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用文字在跳舞

时间:2022-09-04 01:31:42

张莉:用文字在跳舞

人物小传: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二级编剧。音乐教育学士、舞蹈教育硕士,上海美学学会会员、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著有《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舒巧舞剧创作评析》。

若即若离的舞蹈缘分

命运真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是它的安排,张莉爱上了跳舞;然而又是它,让张莉险些与舞蹈擦肩而过。

4岁,张莉第一次站上舞台。在幼儿园的舞台上,她夹在一群小伙伴中间,跳着老师编排好的简单舞步。一首终了,底下的家长都指着她说:瞧,这个孩子跳得多好!第一次跳?哟,她对舞蹈的感觉真不错。“这是我第一次在舞蹈上受到表扬与关注。对舞蹈产生好感,从那天开始。”短短几分钟的演出,在她心中播下了舞蹈的种子。进小学后,她的舞蹈才华被进一步发掘,很快担起了领舞重任,由此,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由此在心中生根发芽。

然而,这个梦想和父母对她的期望相差很远。教中学政治的母亲和做律师的父亲从未有意培养女儿的舞蹈天赋。在传统、保守的爸爸妈妈的设想里,张莉可以继承爸爸的衣钵,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也可以像妈妈那样,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因此,他们对舞蹈在女儿生活中的定位一直是“兴趣”而非“主业”。因此,父亲虽然同意了她的选择,但明确提出,只能报考师范类艺术院校,而不是专业艺术院校。

“我那时还小,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得不听从父母的意见。而且,我想,即使是师范类艺术院校,也离自己的理想近了一步。”就这样,张莉最终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

原以为毕业后做一名普通的中学音乐老师,但是,一位老教授的话改变了张莉的人生轨迹。大三那年,教授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刘再生老师发现,张莉在课堂回答问题、写文章时思辨性很强,于是对她说:“我觉得你思维不错,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试试考我的研究生。”

张莉至今还感慨:“当时,我还不知道研究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他们应该很有学养,令人羡慕。”然而,就在大四,她全力以赴准备冲刺时,命运似乎有意戏弄,又猛地抽回了抛出的橄榄枝――按系里的统筹规划,老教授当年不招生。

面对这样的尴尬,张莉心有不甘:“那么用心地准备了,不能说放弃就放弃。”考哪儿呢?她再次站在选择的路口。与音乐相比,舞蹈在心中的分量更重。借着暑假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芭蕾的机会,她拜访了芭蕾舞系的许定中老师,许老师的建议给张莉打开了一扇窗,根据实际情况,他认为报考上海师范大学郑慧慧导师的舞蹈教育研究生更为合适,但是,想要考上,并不容易。之前她准备的专业内容是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而现在专业考试中的舞蹈理论、舞蹈欣赏、中外舞蹈史,是她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她回到了考研准备的起点,但心怀希望,充满干劲。一年后,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了郑慧慧老师的研究生,从此与上海结缘,也真正开启了舞蹈研究的旅程。而这些,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

张莉说:她热爱舞蹈,是童年欢乐的记忆,也是生命真实的体现,跳舞能够给她带来快乐。每一次命运在她和舞蹈之间设下一座山时,她会怀着对舞蹈的热忱,抓住命运在只言片语中给与的暗示,大胆地迈步向前,在山前她总能看到蜿蜒小路,凭着信念前行,曲径通幽后必是柳暗花明,另一番开阔景象。

真实是她最大的追求

张莉一直记得硕士论文答辩时,老师说的一句话:“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的确,三年研究生生涯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只是刚刚入门,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需要踏踏实实地付出长期的努力。

记得刚进学校时,导师问他们:“在你们面前,未来有三个方向:做舞蹈老师、做研究和做管理工作。你们会怎么选?”

张莉脱口而出:“研究和管理。”这两份工作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前一份要求人能静得下来,忍受得住坐“冷板凳”的寂寥,后一份需要人八面玲珑,应对周全。她说:“我既不喜欢完全陷入事务性工作而没有理性高度的思考,也不欣赏书斋学者纸上谈兵,最好是理论与现实完美的结合并相互促进,也许这就是天秤座善于寻找平衡的性格使然。”

在行政岗位上的张莉,处事圆融,做事细致,而在从事舞蹈研究时,她是毫不妥协的完美主义者。每次提起笔,真实是她最大的追求。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写也就算了,要写我就要表达真实的想法。以前上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常说:舞蹈创作要发挥创造性。这句话让她特别印象深刻:评论不也是一样吗?应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用心去感受,用思辨的方式去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凭着敏锐的观察、独立的视角,张莉的文章渐渐受到舞评界的关注,然而随着对舞蹈评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她对真实有了更深的思考――真实不仅是忠于自己的感受,更应该客观地去评价作品,对舞蹈创作者负责。为了一句恰当、到位的表达,她常常会琢磨半天才下笔。于是,每一次写作又成了一种耗尽心力的磨砺。尤其在写第二部著作《舒巧舞剧创作评析》时,这种磨砺差点让她“入了魔”:每天睁开眼,除了工作以外,洗脸、吃饭、走路,她的脑子里只有舒巧和她的舞剧;即使所有的资料已经了然于胸,所有影带中的桥段都已烂熟于心,每次在写作时遇到难点时,她仍会不厌其烦地翻资料,放影带,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与思考。这般如痴如狂的生活令身体也对她提出了抗议……

既然这么喜欢评论,也为此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有没有想过辞去管理工作,做舞评家呢?

“有时,写作与工作确实会发生冲突,但是我不想放弃工作。因为我不愿做关起门只知埋头苦读的书斋型学者,希望能切实地感受舞蹈界的现状而发声。管理工作让我能接触到舞蹈界最真实的状况,所以对做舞评是有利。”在她的书里,也道出了把舞评作为“业余爱好”的好处:“首先,它带来的是精神活动真正的快乐和自由,不为生存所迫。其次,它保持了精神活动更多的纯洁和真实性,不为利害所屈。所以,能够在文字中真实地表达自我是一件幸事……”

爱惜手中的笔,守住心中的热忱与真诚,我们希望张莉在舞蹈的世界里走得更好、更远。

Q&A

Q:近年来舞蹈节目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怎么知道一部舞蹈作品好不好?

A:用感觉。第一眼能打动你,吸引你的就是好的。好的舞蹈从内到外透着生命的热情,像一团火,像一朵盛开花,像一条潺潺流动小溪,幻化作世间各种生命形态。不需要学习特别的技巧去识别,它底子里透露出的生命力自然会感染你,让你感受到美。这和不同舞蹈评论不同,评论是研究作品为什么会给人美的体验的原因,它需要专门的研习。

Q:除了舞评,业余时间还喜欢做什么?

A:喜欢练瑜伽。我是从2006年开始喜欢上练瑜伽的,不写书的时候会坚持一周练一次阿斯汤加瑜伽。在练习的时候,它能带我进入冥想状态,很喜欢这种感觉。

Q:平时作息有特殊安排吗?

A:我的生活像老年人,早上6点醒,晚上10点睡,饮食清淡,爱吃青菜,很规律很养生。

Q:养生是否因为受父母影响?

A:说不上吧。但父母倒是在我的影响下渐渐喜欢文艺了。妈妈在退休后参加了舞蹈队,爸爸以前不喜欢舞蹈,现在有时也会跟着我去看舞蹈。一件事物当人不了解的时候,不会喜欢;但了解后就会慢慢改变固执的看法。

上一篇:让朗诵演绎生命的律动 下一篇:中债收益率曲线窄幅上行 中债净价指数温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