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时间:2022-09-04 08:00:0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能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还能提升他们课堂学习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从而在视听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101-01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开发和提高的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创新思考的能力就需要教师改变就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快乐获得知识和能力。

一 创设情境,生成学习情感

小学生一般都较天真活泼,喜欢新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的学习情境,让他们有兴趣、有热情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

多媒体技术能将文本、图片、图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看得真切,调动形象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多媒体教学中加入音频、视频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中生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提高。如教学《烟台的海》中,多媒体展示烟台四季海景的画面,学生能很容易感受到文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景象,能对课文语言、描写理解得更为透彻。

如此,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思考,在阅读之后进行反思,不但提高了乐于投入的学习情感,还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比较容易地解决学习的重难点。

二 丰富课堂,加大课堂容量

小学语文教学会涉及一些文学常识,这些内容往往能丰富学生知识面,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读,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采用多媒体,学生就能直观感受。如教学六年级《孔子游春》时,教师肯定要介绍孔子,采用多媒体介绍孔子就能使得其直观形象起来,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思想也能有所感悟。另外,文中的重要词语如“飘逸”、“眸子”、“絮语”等词语的含义,也可以直接呈现,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再如扩展学生知识面方面,这一课可以给学生补充孔子的一些关于教化的名句,运用多媒体就方便快捷得多。

课堂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讲方法,谈技巧,而对学生接受的情况,掌握的效果往往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固和提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及时掌握、调整和巩固提高。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容量,很好地进行讲练结合的教学开展。当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法多样。

三 提高能力,激发语文潜力

语文课堂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现语文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内驱力,训练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和创新意识。如在对《负荆请罪》的学习时,出示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组图,学生就会发现:廉颇是着上身背着荆条的,那么“负”的意思是不是“背着”呢?廉颇请罪时为什么不穿上衣呢?为什么是单膝跪下呢?蔺相如搀扶时是双手,对此我们有什么思考呢?如此,不仅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兴趣,还能生出阅读疑问,从而获得联想想象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可以出示桂花树、桂花树叶、桂花等的颜色、形状等,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尽量记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对桂花的描写,如此,既丰富了课堂学习,又提高了学生阅读与作文联系的能力。

当然,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要尽量扬长避短,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还要注意课件制作效果等。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发挥,能丰富教学内容,推进高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只要我们能深入研究,精细制作,便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袁洪伟.创新教学 优化课堂——浅谈多媒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

[2]韦继南.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2)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在儿童社会交际中的作用 下一篇: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