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钱包我做主

时间:2022-06-23 03:35:57

泰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口袋里可以自己支配的钱慢慢多了起来。外面的世界有这么多诱惑,你是图一时之快瞬间“弹尽粮绝”,还是恪守节俭美德不动一分一毫?你想过怎么管理自己的钱吗?你知道什么叫“理财”吗?21世纪,没有经济头脑是会吃亏的哦。

讲述:

女生宁,今年10岁,读小学三年级。这天,宁在吃早饭时向妈妈要10元钱,妈妈问她要做什么,宁说:“我想向同学放贷。”原来,宁在电视剧上看到里面有人放贷收利息,非常羡慕。她联想到班上同学有时候想买零食等东西却忘记带钱,所以想从妈妈这里要10元钱借给那些需要用钱的同学们,然后每天收那些同学一些“利息”来赚钱。

像宁这样有“经济头脑”的学生可不少,据说有些地方的中小学生更厉害,已经开始学着炒股赚钱了。在南京,不少小学生将压岁钱投入了股市和基金里,成了小股民、小基民。有家长称此举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学校也认为学生可以学习现财知识。

现在的孩子这么会弄钱?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

“从小培养经济意识,与时代同进步,我觉得这是好事。未来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才。”

“应该把炒股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可以模拟炒股嘛。要不然读死书没有任何用途的。”

“美国的巴菲特也是10岁开始炒股的,炒股就要从娃娃抓起!说不定在这些孩子中间能出10位巴菲特呢。”

“这个社会太过功利,连孩子都不能幸免,把钱看得太重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社会的悲哀啊。”

“早就说过,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我看压岁钱多的学生,哪怕是小学生,学学炒股票,从小懂点理财经验,也没啥不好的。没准今后中国的索罗斯就在其中。即便我等外行,也知道股票里面有许多知识,而且跟国家甚至跟国际政经形势都有牵涉,都是学习、分析的生动素材。懂得自己赚钱,也肯定比只懂花大人的钱要进步一点吧?”

其实,有些观点说得不错,我们学生不是太有“经济头脑”,而是恰恰相反。比如下面这些故事:

初中女生一月花光两万元

长安某中学的初中女生小麦曾是班里的风云人物,在一些学生眼中她热情而大方。

上学期刚开学不久,小麦背着父母买了一辆高档女式摩托车偷偷地放在外面,平时骑摩托车上学,偶尔还会带着同班同学出去兜风,一时可谓风光无限。除时不时邀约女同学享受麦当劳、肯德基之外,还隔三岔五请同学上高档餐厅消费,有时甚至直接送钱给其他同学,美其名曰“这几百元你拿去用吧”。小麦的“慷慨”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当向其家人反映这一情况后,小麦父母才恍然大悟地说:“放在家里的两万元现金不翼而飞,我们都误以为对方拿去用了,所以没有太在意。”但此时小麦已将两万多元挥霍一空。

高中生当掉万元摩托

18岁高中生阿丰,向来喜欢结交朋友,也经常在外面请请客,尽管家里每个月至少都会给100多元零花钱,但阿丰总觉得手头还是有些吃紧。于是向母亲提出要900元钱,准备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并买些秋天衣服。母亲身上没带这么多现金,更不赞同儿子一下子“狮子张大口”,便当即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结果阿丰趁家里人不注意,将停在院子里10000多元的摩托车骑到典当行当了2000元现金。“平常阿丰这个孩子在家里还算听话的。”母亲说,当初还以为阿丰是骑着摩托车出去兜风,想不到却会把摩托车拿去典当。而阿丰对此的解释是:“当时确实是需要用钱,当了钱后也不敢花完,准备过一两天再凑齐钱把车拿回来。”

――像这样的故事太多了,这种奢侈浪费的方式,怎么能管理好自己的钱包呢?中学生的钱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

1.半数学生不计划零花钱怎么花

从调查结果看,一成学生随身带有100~200元的零钱,80%以上的初中学生通常携带20元左右,这种情况的高中生则不到60%。有1/4的高中生随身携带三五十元或100元。半数初中生平时的零花钱多用于购买学习用品。高中生则更多地把钱用于个人爱好,如:买杂志、买碟片、买衣服、玩游戏、为手机充值等。

