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教识字

时间:2022-09-04 01:38:20

妙趣横生教识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34-01

识字是贯穿整个语文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兴趣、习惯、能力”是识字教学目标的关键词,而“兴趣”又是后两者的落脚点。“兴趣”本义是指“对事物的喜爱程度”。面对枯燥乏味的汉字,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汉字才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情感,“趣”字当头迈好第一步,识字教学便成功了一大半。

一、形式多样,引领上寻“趣”

儿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除了传统的实物、画面、声音等汉字呈现法,教师还可利用文本特色,设计别出心裁的形式,巧妙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趣”味激活课堂。

(一)多元化的表演

表演是“活动”的画面,每个动作的姿态和动态变化都蕴含独特内涵,教师可引领学生捕捉细节,领悟字词真意。如《卧薪尝胆》中“奴仆”一词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特级教师张化万将表演与画画、讲解、质疑有效结合,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理解词,领悟语言文字的文化魅力,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教授“奴”字,张老师先画“女”的象形字,并低头侧身站立,双手交叉胸前,告诉学生古代女子就是这样谦卑地生活,接着在旁画上,(教师伸手做抢人状)女子一旦被男人俘虏就变成“奴”,失去自由和尊严任由打骂。“仆”字,张老师边画其象形字的部件,边讲“这是一个人(画 ),在他头上戴(做动作)一个‘羊’的标志(画),手上捧(做动作)着垃圾桶(画)屁股后插(做动作)上几根毛(画)走在大街上(被羞辱的表情),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演示出形象的画面和动作触动学生心灵,体会勾践被侮辱的心理,生字品味出深刻。

(二)充满理趣的分类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课的识字量平均十几个,如一一讲解势必高耗低效,学过的生字若不及时巩固回生率也很高。“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清代段玉裁的话揭示汉字蕴含着理性和规律性,启发我们:归类识字,事半功倍。如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册识字6、7、8几乎都是形声字,若三课并作一课上,省时又高效。教师按偏旁分行出示生字:“狮、猴、猩;裙、裤、衬、衫;鸦、鸥、鹃;雀、雕、雁;明、朗、腰、腿。”分组讨论:“怎样很快记住它们?”学生观察字形,认为可借助偏旁分类记字。其中“鸟”和“隹”的含义不同,“月”既跟月亮有关,又跟人体有关,教师对此进行重点辨析。随后,引导进行二次分类:按汉字类型分成形声字和会意字,最后总结识字方法。此案例引导学生摸清汉字的规律,理性分类,锻炼学生分析归纳的逻辑思维,加深汉字的理解记忆,习得学法。

二、创设语境,读中悟“趣”

“语境”即语言运用的环境。抽象的语言具有多义性,生字词只有还原到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识字教学可利用此规律,巧妙地将生字隐藏在语境中,引导学生分梯度诵读语境触摸汉字,潜移默化地读准音、记清形、理解义。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许多识字课文,为生字创设生字语境,给教师创生识字教学的资源呈现了很好的样本。更多时候,识字教学需要教师自己开发教材,根据生字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字语境。笔者读过这样一个优秀课例:学习“云、电、风、雨”四个生字。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记忆中夏天下雨、刮台风的情景,结合生活体验初步体会生字字义;再播放视频,交流“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云、电、风、雨?”深化学生感受;随后教师出示根据视频内容用生字自编的儿歌,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好儿歌:“乌云遮太阳,电光闪闪亮,狂风呼呼吹,大雨哗哗响。”把学生带入生字语境,想象画面体会字义。此过程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习得了字音,培养了想象力,领悟了字义,全面提高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三、读写结合,巩固中识“趣”

众所周知,生字新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其实,生字的巩固也可在此中潜在进行。笔者曾听过一个将梳理课文脉络和巩固识字结合得很好的教学片段: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册《会走路的树》第一课时,课中学生学习了生字“路、奇、角、趣、陪”,教者引导学生了解了故事梗概,并精读了驯鹿爸爸和小鸟快乐生活的段落,体会好友之间深厚的友谊。课末,教师总结文章脉络并熏染情境:转眼秋天到了,小鸟要飞去南方,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离了。临走时,小鸟给驯鹿爸爸写信,可是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信纸,模糊了一些字,你们能帮小鸟把信写完整吗?(出示学习单上信的内容:会走()的树:第一次看到你,我很好(),坐在你金色的()上,我看到了许多有()的东西,谢谢你天天()伴我!明年春天,我会来看你的!)此时,学生们在读信中体会着小鸟的不舍,又结合课文内容回忆着整堂课学到的生字,在补充生字的过程中,感悟着友谊的可贵,感受着分离的无奈。这样不着痕迹的巩固方法,岂不是一举多得?

40分钟的课堂,学生的有意注意非常有限,教师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自发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培养观察能力,深化数学课堂素质教育 下一篇:班主任的“方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