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威信的来源和形成因素

时间:2022-09-04 12:08:34

教师威信的来源和形成因素

一、教师威信的来源

就一般而言,教师的威信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学识威信。高深渊博的学识,讲课时的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重要来源。

2.人格威信。优秀教师表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教师在教学和日常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维护和坚持真理、不趋炎附势的刚正不阿的人格和以身作则的行为示范,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带来信服和敬重的威信之感。

3.情感威信。情感威信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双方的情感交融,教师通过平等对待学生,从学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他们,将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而教师的谦虚和蔼,对学生真诚的态度,将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为教师带来威信。

总之,教师的威信是由其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决定的。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其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它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形成和维护教师良好的威信,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因素

教师威信的形成有以下两大因素:

(一)客观因素。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很多,诸如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干部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等都对教师威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因此,要使教师有较高的威信,从社会角度看,首先应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但要提倡学生、家长、广大群众尊师,更要提倡各级领导干部尊师。只有尊师才能重教。如果只重教不尊师,重教就成为空谈。其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是改善教师在物质生活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全社会关心、向往的职业。

(二)主观因素。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崇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形成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高尚的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集中表现在:忠诚教育事业,对教师工作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义务感和责任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传身教,以理服人。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集中表现在教学中能讲清“双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学生的疑点;能结合教学内容谈古论今,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能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有较高的智力,能应付突发事件,善于掌握教育分寸,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这样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被学生视为智慧的化身,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2.教师的仪表、作风和习惯是教师形成威信的必要条件。教师仪表是指教师的穿着、仪态、举止,它是教师精神面貌的体现。教师的仪表对学生影响较大。教师若仪表不整,精神面貌不佳,或奇装异服,举止轻浮,都不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只有仪表端庄,衣着美观,举止大方,才能引起学生的敬重和好感。教师的作风和生活习惯是指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例如有的教师对工作敷衍塞责,有的教师生活懒散,不讲究卫生等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损害教师的形象。像这样的教师很难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较高的威信。近年来,国外在培养师范学生时采用“微型教学”,通过录像、录音,让实习教师看到自己上课时的语言、教态、仪容、表情等,以便有效地纠正教师的某些缺点和不良习惯。

3.师生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教师的威信是在长期与学生的交往中形成的。在平等的交往中,一方面师生关系处于亦师亦友的平等地位,学生容易产生近师、亲师、信师的心理效应;另一方面,教师主动关心、爱护、体谅学生,满足学生沟通和求知的需要,师生情感就会融洽,教师的威信就会迅速在学生中建立起来。当然,教师的威信也会随师生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已建立威信的教师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平等对待学生,或是在与学生交往中犯了错误而不认真改正,那么他的威信就会下降,甚至丧失。相反,原来在学生中威信不高的教师,由于努力改变与学生交往的态度,能平等对待学生,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那么他的威信也可能随师生交往的增强而提高。

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教师和学生初次见面,特别是前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特别敏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十分注意,教师在上前几堂课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表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广博的知识,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亲切的,对他们有帮助,是促使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人。如果教师在前几堂课表现出惶恐不安、没有信心、过于激动、语无伦次、举止呆板、精神不振,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所以,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时,就应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初步建立起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教师威信的形成在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中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教师较容易迅速建立威信;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思维水平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具备了初步判断评价教师的能力,希望教师尊重他们;初、高中学生逐渐地发展了对教师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评价能力,他们与教师的关系较多地偏向于理智方面,只有德、识、才、学四者兼备的教师才会在学生心目中获得较高的威信。

(作者系开远市第六中学校长)

上一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试行) 下一篇:感恩生命中的育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