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里的“6·18”

时间:2022-09-04 06:18:27

推动项目对接 助推经济发展

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成为福建集聚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平台,成为福建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及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载体,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到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找项目、“找机遇”,已形成许多企业、科研院所的共识。前三届“6・18”已推出国内外各种项目成果2万多个、企业技术难题2200多个,成功对接7000多个,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近日落幕的第四届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就像是政府主持的一场项目成果“盛宴”: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了6500多个精美“菜肴”,众多带着技术需求而来的企业家大快朵颐,对接成功3825个项目,总投资700多亿元。通过这一平台,全省累计有4500多家企业与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经济的发展。

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第四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组委会主任刘德章在接受人民日报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举办项目成果交易会旨在借智成势、借势登高、借力兴业,为省内广大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搭建起一个信息交流、项目成果转化的公共平台,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产学研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项目支撑。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何崇元指出,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能够把技术、资本、人才共同融合在主题当中,并付诸于实践,对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益科研力量薄弱,以及科技宏观协调不够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6・18”为平台 加强“院省合怍”

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说,福建省依托“6・18”平台,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举措,正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和途径。

白春礼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推动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因此,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的合作与联合,包括与大学合作,推进科技教育发展;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与地方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公共资源和技术支持等。

自春礼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与福建省通过构建“省院人才合作”平台,以“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为载体,成功地建立起了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5年中,两院院士113人次到福建开展交流指导,承接了87家企业技术难题73项。有62人次院士、专家受聘为高校客座教授,有18人次院士、专家受聘为各级政府科技顾问。福建方面则引进先进技术304项,正式签约13项,企业预计投资51.9亿元。在开展“院士八闽行”活动的同时,中科院从2002年起以“科技团队”形式向福建省选派高级人才担任地市科技副职。福建选派高层次人才到院士专家身边学习,或到院地合作局、所任职,优先转化了多项科研成果。此外,有205家企业代表和382名专家进行了双向考察,企业技术采购需求280项,实际签约43项。莆田光机电、水产、农业、化工、食品、环保、纳米等七大产业10大项目渐成规模,年产值超过5亿元,农民年增收约1.5亿元。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青岛海洋所、大连生化所与福建LNG项目、海洋渔业6个基地、太空育种基地签订合作协议,缔结合作联盟。今后,中科院将根据福建重点科技、工程项目对领军人才的需求,双方每年通过供需见面,筛选商定合作项目,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省院战略合作联盟建设,实现中央与地方人才、科技、项目、资本、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以项目为载体,集聚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通过项目对接,实现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的支撑,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进一步表明福建省委、省政府更加理性和务实地致力于科学的发展。中科院加盟成为本届“6・18”的主办单位之一,将全力支持、组织更多更好的符合福建产业发展规划的高科技项目,及高科技人才,为完善“6・18”功能,提高“6・18”的效益和水平,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推动引智项目的对接

“‘6・18’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是国家外专局首次与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6・18”。作为主办方之一,外专局对“6・18”给予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张建国认为,“海峡西岸”写进“十一五”规划纲要,说明党中央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高度重视。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载体,“6・18”起到了沟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办好“6・18”,积极推动引智项目的对接和实施,将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动力。

智力引进工作概括起来是六个字,就是“请进来,派出去”。“请进来”,就是聘请海外专家来华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派出去”,就是派人出国(境)培训,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

张建国说,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引进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项目,对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18”就为中外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企业和专家们找到感兴趣的项目和合作伙伴。

多年来,福建省的引智工作很有特色,为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福建省共有4个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部级基地、3个示范单位和9个省级基地和示范单位,它们对福建省的引智工作起了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积极推动引智项目的对接和实施,办好“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为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载体,“6・18”项目成果交易会起到了沟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作为“6・18”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国家外国专家局,将给予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展开多层次合作 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通过“6・18”这个平台接触更多的企业,收集更多的技术需求,展开多层次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陈祖亮教授说,“6・18”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对接平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底子还很薄,目前国内真正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而海外学者群在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

陈祖亮说,许多华人专家学者,在国外工作的时间长,熟悉海外资源,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而且不少人手中积累了一些科研技术成果。如果海外专家学者对“6・18”这个优秀的产学研对接平台能够有充分了解,很多人都会很愿意带着在海外积累的良好工作经验、先进的科研成果回到国内,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在澳大利亚两澳大学、澳大利亚科学院任过高级研究员,兼任全澳华人教授学者联合会副会长、澳大利亚科学院土壤与水资源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的陈祖亮介绍说,澳大利亚有一个很重要的华人团体――全澳华人教授学者联合会,这是得到中国大使馆唯一支持的一个组织,成员中有500人以上是博士毕业,我是这个协会的副会长。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就是回到澳大利亚后,我会积极地向全澳华人教授学者联合会宣传“6・18”,希望有更多的海外华人学者在“6・18”这个平台上层现自己的风采,更加深入地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6・18”是高新技术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的广阔平台

