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仲裁事业的推广

时间:2022-09-04 08:22:48

论我国仲裁事业的推广

摘 要 我国新仲裁机构组建已近十年,在过去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仲裁事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向社会进一步推广仲裁理念,扩大我国仲裁行业的知名度,使其能够更为深入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纠纷解决机制。

关键词 仲裁纠纷解决机制 规模 质量 效率 品牌

一、仲裁的基本概念及其优势

(一)仲裁的基本概念

“仲裁”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我国汉语中的仲裁亦称“公断”。从“仲裁”二字的含义讲,“仲”指地位居中的意思,“裁”字指决定、判断的意思,由此可见,“仲裁”二字的基本含义是“居中公断”。发展至今日,作为法律制度的仲裁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做出裁决,双方有义务执行该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二)仲裁的优势

(1)当事人双方完全自愿,自由选择的权利较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当事人可自由选择仲裁员、仲裁机构、仲裁地点、使用的语言和适用的法律,可聘请任何人士为仲裁人等。

(2)专家断案,保证案件的质量。仲裁员队伍是由国际贸易、法律、房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和经济贸易的专家对所争议的问题进行仲裁,保证了裁决的准确性和解决纠纷的质量。

(3)不公开审理。仲裁实行不公开开庭审理制度,有利于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不妨碍其正常的商业运作。

(4)一裁终局,节省时间和金钱。仲裁后,当事人不能再要求变更裁决书或再提讼,不但对解决纠纷有确定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5)具有广泛的执行效力,可以有效、快速的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仲裁法》规定,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样的执行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时,另一方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同时,根据《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规定,仲裁裁决书可以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就是说,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均可在香港、台湾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二、我国仲裁机构现状分析

我国自1995年仲裁法实施到目前为止, 我国仲裁事业发展已近十个年头。我国仲裁制度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民众对仲裁几无所知,我国各地仲裁机构在这十年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借助各种媒体,举办各种宣传活动以及在各个行业和部门的仲裁员大力宣传仲裁法,扩大仲裁知识的普及面和仲裁机构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仲裁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也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基础创业阶段,广大主体的仲裁意识尚待提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联系仲裁工作的卢云华同志在《中国仲裁的特色和发展》一文中指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我国仲裁工作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仲裁制度与相对滞后的社会仲裁意识、初始的仲裁工作水平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仲裁工作的作用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仲裁机构无法得到稳定的发展。

三、我国仲裁事业的推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广大主体的仲裁意识不高,社会化基础不足,若要促进我国仲裁事业的快速发展,应当加快我国仲裁事业的宣传与推广,并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向社会主体推广仲裁理念

我国仲裁机构在融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向市场主体推广仲裁理念,使其在认识仲裁的基础上,认同仲裁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而选择这种运用市场的专家解决市场问题的纠纷解决机制。从推广的内容上看,应包括仲裁制度、仲裁机构和知名仲裁员,三者的推广与宣传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经过前十年的仲裁法律知识宣传,社会主体对仲裁虽开始有所了解和认识,但未能达到认同仲裁的程度,因而在后十年的二次创业过程中,仍需加强对仲裁法的宣传力度,使市场主体更加充分认识仲裁的优势,从而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进而加强他们对仲裁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树立仲裁机构和仲裁员的威信;于此同时, 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宣传又依赖于在社会上有声望的仲裁员,他们的推荐和示范效益会极大的影响双方当事人对纠纷方式的选择,而仲裁机构作为仲裁法实施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的载体,可以更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仲裁法,同时增强仲裁员的社会声望。

(二)扩大规模,确保效率,提高质量,树立品牌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规模化发展产生的结果,市场主体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仲裁机构同样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将自身的规模作大,才能扩大知名度、树立品牌、提高公信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仲裁的规模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仲裁案件的标的和数量;二是仲裁机构的硬件建设。

经过前十年的发展,我国仲裁机构的受案数量和标的有了大幅增长,甚至个别仲裁机构的受案数量达到几千件,受案标的达到几十个亿;大多数仲裁机构扩大了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装备, 硬件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绝大多数仲裁机构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然而, 与全国法院办理民商事诉讼的同口径相比,仲裁的办案数大致相当于法院同期办案数的4.1%,仲裁案件的标的额相当于法院同期案件标的额的4. 5%。

上述数据一方面说明,仲裁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说明仲裁的规模还有限。没有规模的仲裁难以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同时离开了当事人的信任仲裁就无法生存。二次创业要在一次创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仲裁规模,在案件数量和标的以及硬件方面都要有新的提高。

仲裁规模主要体现为案件数量,而案件数量又是案件质量的基础。仲裁机构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案件,才能通过办案培养一批懂专业懂办案的仲裁员,而仲裁员作为案件的裁判者对案件质量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案件数量和案件质量呈现出一种正态发展趋势, 即案件数量有利于案件质量的提高,而案件质量的高低反过来又会影响市场主体对仲裁的选择,从而影响到案件数量的增长。前十年仲裁案件数量的不断增长显示仲裁案件质量总体上说还是有保障的。

(三)提高仲裁机构办案质量

首先,提高仲裁案件质量的关键是仲裁员水平的高低。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积极的因素。仲裁作为高知识含量的劳动,仲裁员作为生产力的一大因素,是向社会提供仲裁服务的劳动者,进行的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运用法学、哲学以及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劳动对象,当事人提供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专业问题服务的劳动者。因此仲裁机构在聘任仲裁员时务必要把公道正派、懂法律、懂专业作为聘任仲裁员的主要标准;对现任仲裁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组织办案经验交流、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不断提高仲裁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能力,对仲裁员建立考评制度,每年至少要对仲裁员进行一次考核。其次,提高仲裁质量要保证庭审质量, 注重庭前准备等工作。再次,提高仲裁质量需要保证裁决书的制作质量,裁决书质量是仲裁质量的外在表现,对裁决书的制作要规范与灵活并重,强调说理性,增强说服力,树立仲裁的公信力。我国还应对裁决书进行改革,将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在裁决书中予以反映,增强裁决过程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白松灵:中国仲裁发展机制市场化研究,《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5

[2]袁忠民: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11-18

[3]徐珂珂:我国仲裁法律制度问题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3-01

上一篇: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职校的德育工作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Word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