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S下自然人流动对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

时间:2022-09-04 04:21:38

GATS下自然人流动对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雪玉(1982-),女,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服务贸易与国际投资:

李伍荣(1966-)。湖南益阳人,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世界经济学硕士点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与服务贸易。

摘要:文章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研究美国自然人流动对其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然人流动对服务出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服务进口的带动作用却不明显。综合自然人流动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文章认为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对货物贸易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自然人流动;双边服务贸易;引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3-0056-04 收稿日期:2008-11-03

自然人流动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规定的国际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方式之一,据国外学者和机构测算,自然人流动在服务贸易总量中所占份额最小,仅为1%(WTO,2002)或1.4%(Karsenty,2000)。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自然人流动份额较小主要是由于各国对其设置的壁垒较高所致。对自然人流动自由化进行研究的学者得出结论,进一步提高各国自然人流动自由化水平将给世界带来巨大利得。学者们从货物贸易规模扩大、GATS下其他三种提供方式服务贸易增加等角度对自然人流动及其自由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Marion Jansen和Roberta Piermartini(2004)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了自然人流动人数对美国双边货物贸易的效应,他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自然人流动规模每增加10%,将促使美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增加3%,同时给美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带来1.8-2.7个百分点的增量;在分析自然人流动对双边货物贸易影响的同时,他们分别研究了自然人流动对GATS下其他三种服务提供方式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自然人流动人数增加10%,将使跨境交付形式的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4.7%,出口增加2.9%;并使商业存在出口和进口额增加7%;计量分析同时显示自然人流动对境外消费的带动作用不显著。Juan Blyde和Natalia Sinyavskaya(2007)用计量模型分析了包含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在内的总体服务贸易自由化对货物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助于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运输与通讯服务贸易自‘由化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二)国内研究综述戴翔和郑岚(2008)在分析了自然人流动促进双边贸易的作用机理后,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分析了自然人流动对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国――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影响,他们选用的是2000年美国与H1-B签证益人人数位于前十位的国家的截面数据,得出的计量结论为:高技术劳动力跨境流动人数每增加10%,美国从自然人输出国的进口增加1.9%,对自然人输出国的出口,增加2.0%;宋雅楠和郭根龙(2008)也是利用引力模型,选取2005年中国与44个贸易伙伴国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得出实证结论:自然人流出每增加10%,会给中国双边贸易带来0.5%的增量。这两个计量模型的结论都证明了自然人流动对一国双边货物贸易流量具有正效应。

二、自然人流动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机理

(一)以本身的进出口带动服务贸易总量增加自然人流动本身是GATS规定的第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以自然人流动形式提供的服务贸易进口或出口的增加,构成了服务贸易总增量的一部分。一般说来,任意一种服务产品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提供方式,但有些服务需要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更适合以自然人流动的形式提供,如维修、建筑、医疗(助产士和护士)与社会服务等。

(二)与其他服务提供方式一道扩大双边服务贸易母国通过自然人流动在海外新建立的关系网络,可以增加跨境业务,吸引更多客户在Mode2(境外消费)下流动,便利该国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出口该国的服务产品。与此同时,将促进母国对自然人流动东道国服务的进口需求。

跨国公司内人员调动(自然人流动的一种方式)出于对母国技术的依赖将促进对母国跨境交付形式服务的需求,如调动到印度的美国母公司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需要从母国获取开发程序设计图纸开展工作。

在东道国工作的服务提供者对东道国的各种环境会有更深一步了解,通过他们对母国亲友的介绍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母国人员(包括服务提供者本人)到东道国观光旅游和接受教育。如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中国计算机技术人员会带动其亲属去美国观光旅游或是接受教育。自然人流动是世界认识服务提供者母国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东道国人民可以更好的了解服务提供者的母国文化与历史,增加其到服务提供者的母国的向往。

自然人流动同样有利于以商业存在方式进行的服务贸易。每一个境外投资决策的做出与自然人流动密切相关。以并购为例,这一决策当是在两个公司间有一系列人员交流后做出的,如管理层人员在国外考察或任职。透过短期流动的服务提供者,东道国可加强对自然人流动母国投资环境的了解和政策法规的准确及时获得,从而增加其向流动的自然人母国以商业存在方式出口服务的可能性。