有三四成学生希望零用钱再多一些,近半数学生对零用钱如何使用从不计划或偶尔计划一下。20%的同学是“月光族”,没有剩余的零用钱。还有20%的同学表示即便是有所剩余也会找机会花掉它。老师分析,花钱缺乏计划性是导致不少同学觉得钱不够用的原因之一。作为财富的象征,钱的重要性从每个同学拥有和支配属于自己的零用钱开始就有了日渐深刻的感受。

在一些学生的记忆里,零用钱花得最有意义的是买礼物送给父母或长辈,还有的认为是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懂得支配金钱比占有金钱更重要。

2. 零食花费位列榜首

调查显示,在中学生独立消费的支出项目中,经常购买食品占被调查人数的58%,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文具、书籍、报刊杂志、磁带和光盘等。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把零用钱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人数多12%,用于“娱乐”的多9%。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调查的高中女生中,竟无一人自己购买体育用品。

3.“人情消费”

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是请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的“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

该怎么管理自己的钱才最合理?怎么能让有限的金钱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手握上万存款的男生

叮叮8岁时曾6天花掉5000元压岁钱,如今借钱给老爸也要收利息。专家称越早理财越容易成富翁,如何让小孩打理好自己的压岁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借钱没得问题,但要算利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句话是出自一个刚满11岁的小男孩之口。叮叮是沙坪坝育英小学四年级学生。

叮叮的爸爸王先生从商多年,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由于夫妇两家都是“大家族”,所以叮叮的长辈加起来有30多人。每到过年、过生日,叮叮都要发一笔几千元的“大财”。

王先生说:“过去我们大人也不管儿子的钱,都让他自己花。记得他8岁那年春节,5000多元的压岁钱用了6天就没有了。当时我们还觉得奇怪,以为是钱丢了。后来仔细一问,原来几天时间里他买玩具、买零食、打游戏、请同学上公园……把压岁钱全部花光了。”

“家里虽然不缺钱,但这么放任孩子,就等于害了他。哪知我们还没开口说他,他就先顶嘴说:‘钱是我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没办法,只好先给他讲道理,希望他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乱花、乱用,二是以后不再给零花钱,如果想买个玩具什么的,就要自己存钱来买。”

王先生说,“还好,儿子懂事,自那以后他就自己把压岁钱、红包等存了起来。”

在爸爸的帮助下,叮叮首先到银行开了一个“定活两便存款”账户。按照父子俩的约定,叮叮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可以自由地存取;而王先生只行使“监督权”――不干涉儿子的开支。

叮叮的“收入”包括:1.春节压岁钱;2.生日长辈给的红包;3.平时做家务活赚的零花钱。而他的“支出”(平时学费、吃穿由父母开支)包括:1.平时零花钱; 2.买玩具和单独外出玩耍的花费。

接着,王先生又给叮叮专门买了一个笔记本,让他对自己每天的收支预算记账。一段时间后,王先生发现儿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了。3年下来,叮叮居然记满了两个账本,存款达到了2.6万元。

去年春节,叮叮又迷上了收藏。他拿出自己的1000元积蓄和爸爸资助的1000元,买了各种生肖邮票和钱币。结果一年后,这些邮票和钱币至少要卖2200元,年收益达10%。他高兴惨了。

记者问他:“你存这么多钱,以后计划怎么用?”叮叮认真地说:“考上中学后,我准备到埃及去看金字塔!”

专家支招:希望同学们能养成以下良好的理财习惯

第一,学会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矩。形成正确的花钱、算账的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需要购买东西时,需明白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哪些买了划算。

第二,懂得钱来之不易。要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钱是劳动成果,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第三,找机会参加储蓄存款,积累金融知识。如将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友送的压岁钱等进行零存整取,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滋味。

第四,获得一些投资知识。可以集邮、集币等,有机会可以学习购买基金、债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交通费,以及同学间小额募捐等。

现今世界,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一篇:泰坦播报 第5期 下一篇:见鬼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