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杂系列高粱杂交种选育及应用技术

时间:2022-09-04 08:40:23

沈杂系列高粱杂交种选育及应用技术

摘要 在国内首次采用“恢×半恢”杂交模式,育成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恢复性好、抗性强等特点的优良高粱恢复系,采取严格的优质亲本组配和加大田间与室内优质选择强度等技术,选育出了沈杂系列优质、多用途高粱杂交种。成果应用采取试验示范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科技推广与产业化运作相衔接等技术。

关键词 沈杂;高粱;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4.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53-02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旱地作物,栽培历史悠久。高粱是C4型植物,丰产性能好,抗逆性强,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具有食用、酿造、饲料、能源、帚用等多种用途[1-2]。在我国人均耕地较少、水资源贫乏、干旱和潜在盐渍化土地面积庞大、粮食需求不断上涨的国情下,高粱仍具有其他作物替代不了的优势。

1956年我国从美国引入TX3197,开始了我国杂交高粱选育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第1代高粱杂交种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但是,这批杂交种植株高大,易倒伏,不稳产,推广受到限制。70年代选育了一批至今仍在利用的骨干恢复系,利用其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适应性广、推广面积大、推广时间长,产生了巨大效益,然而一些杂交高粱在品质上存在严重缺欠。针对此问题,1976年农业部主持召开了高粱品质育种攻关协作会议,经过10年努力,成功育成了高产优质杂交种30余个,高粱品质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高粱育种全面发展,同时高粱生产也开始进入由食用向多种用途的转型期。

沈阳市农科院不断把握高粱前沿发展趋势,调整、确立正确的育种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等多个研究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

1 技术路线

1.1 广泛搜集,鉴定育种材料

我国高粱品种资源丰富,各育种单位通过有性杂交等方法创造出一大批育种材料,这些都是育种工作的宝贵资源。多年来,共搜集各类育种材料2 000多份,鉴定其生物学特征特性、恢复性、配合力及抗性等,为杂交选育新材料、组配目标杂交种提供了坚实基础。

1.2 用恢×半恢的方式选育骨干恢复系

国内各育种单位一般采用恢×恢的方式选育新恢复系。研究人员打破恢×恢选育恢复系的常规方法,选用全恢的晋辐1号与半恢的辽阳猪跷脚杂交,后代加大分离群体,早代(F3)开始测交,淘汰半恢和保持类型的穗行,在全恢穗行中进行田间直观鉴定,结合测产和考种分析,筛选出高配合力、品质好、全恢的4003。然后以4003为骨干,衍生选育了一批优良恢复系,组配了多个优良杂交种。

1.3 不同种质、多亲缘、早代复合杂交

恢复系4003及其衍生系0-30、5-26、5-27、0-01、9030、F0018等集合了中国和外国多个种质亲缘的亲本,如亨加利亲缘的分枝大红穗、非洲高粱亲缘的卡佛尔、中国高粱亲缘的鹿邑歪头、忻粱7号、辽阳猪跷脚、三尺三等。同时,采用早代复合杂交技术,如0-30是用(分枝大红穗/晋粱5号)×4003 3个亲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5-26和5-27是用(IS2914[印度]・7511[美国])F3×4003[中国]复合杂交选育而成;9030是晋粱5・0-34/5-27复合杂交选育而成,F0018是用外引系吉引7351与9030杂交选育而成。同时还采用多种优良性状基因重组与聚合技术,把几个亲本的矮秆、浅粒色、高容重、低单宁含量、高配合力、抗病虫、抗倒伏等性状基因重组和聚合选育成了0-01(4003×0126/IS2914×7511)等恢复系。

1.4 针对市场需求选育优质专用高粱杂交种

起初,高粱雄性不育系以应用外引不育系为主,恢复系以应用中国地方高粱品种为主,其杂交种籽粒增产幅度较大,但株高较高,容易倒伏,不稳产[3]。另外,籽粒品质不好,米饭适口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沈阳市农科院开展了优质高粱米杂交种的选育,以适应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选育出沈杂5号、沈杂6号、沈杂8号等优质食用高粱杂交种,其中沈杂5号成为辽宁省推广时间最长的特优米质的食用杂交高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粱研究发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变化,高粱新品种选育由以往的以食用、酿造用为主,向多用途的专用品种方向发展,在这种大背景、大环境下,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改变育种思路,选育出农艺性状好、配合力高、具有相当遗传差异的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进而选育出具有广适性,高产、稳产、适合多生态区域、抗旱、耐涝、耐瘠薄以及对不同的光温、水肥等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的酿酒用高粱杂交种沈杂7号、沈杂9号、沈杂10号以及饲料能源兼用高粱杂交种沈饲杂1号等多用途的沈杂系列高粱杂交种。

2 推广应用

沈杂系列高粱杂交种在完成选育后,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成果转化,加速推广应用。

2.1 各项例行试验和大范围、大面积多点试种、示范相结合

在参加辽宁省、国家区域试验的同时,开展较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工作,及早、准确地定位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并筛选、扩大可能的种植区域,为品种的规模化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规避推广中可能发生的适应性风险。同时加快品种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速度,延长品种的寿命[4-5]。

2.2 良种和良法相结合

在品种试验、示范的同时进行相关种子繁制技术和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种植效益。

2.3 科技推广和产业化运作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政府立项支持,与基层单位共同开展成果的试验示范、科技对接工作,实施成果定向推广;另一方面,组建推广机构,建设营销网络,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产业化经营,进行成果的大范围推广。

3 参考文献

[1] 吕富堂,韩爱清,杜秀兰,等.建国以来中国高粱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业科学,2002(3):20-24.

[2] 柏德华,赵秀华,刘家裕,等.高粱恢复系选育工作的几点体会[J].杂粮作物,2005(3):149-150.

[3] 卢宏玉,尤淑丽,卢庆善,等.高粱杂交种选育与种质创新[J].杂粮作物,2003(1):21-23.

[4] 周慧,张万志,徐明慧,等.玉米杂交种铁单15号的选育及推广[J].杂粮作物,2007,27(3):168-169.

[5] 李学杰,张桂阁,侯廷荣,等.聊玉系列玉米杂交种选育与推广[J].农业科技通讯,2013(2):18-21.

上一篇:持续高温条件下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品种分蘖的... 下一篇:彰武地区红小豆优良品种展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