(三)作为其他服务提供模式的替代促进服务进出口 当一服务不能以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的方式提供时,自然人流动可以作为这三种服务提供方式的有益替代,从而增加总体服务贸易规模。以在海外未设立分校区的大学为例,该大学不能以商业存在形式出口教育服务;如果其远程教育体系也尚未完善,则母校区也不能以网络教学的方式向海外学生提供服务:向往该学校的外国学生考虑到国外高昂的生活费用问题而不愿出国在母校区学习;母校区则可以通过派教授去海外直接授课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务。

三、自然人流动对双边服务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分析国际贸易双边流量时运用最多的是引力模型,该模型最早由丁伯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以不断改进,其基本形式为:

前文中已对自然人流动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由此我们可以预测,流入一国的短期移动自然人有助于该国总体服务贸易水平的提高。

(二)数据选取本文选取2001年美国与其H-IB签证受领国居于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印度、中国、加拿大、菲律宾、英国、韩国、巴基斯坦、日本、台湾地区和俄罗斯)的截面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自然人流动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所做实证分析涉及如下数据:双边服务贸易、GDP、人均GDP、地理距离、GATS下自然人流动人数、语言和区域贸易协定虚拟变量。

美国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的分国别(地区)数据

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公布的统计数据。除台湾地区的GDP与人均GDP数据来自中国2002年统计年鉴外,其他10个国家或地区的这两项数据皆来自联合国数据库,以当年名义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计数。美国与10国或地区的地理距离数据来自法国社会展望和国际信息研究中心的数据库,用两国或地区首都间的距离表示;根据该数据库公布的各国或地区母语、官方语与普遍使用的外国语言资料,也可确定各国语言虚拟变量的赋值。至今为止,统计体系比较完善的美国仍未出台按照GATS划分的四种服务提供方进行服务贸易统计的体系,因而完整的自然人流动人数无从获得,在这里选取美国公民与移民统计局统计数据库公布的H-1B鉴证领取人数作为替代。截至2001年12月31日,美国与i国是否签有区域贸易协定可从宋国友(2004)一文中获得相关信息。

(三)实证分析将原始数据代入公式(2)与(3),用eviews5.1做最小二乘估计(OLS)分别分析自然人流动对美国服务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进出口的第一列分析结果是没有引入自然人流动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均GDP对服务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距离对美国服务贸易出口而言不再是障碍。相反,一国或地区距离美国越远,对美国服务进口的需求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发达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与交通运输手段,使得需求成为两国或地区间进行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

第二列是引入自然人流动后的回归结果。实证分析数据表明,地理距离、语言虚拟变量、政策虚拟变量和自然人流动人数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两国或地区距离越近,讲同一种语言、签署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能性越大;两国或地区距离越远,服务品的需求互补性越大,自然人流动规模会越大。

第三列是尝试剔除具有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后得到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自然人流动到美国的人数每增加10%,美国向自然人母国的出口将增加4.02%;自然流动对美国从服务提供者母国进口服务产品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

四、结论

自然人流动对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具有很大的正效应,流入美国的自然人每增加10%,美国对自然人流出国的服务出口将增加4.02%。该效益的量值远大于自然人流动对美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影响值。即使自然人流入对美国服务贸易的进口增长作用不显著,假设为0,我们也可以认为,自然人流动人数的增加,将给双边服务贸易带来4.02%的总体增量。这个结论很好的印证了Rodrik(2002)所认为的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对服务贸易促进作用大于货物贸易的结论。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首先,以美国H-1B签证受领人数代替自然人流动数量其实是缩小了真实数据;其次,美国对自然人流动市场准入所做的承诺多局限在高技术管理人员的跨国公司内部流动,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丰富的中低技术服务提供者流动设置了较多的准人壁垒,这实际上人为限制了自然人流动规模。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也许更加显著。

2008年7月多哈小型部长级会议在经历了9天的紧张讨论后,最终因在特殊保障措施问题上争持不下而搁浅,但各方为最终达成各项谈判目标的努力不会也不应止步。在后续的世贸组织服务贸易谈判中,在已达成的共识基础上各成员方当以进一步开放自然人流动市场、降低对自然人流动设置的壁垒、扩大以自然人流动方式提供的服务为己任,充分发挥自然人流动对服务贸易的巨大带动作用。考虑到自然人流动与其他三种服务提供方式间存在互补关系,各成员方同样当为极力促成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市场的进一步自由化,为充分发挥自然人流动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奠定基础。

(责任编校 罗远航)

上一篇:公司金融中介理论综述 下一篇: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