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双辽断陷登娄库组底界划分探讨

时间:2022-09-04 08:03:28

[摘 要]松辽盆地T4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明显标志,而双辽断陷该界面的不整合特征并不明显,为该断陷的地层对比划分带来一定难度,前人把T4界面划在一强振幅、高连续的地震同相轴上,使该断陷的沉积特征与区域沉积特征存在矛盾。本次通过古生物资料分析,把传统的界限下移,这样就打破了前人认为该区登娄库组地层只发育有紫红色泥岩这一认识,该区登娄库组地层同样存在有暗色泥岩,与区域上的登娄库组地层的特征一致。这一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南部深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植被与古气候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

[关键词]双辽断陷;登娄库组;孢粉;下白垩统

中图分类号:Q944.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16-01

双辽断陷勘探面积1200平方公里,是吉林油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该区深部探井揭示的地层自下而上为: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松辽盆地T4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明显标志,双辽断陷北部的梨树、德惠断陷T4界面上下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明显[1-3]。而双辽断陷该界面的不整合特征并不明显,为该断陷的地层对比划分带来一定难度,这一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南部深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植被与古气候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

1 问题提出

松辽盆地南部登娄库组地层标准剖面井为松基2井,由于松基2井未钻穿登娄库组地层,所以选择松辽盆地北部的松基6井作为辅助剖面。当时把登娄库组地层划分为四段,四段的岩性特征如下[2]:

登一段:主要由杂色砂砾岩组成,上部夹灰白色砂岩和灰黑、红色泥质岩,厚度119-220m。该段突出特点是岩性粗,颜色杂,成分杂。

登二段:灰黑、灰绿色及紫红色泥质岩与灰白色厚层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层内夹少量泥灰岩和凝灰岩,含少量石膏细脉。泥质岩不纯,常含不等量砂质。本段的显著特点是岩性细,暗色泥质岩发育。

登三段:由灰白、灰绿色块状细-中砂岩与灰黑、灰褐及暗紫红色泥质岩呈略等厚互层,组成小幅度正韵律层,局部夹薄煤层,一般上、下部砂岩极发育,中部泥质岩夹层较多。

登四段:为灰白、灰绿及少量紫灰色厚层状细砂岩与褐红、灰褐色泥质岩组成不等厚互层,见薄层凝灰岩,下部70m左右以泥质岩为主,夹10cm左右砂岩,厚166m,为过渡岩性段。

按照登娄库组建组剖面的初始定义,登一段和登二段见有暗色泥岩,登三段和登四段见有紫红色泥岩。

2 孢粉组合特征

本区白垩系地层孢粉化石发育,其中双9井孢粉化石最为丰富,本文以双9井为代表介绍双辽断陷孢粉组合特征。自下而上现分别描述如下:

2.1 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组合

双9井井段(1656~2215m)孢粉组合特征:

①组合中蕨类孢子(30.7~73.3%)的百分含量常高于裸子类花粉百分含量(25.7~68.3%),被子类花粉(0~1.3%)和藻类(0~6.3%)仅零星见到。

②蕨类孢子中百分含量最高的是Cicatricosisporites(11.8~28.2%),其次是Cyathidites(2.7~26.5%),含量较高的还有Concavissimisporites(0~11.8%),重要的类型有Pilosisporites、Lygodium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Foraminisporis、Triporoletes、Schizosporis、Lygodioisporites、Aequitriradites、Schizaeoisporites、Densoisporites、Polycingulatisporites和Leptolepidites等。

③裸子类花粉中新型双囊粉类百分含量很高,主要见有Pinuspollenites(5.7~26.6%)、Abietineaepollenites(3.8~17.9%)和Podocarpidites(4.6~7.6%)等,古松柏类花粉含量相对较低,重要类型见有Classopollis和Jiaohepollis等,但属于零星见及。

④出现了零星的被子类花粉:Polyporites(0~0.9%)和Retitricolpites(0~1.3%)等。

2.2 古松柏粉(Paleoconiferus)―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组合

双9井井段(2258―3673m)组合特征

①组合中裸子类花粉的百分含量占绝对优势(67.9~95.3%),蕨类孢子的百分含量较低(0~32.1%),个别样品中见有一定量的藻类化石(0~12.9%),没有见到被子类花粉。

②蕨类孢子中百分含量最高的是Cyathidite(0~11.8%),其次是Cicatricosisporites(0~11.2%),含量虽然低但较为重要的类型有Lygodiumsporites、Lygodioisporites、Triporoletes、Densoi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Aequitriradites、Pil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Foveotriletes和Cingulatisporites等。

③裸子类花粉类型单调,但数量多,新型松科花粉和古松柏类型的花粉百分含量奇高。新型松科花粉以带气囊的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百分含量最高的是Pinuspollenites(11.2~31.7%),其次是Abietineaepollenites(7.9~21.1%),最大的特征是古型的Paleoconiferus百分含量非常高(19.4~35.4%),此外还见有少量的Erlianpollis和Classopollis等。

双9井的孢粉资料纵向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差异性较大。

孢粉资料表明,双9井的孢粉组合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两个明显的带,依据区域研究成果,古生物的突变往往是由于大的构造运动造成的[5-7],T4界面属于区域性的不整合面,这和区域上的特征是一致的。

3 双9井登娄库组底界面特征讨论

目前下调的界面在地震上表现为中振幅、中连续的反射特征。界面之上为中弱振幅、中等连续的地震相反射特征,界面之下为中强振幅、中高连续的地震相特征,地震相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前面已经论述,界面之上为扇三角洲沉积,界面之下为湖相背景下的火山岩沉积。区域地层特征表明,营城组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构造高部位发生了剥蚀。而在本区,这一特征并不明显,依据暗色泥岩发育的特征,表明该区营城组沉积时期与登娄库组沉积早期为湖相背景,沉积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该区的沉积环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地震剖面也显示该界面之上具有较明显上超现象,扇三角洲进积的特征明显。但该界面下部也没有明显的削蚀现象,总的来说,双辽断陷登娄库组内部的界面特征都不典型。这也是地层界线难以识别的重要原因。

4 结论

(1)依据丰富的孢粉化石资料,将双辽断陷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孢粉组合,特征明显,可以作为区域性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生物学依据。

(2)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登娄库组底界,改变了双辽断陷登娄库组沉积特征的认识,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瑞琪,赵传本,乔秀云,等.松辽盆地白垩纪石油地层孢粉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加页码.

[2] 李东津.吉林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加页码.

[3] 甘学启,秦启荣,苏培东,等,左旋走滑对十屋油田构造形态的影响及石油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1.23(3).

[4] 李向峰1,张春生1,肖梦华.长岭气田登娄库组储层物性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4).

上一篇: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防止阀门内外漏专项措施研... 下一篇:微库仑法测定煤焦油中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