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时间:2022-09-04 11:20:21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暑气通于心心火不及太过皆是病

《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所以提出了春调肝、夏养心、秋补肺、冬固肾的养生四时顺养原则。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也就是说心相当于一国之君,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内经》指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就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还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同时“心主血脉”,乃指全身的血脉系统属于心。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因此心的功能关系全身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暑气通于心”,心主火,心火对各脏器有温煦的作用,这种温煦作用是一种温和的火,不及或过均可致病:如果这种火力不够,属于心阳不振;如果太过,就是心火上炎了。

养心忌大悲大喜

夏季属热,暑热引动心火,容易伤心,使人心神不宁,烦燥易怒,情绪不稳。尤其是更年期妇女、老年人和儿童,对暑热的适应能力差,表现更为突出。由于机体在夏季新陈代谢旺盛,体内能量消耗增加,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耗伤心气。如果人的情绪波动大或过度地用脑,心脏的负担就会更加严重。所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气平和,不急不躁是夏季养心的关键,也是防止夏季“过劳死”的前提。

俗话说:“长寿莫过于心静”,“心静自然凉”,因在心境平静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所以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就下降,故人的代谢减慢,人的心率也减慢,躁热感就会减轻,这正是“心静自然凉”的含义。

气温过高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健康人容易出现情绪暴躁,而病人则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心态平和、心静人自凉,是夏季养心的精华,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上一篇:别让手机、平板绑架了 下一篇:春风桃李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