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地区红小豆优良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时间:2022-08-11 09:17:16

彰武地区红小豆优良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摘要 在彰武地区开展红小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红2000-47、保红2001-12生育期适中,稳产、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宜在彰武地区种植。

关键词 红小豆;选种;对比;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 S521.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61-02

彰武地区资源丰富,环境优良,是典型的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县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及肉食品养殖基地建设县,是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县,盛产玉米、水稻、花生、杂粮等农作物。未来5年,全县将在绿色食品小杂粮和有机食品小杂粮生产上大做文章,打造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目前,选出稳产、丰产、农艺性状好的杂粮品种尤为重要。该试验筛出6个新品种,与辽红小豆2号在彰武地区进行对比试验。

彰武县资源丰富。总土地面积36万hm2,人均占有土地0.9 hm2,人均耕地0.46 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77万hm2,其中粮食作物9.36万hm2,经济作物6.40万hm2,并于2002年通过县域环评。现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专用玉米、花生、杂粮、高油大豆、保护地蔬菜等五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彰武县是典型的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县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及肉食品养殖基地建设县,是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县,盛产玉米、水稻、花生、杂粮等农作物及畜牧业各类肉食品。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10.7万hm2,占全县耕地的90%以上,有30多个品种认证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其中畜牧业类企业1家,认证的绿色食品5种,0.17万hm2有机食品获意大利BAC认证。

今后彰武小杂粮发展目标与规划,在小杂粮生产上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杂粮深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全面提高小杂粮产量、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在绿色食品小杂粮和有机食品小杂粮生产上大做文章,搞好深加工与精包装,使小杂粮生产真正成为彰武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力争到2013年,全县小杂粮面积将达到1.7万hm2,总产量将达到6万t,所以,选出稳产、丰产、农艺性状好的杂粮品种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双庙乡二台子村,北纬42°23′52″,东经122°21′23″,海拔101.9 m。年平均温度7.1 ℃,降水量450 mm,日照2 886 h。地类为平原,土质砂壤土,前茬玉米,肥力中下等。

1.2 供试品种

保红2001-12、保红2001-15、苏红11-2,种子来源于2012年小豆新品系异地鉴定试验,龙小豆3号、冀红9218、品红2000-47、辽红小豆2号,种子来源于2012年小豆新品种联合鉴定筛选试验。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辽红小豆2号作对照(CK)。不设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0 m2。4行区,株距13 cm,行距0.5 cm,每小区留苗3 000株,折合留苗15万株/hm2。

1.4 栽培管理

2013年4月10日翻地,翻地深20 cm,整地质量较好。施45%中化复合肥(N∶P∶K=14∶16∶15)450 kg/hm2。5月22日播种,6月8日出苗。6月19日间苗,6月28日定苗。中耕锄草3次,分别在6月10日、6月22日、7月10日进行。试验期间,未进行人工浇水。2013年7月10日追施45%中化复合肥(N∶P∶K=14∶16∶15)112.5 kg/hm2、尿素150 kg/hm2。2013年7月9日打氧化乐果、吗胍乙酸铜(20%)可湿性粉剂、戊唑醇防治蚜虫、病毒病、叶斑病[1-3]。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

红小豆生产中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见表1。

2.2 生育期

由表2可以看出,保红2001-15出苗最早,为6月6日,冀红9218、苏红11-2、品红2000-47出苗最迟,为6月8日。保红2001-12、品红2000-47开花最早,龙小豆3号、辽红小豆2号开花最迟。冀红9218、品红2000-47成熟最早,为8月14日,保红2001-12、苏红11-2成熟最迟,为8月16日。

2.3 红小豆新品种农艺与经济性状

由表3可以看出,株高方面,保红2001-15、龙小豆3号与辽红小豆2号(CK)相同,为55 cm,苏红11-2的株高为48 cm,比CK减少7 cm。除苏红11-2、冀红9218的主茎分枝数为1个外,其他品种与CK相同,均为3个。各品种主茎节数相差不大,为7~8个。龙小豆3号的单株荚数最少,为9个,其他品种单株荚数为10~11个。保红2001-15的产量最低,为1 254.0 kg/hm2,冀红9218、龙小豆3号的产量也较低,分别为1 275.0、1 311.0 kg/hm2,品红2000-47的产量最高,为1 590.0 kg/hm2。

3 品系综述

(1)品红2000-47。生育期68 d。株高53 cm,主茎分枝3个,主茎节数7节,单株荚数11个,荚长11 cm,荚粒数9粒,千粒重126 g。平均单产1 590.0 kg/hm2,居第1位。

(2)保红2001-12。生育期71 d。株高53 cm,主茎分枝3个,主茎节数7节,单株荚数10个,荚长10 cm,荚粒数9粒,千粒重126 g。平均单产1 446.0 kg/hm2,居第2位。

4 结论与讨论

由于试验期间,雨水气候条件相对较差,产量相对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从所选品种对比中综合评定,品红2000-47、保红2001-12生育期适中,稳产、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宜在彰武地区种植[4-6]。

5 参考文献

[1] 肖君泽,李益锋,曾宪军.韩国小豆引种试验研究[J].作物研究,2004,18(1):27-28.

[2] 张文明.大豆引种试验初报[J].作物研究,2012(3):224-225.

[3] 段生旺.红小豆引种与品比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2012(4):61-62.

[4] 张洪立,董家行,张春和,等.天津红小豆的品种选育提纯及栽培[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1):104-106.

[5] 杨本华,梁丽,罗桂英.红小豆引种筛选试验[J].现代化农业,2003(7):16.

[6] 张国芹,金庆春,张万红.红小豆品种比较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2006(6):8-10.

上一篇:沈杂系列高粱杂交种选育及应用技术 下一篇:直播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