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扔零钱包开始

时间:2022-09-04 08:25:49

NFC产业链的最终目的:取代物理介质的信用卡

早上赶着上班,匆匆离开家门,你有时难免会忘记带全东西,如果你忘带钱包,一天将身无分文,如果落下手机,一天会与外界失去联系。如今,很多人宁可忘记带钱包,也不愿把手机落在家里。

早上忙乱中还记得带上手机,对有些人来说,可谓明智,因为现在已有一些智能手机可以充当支付工具。这其实很简单,只需在你的手机里藏着个钱包,在付款时,你掏出手机,在距离专用POS的10~20厘米处,轻微地晃动一下,所需支付的款项就会自动从你手机所关联的银行账户里扣除。这个藏在手机里的钱包让你既不用排在漫长的超市结款队伍里,也不用再耐着性子等服务员找零钱。

这种消费者通过手机向商户直接进行现场的线下支付,不需要使用移动互联网连接的近场支付形式,如今最主流的技术就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由人们常见的公交卡、酒店房卡所采用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衍生而来。NFC支付最大的优点就是快速,平均每笔支付时间在500毫秒以下;此外,它还不受周围网络环境的制约,便于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内置NFC芯片的手机或其他设备完成支付。

有评论说,如果NFC能大众化推广,它很可能是能够与GPS,以及改变了手机游戏体验的陀螺仪相比肩,甚至更具商业前景,因为它能解决一切有关身份识别、进而完成支付的问题,实现手机用户真实的社会化身份与虚拟的通信网络之间的对接。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预测,2012年,NFC支付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这个市场有望在2016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那么,NFC手机最终真的能取代钱包吗?至少,这听起来很酷!

产业链总动员

11月26日,位于上海浦东区的嘉里大酒店的三层宴会厅,俨然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商圈。人们闲逛于屈臣氏、DQ冰淇淋、星巴克等展位间,一旦看到心仪的商品,只须将柜台上的一台三星Note2手机轻贴在印有银联“闪付(Qick Pass)”标示的POS上,很快就能完成付款。

这是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联合推出的最新“手机钱包”——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的试用现场。它是中国首款基于SWP-SIM卡模式的近场支付手机产品,将安全支付芯片内置于SIM卡中。拥有NFC手机的用户,需要通过招行申请该业务,再凭短信到联通营业厅办理新的SIM卡。之后,通过招行信用卡的智能手机客户端——“掌上生活”,用户就可以从自己的信用卡账户中直接向“手机钱包”转账,每次转账的最高限额为1000元。用户在支付过程中,无需输入密码,也不用打开手机应用,在手机待机状态下就能直接近距离靠近闪付POS,瞬间完成付款。三星、索尼两个品牌的六款手机支持这个应用,12月初,这些手机将正式上市。

“常见的NFC手机实现移动支付有三种形式:将安全支付芯片置于手机SD卡、手机终端及SIM卡中,这三种不同的技术,并没有优劣之分,但目前占主流的还是内置在SIM卡中的形式。”一位招行内部人士对《时间线》说。

“移动支付涉及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必须要各个产业链之间跨领域进行合作。”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蔡全根说。在此之前,招商银行曾联合HTC推出了将安全芯片内置于手机的三款手机,其“手机钱包”与用户的招行一卡通账户绑定,开启了招行将银行卡与手机合二为一的商用实践。

NFC支付超长的产业链上包括芯片厂商、终端厂商、软件厂商、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以及银行卡组织。尽管它们之间需要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各方地位平等。事实上,在NFC产业链中,主导方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NFC手机必须要与用户的银行账户绑定,因此商业银行是各方无法规避的合作方,银行也往往能成为NFC支付链条的主导方。

而在日本、韩国,NFC支付都是由移动运营商主导。日本国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直接推动了移动信用卡支付在日本的风行。从2004年推进基于Felica技术的“钱包手机”,至今,NTT DoCoMo的合作伙伴包括日本第二大发卡机构三井住友及东日本铁路公司等。“无线结算服务”已经成为SK电信、KTF以及LG电信韩国三大移动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之一,越来越多的韩国手机用户申请了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

在NFC产业链中,手机制造商几乎处于最上端,它们只需投入几元钱的成本,增加一个NFC功能模块,就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是它们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进行创新的新爆发点。尽管任何一方都不能避开手机制造商,但它很难单独成为产业链的主导方。唯一的例外是谷歌。谷歌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研发NFC支付技术,为此,它收购了一家名为Zetawire的手机支付公司,并请来在全球最大第三方支付商PayPal有8年工作经验的Osama Bedier领导移动支付的商业化进程。1年后,谷歌了带有NFC支付功能的Nexus S手机,内置了“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与用户的信用卡账户关联。

ABI Research预测,2017年具有NFC支付功能设备的出货量将接近20亿部,其中包括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今年,它还首次提高了对具备NFC支付功能手机的预测,从此前的8000万部上调至1.02亿部。

