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与重点

时间:2022-09-04 06:15:48

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与重点

摘 要:化隆县是青海省农业县之一,也是青海省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化隆县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结合化隆县县情和特点,重点论述了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与要点。

关键词:水利发展; “十二五”规划; 青海省化隆县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46-02

化隆回族自治县(以下称化隆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流域,属半干旱区,是一个山区为主的农业县,种植业相对集中。这里山高沟深、生态脆弱、地形破碎、干旱缺水,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大部分地区信息闭塞、交通落后,群众贫困面大,广大地区因受技术、资金、交通等诸多因素制约,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这些基本县情决定了水利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化隆县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编制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化 隆县基本县情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南部,北面依山与平安、乐都、民和县相邻。南临黄河尖扎、循化县隔河相望,东与民和、西与贵德、湟中县接壤。全境东西最长约95.8公里,南北最宽约48.5公里,总面积2 740平方公里。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地处拉脊山东段南侧,黄河之北岸。县境北部由昆仑山之余脉八宝、马阴等山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而去,纵贯北部全境。南部为黄河河谷地区,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自北向南大幅度倾斜而下,在县境中部,由昂思多东到巴燕镇南,分布着由尕吾、尕加等山组成的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一排高山,形成巴燕、德加和拉曲三个小盆地。全境被大小16条沟道依势切割形成了一个山峦起伏、峡谷密布、山大沟深、沟壑纵横的复杂山区。全县山地丘陵面积2 607.8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5.18%;黄河河谷盆地132.1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82%。

依照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地理特征,全县大体上可相对分为四个地貌单元:(1)高山地带。也称土石山区,海拔3 200米以上,面积489.32平方公里,占全县的17.86%,主要分布在八宝、马阴等群山脊部,地面坡度大都在5—30度左右,气候寒冷,上部为部分岩石风化破碎带和高山寒漠及草甸植被,顶部多为高山草甸和山地草甸植被,土质瘠薄,大多为牧场。(2)中山地带(脑山)。海拔2 850—3 200米,面积472.45平方公里,占全县的17.24%。山地坡度一般在5—30度之间,土层在0.5—1.0米以下,植被较好,覆盖率在50%—80%之间。海拔在3 200米以下的小于25度的缓坡,多垦为耕地,25度以上地区多为牧场,气候寒冷潮湿,水土流失轻微,适合农林牧综合发展。(3)沟壑丘陵地带(浅山)。海拔在2 250—2 850米之间,面积1 646.12平方公里,占全县的60.08%,坡度在10—30度左右,除峡谷和局部地段有第三纪变质岩及红板外,大部分地区均有很厚的第四纪砂砾和坡积黄土。这里冲刷严重,地形破碎,丘陵起伏,沟壑密布,降雨径流小,气候温和而干燥,土地干旱而贫瘠,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化隆县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4)黄河河谷阶梯地带(川水)。海拔在1 890—2 250米之间,面积132.11方公里。这里为黄河冲积层阶地,地势平坦,土质基厚,气候温暖,水利条件好,是主要产粮和经济作物区。

化隆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1乡6镇,2个管委会。乡、镇下辖366个行政村。2010年全县人口24.58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2.76万人,占总人口的92.6%。人口密度90人/平方千米。境内聚居着回、汉、撒拉、藏、保安等12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12.43人,占总人口50.7%。

全县以种植业为主,牧业为副的农业县。农业分川水、浅山、脑山农耕区,全县总耕地面积53.9万亩,人均耕地2.46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青稞、豌豆、马铃薯等,已形成粮油、畜牧业、果品蔬菜生产基地。2010年,全县完成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6.75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5万亩,种植蔬菜0.55万亩,种植其他作物1.15万亩。全县退耕还林12.5万亩,封山育林32.9万亩,荒山造林1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4.3%。草场面积258万亩,牛羊饲养量42万头只。工业已形成选矿、冶炼、酿酒、发电、建材等为骨干企业的民族地方工业体系。镍、铝、铜、黄金、青稞酒、镍精矿粉、水泥、硅铁、碳化硅、精锌、洗净毛、皮革藏地毯是主要产品,畅销省内外。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18.6亿元,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工业增加值9.4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 067万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 89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 045元。

