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 提高初中生信息素养

时间:2022-09-04 07:01:46

运用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 提高初中生信息素养

摘 要 从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特点入手,阐述运用该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更好地用好这种教学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演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29-0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设置“任务”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演示教学”让学生从中解决问题,最后学生“演示练习”加固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科教学特点,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 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法的特点

将任务贯穿教学始终 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课堂教学线索的做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学科的特点,通过一个个简单的“任务”,并将这些“任务”组成知识模块,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以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师演示来逐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由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探求知识,改变传统学习观,从而实现“学会”到“会学”。

突出学生能力发展 任务驱动与教师演示法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采用任务驱动与教师演示法为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对照需要完成的“任务”,积极主动探究所需知识,在其过程中让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教师的演示过程,还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提升综合能力。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中“演示教学”这一环节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众多人数的班级,每位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加之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根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或接触的相关知识甚少,这就造成接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势必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取必备知识,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理论,从而完成教师的“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还能选择不一样的处理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这样便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获取必备基础知识,还以此为基础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法实施的基础

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激发参与热情,提高综合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任务”要有层次感。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意每位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等,让学生在完成每个小的任务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创设适宜的情境氛围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将之渗透于适宜的情境氛围之中,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有关网页的制作方法时,为了创设适宜的情境氛围,教师不妨课前就搜集一些精美的网页,包括节日贺卡等,这些精致的网页不仅有各种不同字体的文字,还有学生爱听的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易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当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就要将“大”任务进行有效分解,设计成一个个“小”的任务,用一个个“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网页设计。通过创设和谐的探究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并用一个个小“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操作实践,学生便会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务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 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让学生不仅获取必备知识,还提高综合素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如在学习Excel函数时,教师要从学生最熟悉的求班级学生总分、平均分等问题入手,通过任务驱动,首先让学生自己将准备好的有关成绩的Excel表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算出全班的总分、平均分、班级前20名的平均分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了解有关Excel中的函数基本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教学演示。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演示操作,最后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学会分步使用有关函数,还学会利用鼠标快速“拖拉”的方法计算出各种类型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任务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所提任务的难易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

通过演示练习,给予合理评价 教师的演示教学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有机的知识整体。当然,学生的“演示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演示等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时教师不妨设计几道不同类型的操作实践题,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演示练习展示所学的成果。学生的演示过程,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所学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教学策略;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互帮,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当学生演示练习完毕后,教师要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指出成功和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当然,对于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及时给予引导,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操作完成后给予鼓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主动起来。

3 结语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有创造性的学科,课堂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演示的课堂教学方法,正在被大部分教师所接受。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教师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大大降低课堂的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上一篇: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探讨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