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化隆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时间:2022-06-09 01:19:06

水利是化隆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青海省化隆县水利局,青海化隆810900)

摘要:化隆县地处黄河上游,是青海省农业大县之一。县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水利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水利;化隆县;新农村;支撑和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025-03

化隆县地处黄河上游,属半干旱区,是一个农业大县,种植业相对集中。这里山高沟深、生态脆弱、地形破碎、干旱缺水,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缺水和水土流失的问题。这些基本县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五十多年来,水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和人畜饮水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体系,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发挥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将农田水利建设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重要内容、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从化隆县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的要求分析,农村水利设施薄弱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一、化隆县基本县情

化隆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2 740km2,辖11乡6镇,2个管委会。乡、镇下辖366个行政村。2009年,全县人口24.58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2.76万人,占总人口的92.6%;人口密度90人/km2。境内聚居着回、汉、撒拉、藏、保安等12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12.43万人,占总人口50.7%。

该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牧业为副的农业县。农业分川水、浅山、脑山农耕区。全县总耕地面积53.9万亩,人均耕地2.46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青稞、豌豆、马铃薯等,已形成粮油、畜牧业、果品蔬菜生产基地。2009年,全县完成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75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5万亩,种植蔬菜0.55万亩,种植其他作物1.15万亩。生态林业方面,全县退耕还林12.5万亩,封山育林32.9万亩,荒山造林1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4.3%。

2009年,全县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5.3万亩,其中优势作物占72.1%;粮食总产达到5 954万公斤,油料总产达到2 534万公斤。已初步形成粮油、畜牧业、果品蔬菜生产基地。畜牧业是该县的优势产业。该县草地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并重,主要畜种有黄牛、牦牛,其次是藏系绵羊、改良半细毛羊,还有山羊、马、驴、骡及家禽。全县草场面积258万亩,牛羊饲养量42万头/只。工业已形成选矿、冶炼、酿酒、发电、建材等为骨干企业的民族地方工业体系。镍、铝、铜、黄金、青稞酒、镍精矿粉、水泥、硅铁、碳化硅、精锌、洗净毛、皮革藏地毯是主要产品,畅销省内外。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18.6亿元,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工业增加值9.4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 067万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 89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 045元。

二、 新农村建设对化隆县农村水利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生产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事业的发展。因为化隆县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县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对于化隆县农业生产的特殊意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是对水与农业关系最简要、最形象和最真实的描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粮食和农产品需求还会不断增加,而人增地减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却不可逆转。因此,必须在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耕地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水利工程技术与种植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二)“生活宽裕”对农村水利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增加农民收入来说,目前,农业仍然是化隆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而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增收保障程度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县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还很低,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把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整规划思路,提高建设标准,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更好地满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从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目前最缺乏的是农村供水设施。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农民的首要问题是吃饭问题。吃饭问题基本解决后,饮用水问题上升为首要问题。特别是随着水污染的加剧,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要大力发展农村供水事业,提高农民的饮用水标准。这就要求农村水利建设要以人为本,既要考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既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又要服务于农民生活,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为实现“生活宽裕”创造条件。

(三)“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村容整洁的重要条件。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小水电代燃料、水污染治理等水利、水电和水环境工程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村容整洁创造条件。

(四)“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其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民主化改革,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重要内容,对其他方面实现管理民主也有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农村水利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利。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政府要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与农民协商,征得他们的同意。实现农村水利建设主要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向政府扶持和引导、农民自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五)“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村组之间、邻里之间建立一种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新型关系,是乡风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水利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对农村新风尚的倡导具有很大影响。政策制度安排得当、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并为倡导农村新风尚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哪怕是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争水、抢水、械斗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随着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要求农村水利工作要更加重视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加重视管理的规范和有序,在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等用水需求的同时,为实现“乡风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当前化隆县农村水利的主要问题

当前,化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农村水利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广大农村还缺乏基本的生活供水设施,饮水安全没有保障。根据全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按照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2010年化隆县农村现状调查统计,全县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40 326人,占全县农村人口61.7%,饮水不安全人口为87 274人,占全县农村人口38.3%。饮水不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

二是农田水利薄弱,严重制约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普遍存在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总体上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强。近年来,随着工程逐渐老化,维修改造不及时,影响农民增收。

三是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等问题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055km2,年流失土壤约650万吨,导致土壤退化,生态恶化,河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全县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黄河,水污染问题未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等生产、生活、生态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实现产生消极影响。

制约全县农村水利发展的因素是多层面的,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投入和管理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投入长期欠账。

四、推进化隆县新农村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全县农村水利发展规划编制

由于水资源的相互联系,上下游、左右岸以及不同措施、不同工程之间,建设与管理都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相互配套,优化调度。同时,考虑农村水利相关部门和投资渠道较多,为了有利于各部门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整体效益,农村水利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把统一规划作为农村水利建设和安排国家投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通过规划,不仅要达到摸清情况、统一认识,指导和规范工作的目的,还要起到协调有关部门、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统一编制农村水利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要按一定的程序报批。经过批准的规划,就是全县统一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而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单位的规划,所有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更或中止。

(二)加大建设力度

水利所有功能的发挥都要以水利设施为基础,因此,继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继续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三)强化水资源管理

在继续全面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全面统筹搞好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配置,加强取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积极推行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在全面保障新农村建设中水资源需求供给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研究推进改革

新时期农村水利的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未解难题,要认真研究克服水利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性和机制。要继续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包括投融资机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农民用水自治组织、水价改革、农民参与式建设和管理等等,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五)切实加强乡镇水利站的服务职能

乡镇水利站在了解和掌握基层水利情况、贯彻涉水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协助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组织防汛抗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管理不规范和基层财政困难等原因,全县多数乡镇水利站管理机制不活、经费严重不足等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要充分认识乡镇水利站在推进新农村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保留和设立水利站的必要性,一定要理顺管理体制,把水利站作为县水务局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定编定岗,经费由县财政负担,以保证其公益职能的正常履行。

参考文献:

[1] 化隆县志编纂委员会.化隆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61-65.

[2] 化隆县统计局.化隆县2008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Z].化隆:化隆县统计局,2008:34-56.

[3] 青海省水利志编委会办公室.青海河流[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45-65.

[4] 化隆县水务局.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R].化隆:化隆县水务局,2006:74-96.

[5] 化隆县水务局.化隆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报告[R].化隆:化隆县水务局,2008:28-56.

上一篇: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中小型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