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生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时间:2022-09-04 02:24:33

探索小学生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课外阅读要求。可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是在课堂之外,甚至于在学校之外,怎样保证学生的阅读能达到规定的量?如何让学生能利用课外阅读来提升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紧密联系起来,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顺利达成阅读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一、充分利用资源,为课外阅读提供保障

课外阅读的落实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老师作为课外阅读的推动者,需要对上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才能形成合力,为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铺平道路。

(一)充分利用时间,为课外阅读提供时间保障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并不合适,因为孩子在课外的阅读是需要指导和交流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是落实课外阅读的前提。小学高年级的课文很多,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重。教师要转变观念,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教语文,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和布置作业,课堂上尽量腾出5分钟~10分钟让学生拓展阅读,课外把作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一小时内,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做好物质准备,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在校内,为了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开展阅读,各班级以学生为主体建设了“图书角”。下课或午间活动时,学生就可以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阅读,十分方便。为了解决学生的书源,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免费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位学生购置三本图书,然后班际交流,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和宽度。在校外,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教师在家长会上反复强调高年级“扩大阅读量,积累运用”的目标要求,求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提请家长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督促孩子读书、读报,协助统计阅读量。

(三)提供制度保障,把课外阅读融入教学活动

依据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教师规定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量,结合每个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接受能力,列出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学生要定期把阅读的书名、本数、字数登记下来,教师还会做出一些要求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如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几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读后感,又或者是摘抄并朗诵其中的片段。当然,每个学期末,开展“协和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阅读之星”设为“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这些成为学校的常规活动,让学生有竞争的动力和展示的平台。

二、立足教材,贴近学生需要,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种类比较广泛,其中童话、小说、漫画、神话、人物传记和哲理故事比较受高年级学生欢迎,而对诗歌、散文兴趣不大。在与学生接触中,发现他们对父母、老师推荐的书籍会去看,但更喜欢一批“校园酷文学”。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向小学高年级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贴近学生需要,顺应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课内阅读材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一个好的指引,把学生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体现语文课堂真正的效益。

(一)单元整合,同类题材广泛读

语文新版教材加强了整合的思想,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说读写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立足教材,整合单元就可对同类题材的作品进行多角度阅读。例如,第十一册的第三单元是以“美好的心灵”为主题的,在回顾拓展中还设有“课外书屋”的栏目。推荐的有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有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有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还有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可以说推荐的同主题的经典书籍中外都有。笔者让大家在泛读这些图书的同时,要求他们再次把阅读范围扩大,把自己曾经看过的同主题书籍中最让人感动的片段边写上批注,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这样的活动,泛化、深化了主题阅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后期同主题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教材主题整合的课外阅读有放有收,能很及时地了解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能为进一步推动后期的阅读铺平道路。

(二)了解作者,同一作者作品深入读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多篇文章被选录,如林海音的《窃读记》、《童年,冬阳,骆驼队》,如老舍的《母鸡》、《猫》,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和《爬山虎的脚》,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怀念母亲》等等,尤其是季羡林,还有一篇《小苗与大树》的文章就是与他的访谈。对于这样的作家,我们在刚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时,就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他的书籍,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作品内容,这样的阅读会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能够更好地理解后期需要学习的文章以及欣赏他文章里所蕴含的思想与智慧。深入地去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更容易让孩子走进作家的心灵,汲取名家的精神营养。

(三)贴近学生,推荐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己的阅读品味,我们应该给予尊重。我们的实践证明,立足教材,贴近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推荐富有时代特色的相关读物,阅读的近期效果很明显,更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利于他们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迁移。例如,第九册第六组课文是关于“父母之爱”的,笔者就根据高年级学生兴趣推荐了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学生对老师的经历是好奇的,笔者推荐了一本录有本人作品的散文集《父亲的生日》。秦文君是学生十分喜爱的童话作家,笔者就推荐她的《会跳舞的向日葵》,这本书生动地展现了大人对孩子的呵护理解。学生比较爱读感人的散文,萧重声的《父亲的泪》,叶倾城的《美丽的谎言》,汤治平的《母爱的力量》,都使他们为之动容。

三、加强方法指导,注重习惯培养

(一)着重指导因材施读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不懂得如何读,他有的一味追求故事情节,囫囵吞枣;有的不懂得积累、借鉴、吸收读物中的精华。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师要将学法指导渗透到课文范例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精读法、选读法、速读法、浏览法、摘读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因材施读。一般来说,读物的体裁不同,阅读的方法也有区别,特别是课外读物,它不可能像课文那样每篇都精读,所以学生根据文体不同迅速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如阅读古诗可采用“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的方法;阅读寓言时,可用“知大意、悟寓意、善联想”的方法;阅读抒情性散文可以用反复诵读,入情入境的方法。

(二)注重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习惯有很多,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主要有几个方面要注意培养:

一是读思结合的习惯。读书贵在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被动的、低效的。读思结合就是边阅读边思考,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阅读长文和整本书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每拿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看题目,猜想一下文章的内容,读的过程要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写、所感;读完以后,再回头整理一下思绪,对照自己当初的预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读思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评价、联想等多种能力,学生在阅读时不只是在被动吸收,而是在主动建构。

二是随时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要经过大量、长期的阅读才能形成。有部分高年级学生酷爱读书,他们已养成自觉、随时阅读的习惯,但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教师起初可以靠制度来强化他们大量阅读。例如,统一制定读书计划,安排一周两段时间,或每节课5分钟~10分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长期坚持下去。养成随时阅读的习惯,还需要有一个阅读环境。可在班里设图书角,或要求学生在书包里放一两本课外读物,做到一有空闲就能自由阅读。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时阅读的习惯,他的阅读视野将会无限广阔,他们会发现身边就有可供阅读的东西,有字的、无字的……只要映入眼帘,就可跃进思维,收获是不可估量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总之,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精神粮食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重视、创造一切有利于孩子阅读的条件,让他们习得阅读的方法,大力去推动,去落实。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外阅读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的遨游,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上一篇: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新课标下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