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106例分析

时间:2022-09-04 05:11:04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106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避免或减少钳刮术对要求晚期流产的孕妇不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06例妊娠10-14周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实施钳刮术。结果:106例中有25.47%完全流产,有74.53%不完全流产或流产失败患者实施钳刮术时有宫口扩张充分、组织易于钳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无闭经及月经稀发等优点。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能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宫颈扩张较好,钳刮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对初孕、经产妇同样有效,尤其对初孕妇更是有效实用的流产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妊娠10~14周;钳刮术

【中图分类号】R71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79-01

为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晚期流产的确切疗效,现对我科106例10~14周终止妊娠患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6年1月-2011年3月年龄17-40岁,身体健康,停经10-14周,经妇科检查,尿HCG及B超证实宫内妊娠,胎儿双顶径≤3.5 cm,血常规、尿常规及白带常规正常,无应用任何甾体药物及宫内节育器,无前列腺素及米非司酮禁忌征、非瘢痕子宫者106例。

1.2 方法:第1、2天分别于早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 mg,第3天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及胎儿排出时间。若服药4 h后未见胎儿及胎盘排出,加服米索前列醇0.6 mg;继续观察4 h左右,若不全流产或失败,则实施钳刮术。产后留院观察24 h,若阴道出血不多,B超检查宫内无异常回声,出院后1-2周复查,1月随访。

1.3 疗效评定标准[1]:①完全流产:用药后6 h自行娩出完整胎儿、胎盘,经B超检查宫内无残留物,不需清宫者。②不全流产:胎儿胎盘部分排出,或胎儿自然排出,胎盘胎膜残留,阴道出血多,需钳刮术或清宫者。③失败:未见胎儿胎盘排出,需行钳刮术者。

2 结果

对口服药物流产情况结果分析。完全流产率25.47%,经产妇完全流产率高于未产妇。79例未完全流产,予以实施钳刮术。

术中见8.5号宫颈扩张器可自由通过宫颈口无阻力,组织物易钳出,部分胎盘及胎儿已达宫颈外口水平。术时患者无明显的疼痛感觉,手术时间为5~10 min,术中出血收集后均少于50 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它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酮的生理活性,促使脱膜、变性、出血和坏死[2],通过改变激素分泌的平衡,导致绒毛滋养细胞变性、坏死[3],或通过仰制滋养细胞增殖,诱导和促进其凋亡。临床表现为促使胎囊及胎盘组织于子宫壁分离,同时促进宫颈的软化和扩张。宫颈的成熟与否是钳刮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米索前列醇不仅兴奋子宫肌,还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两者具有协同效果,可以使蜕膜组织变性、滋养细胞凋亡、出血、剥脱,导致其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完全剥离,还激活子宫肌引致节律性收缩,使宫颈扩张软化,对各期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4]。

因妊娠10~14周生理特点是胎盘面积相对较大,蜕膜较厚,药物作用使其变性易碎,因此流产后易发生胎盘滞留和胎盘胎膜残留[5]。为避免出血过多,在第2次服药后观察4 h左右,若未见完全流产,予以及时清宫。即使完全流产,亦应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必要时加强宫缩、预防出血,留院观察24 h。即使流产不全需清宫或钳刮术者,比直接行钳刮术者难度大大减少且更安全。

总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损伤可能性大的钳刮术,用于终止10~14周妊娠,能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宫颈扩张较好,钳刮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对初孕、经产妇同样有效,尤其对初孕妇更是有效实用的流产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9

[2] 贾建文,王自能.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Hofdanet 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2):92-93

[3] 杨雪峰,王淑芝.米非司酮抗早孕绒毛及蜕膜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5):357-358

[4] 吴熙端.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0):227

[5] 翁梨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2周的流产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586

上一篇: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 下一篇:抗生素在临床中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