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构建班级的长效管理机制

时间:2022-09-04 03:54:21

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构建班级的长效管理机制

摘 要: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一直是教育一线工作者所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构建班级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及班级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出构建高职院校班级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长效管理机制

一、长效管理机制的概念

长效管理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理解长效机制,要从“长效”、“机制”两个关键词上来把握。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

二、问题的提出

我担任某班班主任一职,目前该班级为大二年级,在大一时,班级井然有序,在院系级各项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但进入大二后我发现,班级虽然在考核中仍然是前列,但是班级同学在各项活动,以及自主管理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性较大一相比有所减弱。在和其他班级班主任进行交流时,我发现大二学生进入“松懈阶段”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构建班级管理长效机制,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

三、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通过调查及与班级学生谈心,我发现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班级凝聚力差,相互沟通机会少。

在调查中,同学们普遍反映,除了上课之外,班级同学很少在一起沟通。这主要体现在参与班级活动上,当然可能与班级活动较少有关。不少班级的班级活动少,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有一次,且活动群体多以宿舍为单位,活动形式单一。班级凝聚力比较差,遇到学院或者系部的活动,参加活动的总是那么几个熟悉的面孔,在赛场边呐喊的总是那么几个人,这就是缺乏班级凝聚力的表现。

(二)班委工作积极性不高。

进入大二后,部分班委失去了对于工作的热情,从而对本职工作产生倦怠心理,在工作中疲于应付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任课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这个问题对班级管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班委的威信大减。同学们对班级活动的信心首先来自班委的组织,不组织活动或者不积极参与活动都会使同学们对班级活动甚至对班委失去信心,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班委又怎能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呢?另外,一些班委没有发挥其主要作用,例如,学习委员没有对班级同学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生活委员没有真正对班级同学的生活嘘寒问暖,宣传委员没有很好地对外宣传班级形象。

(三)班主任事务较多,管理时间无法保障。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三大基本任务。班级管理工作加上教学科研任务,以致大多数班主任都是超负荷工作。因此,很多年龄较大、各方面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很难承受班主任工作的负荷,班主任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另外学院的重大事件对于班主任的工作影响重大,比如2010年我院进行党建工作评估,而基本上所有的班主任都是党员,因此近三个月的时间班主任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党建工作上,对班级疏于管理,或者是遥控指挥,这种管理方式势必造成班级学生的松懈心理。

也有些班主任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班级管理模式、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缺乏足够的了解,把高职院校学生当作本科院校的学生来对待,认为大学生不宜多管,否则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意识、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部分学生对于奖惩产生麻木心理。

大二学生对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班级的管理条例已经相当熟悉,有的同学钻学院和班级管理制度的漏洞,或者抱着“只要能混到毕业证就可以”的心态,不求发展,沉迷于网络,在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利用一切时间泡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网络容易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些同学神情恍惚、行为怪异。在和同学的接触中,他们必然会将这种消极心理“传染”给其他同学。这对于班级内部的长效管理无疑是一个病毒,也会造成班级的两极分化和不团结。

四、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

(一)班级内部经常举办活动,促进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

针对班级同学都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仅仅是和本宿舍同学比较熟悉,而和班级其他同学不熟悉这一问题,建议班级干部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可以参照学院、系部的活动,如辩论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参赛同学的自信心,在院系的比赛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举办一些活动。在举行班级活动时,我建议学生采用抽检的方式选择合作伙伴,这样,游戏中的相互配合,有利于促进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班集体团结和谐。

(二)落实班委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掌舵人,而班级干部是班级管理的船桨,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才能保证班级管理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对于班级干部的任用,建议在班主任的引导监督下召开班级会议,有意向的同学上台演讲竞选班委,同学们投票选举合格的班委,在班主任监督下,最后产生以班长为领导的班级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高效的班委。班委在同学们的监督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兑现竞选时对同学们的承诺。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召开班委会,明确每一位班委的责任,同时落实班委目标责任制,使每一位班干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每个班委在竞聘时都有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规划与设想,班主任应当对班委的设想给予指导,将可以实现的目标按照班级职务分配任务,落实责任目标管理制。班委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班主任给予指导,但不是代劳,鼓励班委会集体讨论,商榷解决办法,这样做一方面可锻炼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班委会内部的团结。

(三)班主任管理需要严慈相济,松紧有度。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要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管理好,需要具备充分的耐心、细心。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存在的诸多矛盾心理和行为。诸如自我评价方面,要么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对周围充满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对集体远而避之,又对其有依赖性;争强好胜,又过度自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与反应,在发现学生心理有异常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四)制定班规,严格执行。

一个班级必须有一套班级管理的内部条例,也就是所谓的班规。班规的制定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听取班级每一位同学的意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保证班规制定的公平公正性,而且有利于树立班级同学的主人翁意识,人人为班级的更好发展献计献策。同学们要严格遵守班规,一旦违反班规,在听取他个人的解释之后,班主任根据情况,按惩罚条例进行处理。

同时为了保证班级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班主任还需要定期召开班委会,听取班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另外,针对部分同学对于学院和系部的规章制度“钻空子”的现象,班主任在制定班规的时候不但要填补好“漏洞”,而且对于违反班规的同学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但在发现这些同学有进步的时候也要给予全班性的表扬,以使这些同学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上仅仅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对于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班级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交流。

上一篇:班级建设中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下一篇: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