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县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01-13 05:28:31

化隆县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摘 要】发展基础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近年来,化隆县一直把“普九”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但是,由于经济及自然等因素的制约,化隆县基础教育发展遇到许多困难。要解决化隆县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必须夯实“普九”基础,改革办学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体制,争取使在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 基础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32-03

发展基础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的脱贫进程,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目标能否实现。教育与经济密不可分,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的资助学生或者资助学校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最好的扶贫。人口素质提高了,经济发展才有动力。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是长期和深远的。由此看来,在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才能有的放矢,治标治本。这里,笔者就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实际出发,谈谈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现状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由于经济总体比较落后,广大贫困山区的人们送孩子读书主要是想通过升学改变处境。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民有这样的认识,而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送子女入学的重要性。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看,他们必须执行教育有关法规政策,完成上级下达的教育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和教育规划,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也就是说,他们抓教育的观念往往来源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这说明,从群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教育观念并非是内生的、自觉的,而是外在的、被压的。同时,轻视教育的观念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某乡镇去年非但不安排本级“一费制”补助,在年底时县政府还动用上级给该乡镇的“一费制”专项补助。

[对策]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普九”目标真正实现。

近年来,化隆县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保证“普九”投入的到位。如甘都镇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切实加大财政对教育的统筹力度,认真落实“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全县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2007年,该县经常性财政收入7150万元,其中用于教育2359.5万元,占33%;生均教育经费749元。2008年,该县经常性财政收入8201万元,其中用于教育3042.6万元,占36.1%;生均教育经费873元。2009年,该县经常性财政收入9002万元,其中用于教育3375.8万元,占37.5%;生均教育经费906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该县教育总投入比2007年增加683.1万元,增长22.5%,生均教育经费增加124元;2009年,该县教育总投入比2008年增加333.2万元,增长11%,生均教育经费增加33元。但是,化隆县教育投入缺口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有限,难以支撑起教育大厦。

因此,解决化隆县基础教育投入问题,一要教育扶贫。上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化隆县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发挥教育扶贫解困主渠道的作用。此外,应增加专项补助的额度。如“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联合国少儿基金会援助贫困山区初等教育项目”等优先向这些地区倾斜。

二要广开门路,多渠道投入。当地政府真正把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教育筹资政策用好用足。政府财政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要确保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中央和省州、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关法规、文件对教育集资的对象、范围、比例、原则、用途以及管理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应严格按这些法律、政策执行,用好用足,保证基础教育投入有多方面的来源渠道。

三要采取应急措施解决“普九”欠债问题。前几年,为迎接上级“普九”检查,化隆县采取“一年建设,三年还债”的办法,加大了“普九”达标建设,因此,欠下了6800万元的学校建设债务,至今尚未偿还。原计划用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来偿还,而实行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这一政策,所以这笔债务失去了偿还来源,教育的压力很大。省、县市政府应将“普九”欠债纳入政府,实行“消赤减债”的整体计划,逐步将这笔债务消化,以减轻教育的沉重包袱。

[现状二]“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任务艰巨

目前化隆县虽然实现基本“普九”目标,但这是低水平的“普九”,与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化隆县“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中小学仍有大量危房存在。目前,全县中小学尚有危房27.5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9万平方米),危房占总校舍面积比例14%,处于全省14个市(县)前列。二是初中学位严重不足。化隆县从2007年开始进入初中入学高峰期,每年以800人的速度增加,这种情况将延续到2011年。由于学位不足,导致班额过大,已出现同一年级学生在一个大会议室里上课的现象,而且像实验室、仪器室及实验仪器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三是初中辍学率偏高。2011年全县初中在校生辍学率达5.8%,部分偏远山区的乡镇辍学率高达两位数,离国家规定的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的标准差距较大。

[对策]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将普教与职教有机结合起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有同步综合、分流、后加、同步后加等几种模式,各有其适应范围,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化隆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应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地选择结合模式,尽量做到多样化。由于化隆回族自治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剩余量大,一般说来,“同步综合式”是一种较为适合的可供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做法是,中小学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认真开足开齐各门文化课,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劳动、劳技教育和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步进行。特别是举办综合初中和综合高中,培养既有初(高)中文化知识又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使他们升学有文化知识基础,就业有职业技术技能。这既有利于民族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又有利于为该地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和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劳动者。

上一篇:陶行知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继承与发扬 下一篇:高职大学语文课改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