对银联、Visa、万事达这样的银行卡组织而言,无论是出于“与现金搏斗”的使命,还是为了自身不被新支付方式甩下,它们都有更大的动力投入NFC支付。在NFC支付的产业链中,受理机具与NFC手机、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犹如鸡生蛋和蛋生鸡,它们需要相辅相成,平头共进——仅有能支付的手机,没有可以受理的POS,手机就是个摆设;而只有受理POS,没有NFC手机,POS也只会被打入死角、落满灰尘。

早在2006年,银联就开始进行移动支付方面的技术原型开发和验证工作,同年7月,银联投入300台POS终端,在上海浦东地区的80家商户间进行小范围商用试验。2011年,银联开始在境内布放具备小额快速支付功能的非接触受理POS——闪付。截至2012年10月末,银联在境内部署的闪付POS终端累计已达105万台,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20万台,并在50个城市建立100个闪付商圈。闪付POS不但能受理NFC支付,也能受理第二代金融IC卡的非接触支付。央行今年5月表示,到2015年,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将全部“换芯”,迁移到采用PBOC2.0标准的金融IC卡上。银联大力发展闪付POS,可谓一举两得。

标准之争落幕

今年,除了联通,中国另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也开始发力NFC支付业务,并力图在这一领域里掌握一定的话语权。6月,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战略合作产品,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及后期演进产品NFC手机。有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中国移动斥资近400亿元入股浦发20%股份之举,实际上就是前者向银联妥协,加入13.56MHz阵营的信号。

3年前,中国银联推出了国际通用的13.56MHz标准作为NFC支付标准,而当时中国移动则自主研发了2.4GHz支付标准。在13.56MHz下,用户要么增加专用SD卡,要么更换手机,要么在SIM贴膜,才能实现NFC支付,其对手机形状、壳体材料、外接天线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且信号穿透性低于2.4GHz,射频不足时会导致手机刷卡不成功。而2.4GHz不需要更换手机,只需更换SIM卡,或者增加一张SD卡,就能实现操作,但由于2.4GHz不是国际通用的支付标准,通用性差,被国内多数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弃用。

目前,国内部署的非接触POS等机具大都采用的是13.56MHz标准,如银联的闪付。如果NFC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之前做收单业务的机构可以在现有基础设备上进行改造,无须重复建设。据相关人士向本刊透露,传统POS改造为符合13.56MHz支付标准、具有非接触受理功能POS的成本相对较低,平均每台机具只需200元左右。

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陆书春在招行与联通的“手机钱包”会上透露,中国NFC支付标准即将出台——很有可能就是13.56MHz标准。

随着银联与中国移动的NFC支付标准之争,落下帷幕,为NFC支付尽快普及扫清了技术障碍。最近,中国移动宣布,计划明年销售1000万部内置NFC功能的TD-SCDMA手机,并同中国银联结成NFC服务合作伙伴,采用后者的13.56MHz技术标准,在国内50个城市建立100个NFC支付示范点。

困局

然而,尽管NFC支付在技术层面已然成熟,且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正在携手合作,但现实却是,无论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NFC的普及速度都相对缓慢。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NFC的整个支付流程牵扯到无线运营商、手机制造商、银行、银行卡组织和线下商户等多个环节,其中层层利益关系协调起来比较困难。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寻找成熟的商业模式,在手续费费率、费用分成等层面,重新针对NFC小额、快速的支付特点进行规划部署,真正建立起跨行业的产业链,实现共赢。

根据最近央行下发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方案》,从明年2月25日起,超市、大卖场的刷卡费率将从原先的0.5%下调为0.38%。不过,即使闪付POS参照超市、大卖场的费率收费,那些诸如菜市场的商贩、街边摊等小商户也难以接受NFC支付,因为他们不可能从本就微薄的利润中再拨出一些钱来缴纳刷卡手续费。

更重要的是,即使NFC支付的商业前景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极富吸引力,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眼下还缺乏足够的诱因促使他们改变已有的支付习惯。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智能手机金融方面的用途仅限于查询银行账户余额、话费充值等最基本的阶段。

此外,用户对NFC支付最担心的莫过于安全。招行与联通、HTC合作的NFC手机,如果丢失,虽然可以立刻冻结账户,但已存入“手机钱包”中的钱却无法找回。所以,目前NFC手机的支付金额大多有限制,一般是10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仅是满足用户的日常基本开销。然而,人们在小金额支付上往往更缺少耐心,总是希望能实现最快的支付流程,这其间就存在一个悖论——交易时间和安全性往往成反比。

招商银行是国内最积极参与NFC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招行行长马蔚华从去年就开始频频提及这样一个预言:“未来几年,信用卡将会淘汰,说不定我们可能会第一个取消信用卡,率先抢占移动支付这一巨大市场”。

招行一向寻求技术领先,不过马蔚华的这一宣言仍属大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受行业牌照、交易安全等政策因素限制,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不太会在数量上呈现爆炸式增长,在进程上出现跨越式发展。更可能的是,NFC支付会以循序渐进的微创新展开。

换句话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手机无法取代物理介质的信用卡、甚至是钱包,但它可能会让你首先摆脱零钱包。

上一篇:走出屏幕的企鹅 下一篇:由一个农民的“断指”事件看中外工伤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