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生帮扶类节目的出镜要求

时间:2022-09-04 05:06:28

浅析民生帮扶类节目的出镜要求

一、民生帮扶类节目的简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报纸上出现了社会新闻和市井新闻并且小有影响,这就是民生新闻的雏形了。而在电视节目中,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也已经基本带有了民生新闻的品质了。还有1997年北京电视台推出的《新闻特快》和1999年成都电视台的《今晚800》等,都呈现了比较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而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则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在这以后,南京地区又陆陆续续开播了《直播南京》、《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等民生新闻栏目,引发了以关注本土化市民生活状态为主体的城市"新闻大战"。2004年10月,辽宁电视台开办的《新北方》,第一次在辽沈地区公开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至此之后,"致力民生,新闻力量"这八个字就成了辽沈地区家喻户晓的新闻口号。

我们现在所见的很多民生帮扶类的节目都是以身边的小事为主的,如《小强热线》《1818黄金眼》等节目中,就有很多帮扶类的民生新闻,包括调节邻里纠纷,帮助困难家庭,寻找失物等等。就是因为都是些被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还是帮助了很多的求助者。也正是因为是写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民生帮扶类的节目在地方台的发展远比在中央台的发展来得好。因为它贴近百姓,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完全体现了节目的关于民众生活这一主题。现在,看着民生节目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精,不难发现百姓的目光越来越集中于民生类节目。

民生帮扶类节目的特点理所应当的就是注重民生,但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说它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为什么那么说呢?因为民生帮扶类的节目会涉及到很多的赞助和广告。而民生帮扶类节目就是与老百姓紧密相关,受到老百姓关注相对更多的节目。一个厂商只要花一点点金钱就能买到助人为乐的好名声以及以更多的收视率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生意。这也是为什么当今民生节目越做越活,越来越贴近市场化的原因。

二、对民生帮扶类节目主持的出镜要求

1.民生帮扶类节目出镜主持采访风格

出镜主持的采访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出镜主持也许会因为采访不同的对象出几种不同的风格。比如以成熟稳重的白岩松也许会在节目中来点小幽默;犀利尖锐的王志偶尔在采访时流下感动的热泪。因此,在帮扶类节目当中,出镜主持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采访风格。

温婉型应该是在帮扶类节目中运用得较多的采访风格,因为帮扶类节目中,很多的弱者都是自身有着很多的不幸,这个时候,他不仅需要表达,还需要被安慰。如在富阳电视台《有忙大家帮》节目中,求助者是一名女性,她承受着丈夫受了四级工伤,患有癫痫;公公患有膀胱癌出血住院;大伯又是一个神经质患者;孩子念书缺没钱支付;去丈夫的公司讨要生活费,还被一次次推脱。主持人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温柔轻慢的语气去询问。当求助者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时,我们该做什么?无可厚非的,递上纸巾安抚她。因为除了节目之外,在一个脆弱的人面前,我们需要表现的还是社会的人文关怀。

尖锐性的采访风格往往是在与曝光节目中用到。因为在帮扶类节目中,难免会遇到比较蛮横的企业厂家,这个时候若是我们还是用温婉型的采访风格,难免被企业看轻。我们应该合理的拿起我们的武器---话筒,提出简单实际的问题。

专业型的采访风格适用于对专家,领导等人的采访。因为相对来说,这类人都是素质较高的采访对象。我们应该以专业的语气与他们交谈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若是在别人说了以后还是一头雾水,那不仅增加了自己的采访难度,也让被采访者觉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2.民生帮扶类节目出镜主持角色定位

先当然是需要有较强的现场感。出镜主持在现场必须要观察仔细,采访具体,给人一种形象较为鲜明的感觉。举个例子来说,在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违规办学坚决取缔》中,出镜主持一出现场,就将学校的所处环境进行了描述:"学校建在一处居民区的巷子里,肮脏破败的校舍,随意搭建的教室,还有每天中午要容纳300多学生就餐的简陋的食堂……"这样的描述就让受众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学校非常简陋,条件十分的差,学校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

其次是要有真实感。新闻报道是指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通过新闻媒介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到,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我们在现场就应该真实的说明现场的情况,而不是为了收视效果刻意夸大事实,无中生有。

最后则是亲切感。我们可以发现,在主持人出镜时,选用的一定是第一人称:"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现在在我身边的是……"这些语速较快,但是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显得出镜主持的状态更为积极,再加上所学专业的优势,完全可以比非播音专业的记者更能缩短受众与出镜主持的距离。

3.采访前期需做的准备工作

在出镜前,甚至在采访前,我们都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充足的准备是主持人能够有效提问的基础。那么采访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求助者求助的事件是什么,根据事件了解其涉及到的领域。比如是工伤纠纷,我们就要分析了解到不同程度的工伤会有怎么样的赔偿办法,赔偿的程序怎么走,会涉及哪几个部门,这次工伤的问题在哪里等等。在了解了基本之后,就要开始设计问题。若是我们在提问时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甚至口不择言会给被采访者产生厌烦的情绪。

其次学会观察,收集信息。出镜主持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在一个事件发生时,我们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挑选出对我们的报道有用的信息就成为了关键。在信息的取舍时,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满足观众关注热点的,并且真实的信息。但是也要注意最好避免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帮扶类的节目当中,若是节目播出会伤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个人情感,甚至让其生活状态都受到影响,这样的报道即使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也需要放弃,因为我们在出镜主持,在记者,在主持人这个角色定位前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就会有良心会思考。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工作准则。我们在帮助求助者的同时要学会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学会换位思考。

简介:陈依铭(1995年-10月),女,汉族,浙江丽水人,学生,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读

王青玄(1995年-10月),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学生,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读

上一篇:导航电子地图自适应更新算法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民办高校"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个性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