“6・18”不但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快捷的通道,也为自主创新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它的突出贡献,就在于把书斋里的智慧、实验室中的成果直接与企业、与生产的实际需求引领到一起,同时把相关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经济生产要素囊括其中。

“6・18”是高新技术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的广阔平台,也是以张扬自主创新精神为灵魂的卓有成效的成功实践。福建锦溪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斌介绍说,在首届“6・18”上,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对接溪蜜柚粒化、裂瓣及采后酸化症矫治技术产业化项目。2005年公司开始向全县推广使用该技术20万亩。据统计,这20万亩蜜柚可增收1亿元。眼下平和溪蜜柚花期刚过,就不断接到国内外客户的订货电话。溪蜜柚粒化、裂瓣及采后酸化症矫治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后,不但使馆溪蜜柚改善了外观,而且提高了品质和产量,倍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已成功打入欧盟市场。最近又有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客商前来订货。

漳州科华通信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平认为,“6・18”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交易平台。通过“6・18”,为企业开辟了快速解决技术难题的通道,开创了国内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新天地,使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给很多研究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一般来说,企业的长处是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而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优势在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因此,如何将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十分关键,而政府主办的“6・18”正是完成了牵线、促进产学研整合的角色,所以,“6・18”平台的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公司是国内专业研制、生产、销售不间断电源产品(UPS)的主要厂家之一,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历届“6・18”会上,公司与福州大学等成功对接网络UPS多机监控技术等多项技术,同时也联系上了国内很多著名学校的科研人员,“6・18”平台有效地丰富了公司的研发资源。

武夷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清金说,“6・18”是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参加这种成果交易会,我们能更加及时了解到国家最新的产业政策和发展导向,同时,能够找到许多合作项目、合作伙伴,我们企业急需的一些高新技术能够在这里顺利对接,能够在我们当地产业化,最终推向市场。年产3兆瓦高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是我集团子公司漳州国绿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在首届“6・18”会上对接成功的项目。项目现已经实现转化,正组织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漳州健源堂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顺光说,是“6・18”给我们这个小企业注入了新活力,我们公司对接汕头市科富达保健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红衣女人清润胶囊”,近日开始正式投产并上市。现在产品刚刚投产,就接到来自东北、广州等地价值50多万元的订单,该项目两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增加200个就业岗位,公司产值可超亿元,比原来提高了5倍。

福鼎市郑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传源介绍说,“6・18”解决了我们公司的技术难题,为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在第三届“6・18”与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进行了项目对接。现项目已开工建设,初期投入一千多万元。目前厂房已建成,即将投入生产,主要是对有福鼎特色的蘑菇、芋头以及从德国引进的香葱三种产品进行加工并出口。近期,不少外商看到我们公司试验基地生产的产品后表示满意,与公司签了不少订单。

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

85岁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沃伦科夫是世界级科学家,是硅、硫化合物有机化学领域领先人物之一。他也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和中国打交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几次来到中国的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谈起这次前来参加“6・18”,他兴奋地说:“我很高兴来到这个有海的城市,这里非常美丽。我相信一定能在‘6・18’上取得成果!”

这次沃伦科夫先生带来了一批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专家们研发的重要项目成果,涉及化学、通信电子、采矿、能源等领域,这些项目技术成熟、科技含量高,其中不少项目已经引起了福建省企业的关注。沃伦科夫告诉记者,“6・18”之所以吸引他来,是因为这个展会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可以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同时与中国的专家学者交流讨论,接受中国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他来说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参展‘6・18’不虚此行”

“来‘6・18’参展的效果很好,我们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台湾的发明人邓锡雄一边展示他的发明项目“防伪易开瓶永不断裂酒用瓶塞”,一边高兴地说。

此次来参加“6・18”活动之一――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的台湾发明人全部来自高雄市发明人协会,一行共37人,他们带来41个发明项目,许多项目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台湾发明人表示“来祖国大陆推介发明项目,是我们大家所期待的,事实证明参加这个展会对推广我们的发明确实很有效果”。

高雄市发明人协会理事长刘镇宇介绍,此次参展的台湾职工发明大到造船、造舰、盖楼技术,小到日常用品,都非常实用。比如说,一种可以填充墨水的墨盒,用于打印机可以大大节省耗材支出;一种饮水机,不需加热或用电,通过生化陶瓷科技的处理,自来水在瞬间就能变成可直接饮用的水了;还有可以防止小孩坠楼的安全窗、可以保证船舶视窗清晰避免发生海难的“旋回窗”等。

据了解,着眼生活实际,推出既实用又有科技含量的发明是台湾发明人申请专利的方向,在台湾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可以达到1000多件。今年已82岁高龄的刘镇宇先生堪称台湾发明界“元老”,台湾5个发明人协会有4个是他创办的。刘老先生说:“这次来福建参加发明展览活动,圆了我多年的心愿,我很兴奋。”他表示,明年“6・18”要组织更多台湾职工携发明项目来参展。

上一篇:宏观调控与对外开放 下一篇: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