二、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本县情和特点,化隆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从有利于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来综合研究,科学分析。编制规划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五是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

化隆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总体思路是:根据党中央“立足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结合化隆县情和特点,将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全县“十二五”水利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将服务于民生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化隆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加大水利投资,建设重点水源工程,解决县内突出水资源问题,改善人居环境。(2)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开展山区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地保护。(3)加大县内山洪沟治理,提高城镇地区抵御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能力。(4)注重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继续推进全县国营灌区和民营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农业的节水灌溉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 规划重点

根据上述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 规划编制思路、指导思想和原则,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 规划重点是:依照水利行业近期和长远发展的构想,遵循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紧紧围绕一个“水”字,来打造民生水利,坚持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农业现代化,本着“饮水安全要先行、防洪安全是前提、节水改造是重点,水库建设是亮点、改革管理是保障”的原则规划水利项目,共10大类包括民生工程 、骨干工程、水土保持、能力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水源区保护工程、工业园区及城镇供水工程、生态水利、小水电工程;工程共139项。

1.民生工程。(1)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饮水安全问题。要完成37项人饮项目,解决90 315人,176 733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在水源条件较好地区,修建农村供水水厂,管网联网,逐步实现“多源供水、集中供水、连片供水”的格局,提高供水保证率。(2)完成8项灌区改造及节水灌溉工程,改善灌溉面积68 894亩,水利用系数达到0.65,节水灌溉面积达4 832亩。(3)完成3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改善灌溉面积30 300亩。(4)完成1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扩大灌溉面积6 862亩。(5)完成13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改善民营灌区灌溉面积62 721亩。(6)完成17项设施农业工程,扩大滴管面积8 05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2 662亩。(7)完成2项老化失修维修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67 000亩。

2.骨干工程。完成公伯峡、李家峡水库北干渠工程,2项骨干工程共改善灌溉面积9.7672万亩,扩大灌溉面积2.1万亩。

3.防洪工程。(1)完成12项河道治理工程,新建防洪墙142.66公里;(2)完成2项城镇防洪工程,新建防洪墙42.4公里,排洪涵洞14.1公里;(3)完成4项山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4.水土保持工程。化隆县是青海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已严重制约着县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们的生态环境。因此依据县内自然地理条件和水土流失的特点,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加快我县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通过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山、水、林、田、路科学规划,合理布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确保农、林、牧、副生产稳定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1)完成8项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7.67平方千米;修建水平梯田8110亩;(2)完成5项坡耕地综合治理,修建坡改梯15万亩;(3)完成5项沙棘林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86平方千米;(4)完成1项淤地坝建设工程,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7.3 平方千米;(5)完成1项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基本口粮田50 000亩。

5.能力建设。主要完成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水源能力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购置车辆、设备等,实现水务办公职能化。

6.水利风景区建设。主要在公伯峡、李家峡库及雄先林场建设3处水利风景区,开发水利旅游项目。

7.水源地保护工程。主要保护农村水源地、城镇水源地、水库水源,为全县人民和灌溉用水提供安全水质。

8.工业园区及城镇供水工程:主要改善县城所在地巴燕镇和群科新区供水水源、管网配套;加合工业集中区和科新区生态工业园供水系统。

9.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在群科、牙什尕、甘都、巴燕等四个乡镇发展生态水利工程 ,亮化、美化城镇。

10.小水电工程。在水资源较为丰富支扎、塔加沟修建2座小型水电站,发展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 陈雷.做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9-11-03(1).

[2] 化隆县水利局.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Z],2011.

[3] 海东地区水利学会.青海省海东地区水利区划[Z],1997.

[4] 海东地区水电设计院.化隆县水资源评价报告[Z],2010.[责任编辑 王 莉]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定价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绿色住宅小区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