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时间:2022-09-04 03:33:14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我校开展的“361”快乐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广大教师转变理念,积极实践,课堂教学一改过去个体学习,接受学习主宰的局面,以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合作学习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学习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许多数学教师在授课时,都乐于采用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自行探求知识,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但我们也发现,目前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讨论的问题缺少思维的价值,讨论少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讨论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讨论只是走过场.有的成了一种点缀、一种形式。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二、课题界定

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理念,以小组活动作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生生互动为主旨进而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带动学生,学生促进学生,以达到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互补性。

“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研究目标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二)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研究的实施措施与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用两组关键词来诠释:一是“个人自主学习+团队汇报”,即班级组建n个四人学习小组(团队)。为了让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我们第二个具体的做法是:“分工+轮换”。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丁,中心发言人,朗读者,阐述者。

个人自主学习+团队汇报,分工+轮换。

在每个小组中,进行非常明确的定位和分工,一个是中心发言人,一个是朗读者,另外两个阐述者要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理解。由此,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架构。

在小组中,中心发言人是学习小组(团队)的核心。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讨论;二是分工汇报。他是整个小组的组织者、小组智慧的整合者、汇报发言的调控者。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

我们认为,最具操作性的小组组合是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堂上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明,就会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可言。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止的争吵.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课堂教学一般由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这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具体是哪种形式在前哪种在后,没有严格的规定。

(四)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交流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交流好才是真的好”。而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汇报交流”这一块远远没有到位。“课堂汇报交流”只是一个停留在口头上的招式而已,未能体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发扬民主,引起竞争,鼓励合作学习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某某小组可不能落后”、“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井把小组合作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予以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形成合力。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研究效果

1.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合作、实践、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他们获得智力的、感情的、知识的、道德的“满负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逐渐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我校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六、问题与反思

在创设情境,打造快乐课堂中,该怎么样寻找到合适的问题源?在“小组合作学习”及让学生走上讲台,实现“师生换位”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好上课的时间?如何使学生全面地投入到学习成长过程中?等这些问题都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总之,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研究”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我们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吸取本次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教训,力图使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做得更好。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 下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