6万t。2011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达到66.7万hm2,是近年来夏粮面积首次恢复到66.6万hm2以上。

1.2 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管理水平

通过补贴,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目前,全市耕地抛荒撂荒面积逐年减少,在水源充足、地势适宜的地区,农田有效复耕面积越来越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抢田种粮的良好势头,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实施补贴后,能有效减缓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农民更愿意购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提高了农田管理水平。同时,通过鼓励农村耕地的合理流转,促进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连片种粮,发展科学种田,提高劳动生产率。

1.3 有效增加种粮农民收益

2011年,中央进一步增加农资增支综合补贴标准,由原来的69元增加到81.5元。当前,每种植1 hm2水稻和小麦的种粮补贴总额达到1 897.5元,占全年种粮纯现金收益的12%左右,有效增加了种粮农民的直接收益。

2 种粮补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冲销补贴激励效应

据调查,2011年入春以来,常州市农资价格虽保持稳定,但相比2010年同期,有40%左右不同程度的涨幅,特别是化肥价格涨幅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1 500元/hm2的补贴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有限,补贴资金通过生产资料的上涨转化成厂家的利润[1-2]。同时,国家为稳定全社会物价总水平,对粮食等核心农产品的价格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使粮价上涨空间有限,加之其他生活用品涨价明显,抵消了种粮补贴的现金收益效应。

2.2 种粮补贴形式的单一性不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种好粮的积极性

当前的良种补贴、直补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是普惠性的政策红利,只有量化标准,没有质量准绳,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例如在水稻生产上,常州市市委、市政府及辖市、区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大力宣传机插秧的种植优势,全面推广机插秧高产增效栽培技术,要求农民主动放弃种植直播稻,可有效增产增收,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但因补贴政策对此没有约束,种植直播稻的农户仍然可以足额领取到种粮补贴,这对于其他种植机插秧的农户来说并不公平,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应用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种好粮的积极性。

2.3 补贴工作面广量大,资金发放任务繁重

一方面,补贴工作量大、操作成本高。每一项种粮补贴都要经过农户据实申报、入户核查、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审定汇总、处理纠纷等过程,涉及几十万户农村家庭的政策宣传、资料印发、面积核实和督察检查等环节,需要基层组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农户实际种植面积核实难度非常大[3-4]。当前全市粮食生产中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仍占主流,靠村组干部对千家万户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核实极不现实。此外,由于土地经营权属、历史遗留问题和其他农村费用收缴产生的补贴纠纷时有发生,分散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精力,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影响补贴发放的时效性。

3 推进种粮补贴工作的对策

3.1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资价格调控

一方面,要调整财政资金参与农业投入的方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不断提高农业支出特别是补贴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将补贴资金尽量向主导产业、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倾斜。整合各方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使有限的资金形成最大的合力,增加效能,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鼓励其他资本形式参与农业投入,积极试点探索将非农资金、私营资本和外资资本通过合理化渠道投资种粮补贴,建立补贴和收益股份联动机制,保障有效投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农资违法违规制售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流通环节批零差率规定,控制批转层次和经销资格,有效维护农资市场秩序[5]。可以组织农民依靠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统一购买农用化学投入品,降低成本费用。国家层面可通过研究,逐步建立种粮补贴政策与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的联动机制,确保补贴取得实效。

3.2 建立多元化的补贴形式

在良种补贴上,可以将良法运用是否到位纳入考核指标,切实用好良种补贴资金,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产量[6-7]。在直补和增支综合补贴上,可以将农民获得补贴后是否真正种粮、种植面积、粮食产量作为考核指标。具体操作时,可根据统计面积和产量实绩作为标准来确定具体的补贴数额,这样能更加充分调动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生产积极性。

3.3 尽量简化种粮补贴发放程序

基层村组干部面对广大农民,日常工作繁琐复杂,在确保政策发放到位的基础上,要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尽可能做到化繁为简,方便基层操作,节约成本。例如补贴面积核定之后,并不需要每年都进行每家每户入户核定、签字确认、登记造册和张榜公示,只需要对变动部分进行仔细核查,公示告知,同时注意处理好相关关系,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其他的基础资料可统一编号建档,村委和农民各执一份,由村委集中管理,并随时接受农民监督检查。有关农村其他费用的收缴和种粮补贴的发放可适当统筹整合,收发并举,对于农民必须上缴的款项可允许村组直接扣留,既便于操作,又降低成本,能更好地实惠于民。

4 参考文献

[1] 严若林.惠农补贴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J].农村经营管理,2010(10):34-35.

[2] 种粮补贴重庆扶持大户[J].新农业,2010(5):15.

[3] 胡能兵.如何引导粮食规模种植[J].农村工作通讯,2010(11):40-41.

[4] 周永亮,张国萍,李强宝,等.绍兴市完善种粮补贴资金执行制度的报告[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6):10-12.

[5] 袁隆平建言改变种粮补贴方式[J].种业导刊,2010(4):44.

[6] 倪同忠.注重种粮补贴的实际效果[J].粮食问题研究,2010(2):36-37.

[7] 种粮补贴经费管理办法有改变[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2010(1):7.

上一篇:宜昌市农民创业跟踪服务调查研究 下一篇:人体宏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