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兼任学科教师的现象分析

时间:2022-09-04 01:10:40

班主任兼任学科教师的现象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面向小学低年级增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全面落实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随着这门课程的设立,如何开展教学成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由于这门课程缺少师资,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了由低年级班主任兼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到底是不是值得推广?如何分析其利弊?引起许多专家学者及学校领导、任课教师的探讨争论。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低年级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的利弊作几方面探究,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几点实施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三大优势

促进联系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作为低年级班主任,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去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生活,这就为《品德与生活》的生活化教学奠定了基础。班主任拥有了将德育课程融入学校生活、班级生活的有利条件。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教学,可以使德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与学生的相处发现,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习惯了家人围着自己转,养成了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体谅别人,关心别人的思想品德,笔者在《品德与生活》主题活动中,确立了“助人为乐”的主题,把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例举出来,让大家去讨论,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学习的。同时,配合这一主题开展了“爱心小明星”评选活动,将一个学期中乐于助人,表现出色的学生,推选出来,并将其照片、事迹介绍等设计成“爱心小明星卡”,贴在班级宣传栏上,构成了班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主题的选择和实施都是得益于我作为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生活的全面了解。

其次,班主任方便调动家长的参与,扩大德育的空间,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品德与生活》学科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仅依靠教师和课堂教学还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作为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与家长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将《品德与生活》教育融合到家庭教育之中。比如,在执教《关心老人》这一课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延伸课堂教育,邀请家长来校和孩子一起开展了一次“夸夸我家老人活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把家里老人对社会、对家庭所做的贡献都讲了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了学生爱老敬老的情感和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

缓解师资压力,巧用课程资源 在当前《品德与生活》师资匮乏的教学条件下,班主任兼任任课老师缓解了学校的师资压力,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其自身也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班主任对学生个体和课程内容的理解,为教学开辟了一条优质化的教学高速道路,体现了新课改“教师即课程”的教学理念。同时,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其道德品质、人格乃至精神情绪都直接影响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因此,班主任正直、阳光的形象,将会为德育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社会学层面来分析,班集体这个群体,属于“熟人空间”,在这里师生、生生之间都是以情感为纽带,直接以道德来调节相互关系,这里的每一位成员都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他们会注意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正是基于相互了解而生成的自主性的监督。在班主任的管理中,这个班级群体能够营造民主、宽松、守纪的良好气氛,不仅对德育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课程资源的使用价值实现高效化。

充分发挥优势,促进个性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生活在他们看来是无限美好的,他们不仅活泼、爱动,富有想象力,还蕴含着各种潜能。作为班主任应该去深入地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特点和优势,通过对学生日常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特点等方面的观察,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等方式,掌握有关信息,对学生的兴趣、个性等存在的差异形成基本的了解,从而总结并实践具有针对性、高效性的教学手段。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更多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质量的优质化。比如,在“你是最棒的”这一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主题活动中,我将班级中每一个学生优点和特长,如算数快、画画好、写字好、会唱歌等,以谜语的方式做成小卡片,让学生去猜卡片中谜语的谜底,等学生全部猜出卡片上的名字后,再分组邀请各具特长的学生,登台为大家表演。此次主题活动,为笔者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存在的问题

工作压力增加,教学时间受限 低年级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老师后,处在一身二任,千头万绪的状态下,一方面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召开家长会、与学生交流等;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学科的教学,工作量加大,工作压力增强,久而久之,投入教学的时间受到限制,因精力不足,备课不够充分,影响了教学质量。

课程定位不准,教法设计落后 由于《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教师大多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在班主任兼任的过程中,班主任往往把这门课与日常的德育混为一谈,将《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理解的过于简单,没有对课程做出准确的定位,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缺少专业性的设计,给教学带来种种弊端,使得教学质量不高。

课程评价空缺,教师重视不足 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教学质量发生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高度负责,表现在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等诸多方面,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思想品质的提升等。目前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评价还处于空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班主任主观地认为,这一门课无足轻重,可以自由取舍教学内容,增减教学时间等,实质上这是教师的塞责,影响了《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的实现。

实施建议

明确教学任务,勇于承担责任 低年级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教师,赋予了教师更加丰富的角色内涵和多重性的责任,教师在做班主任时,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做《品德与生活》的任课教师时,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教师要重塑自己的角色形象,勇于承担责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播种希望,收获梦想。

发挥角色优势,整合教学资源 在低年级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为班主任发挥角色优势创造了条件。班主任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课程资源的价值。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头人,班主任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课程开发的关系,对《品德与生活》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深入的解读,积极建构,形成独特观点,并将此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融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角色优势,结合班级、家、校、社的实际,引入教学资源。

完善支持机制,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学校领导在实施低年级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教师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给予班主任更多支持。比如,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安排充足的教学时间等,使班主任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年级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教师,克服了当前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实践证明,低年级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教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我们还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究,发挥自身的优势,让班主任工作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能够并驾齐驱,取得丰硕教育成果。

上一篇:英语文学中的隐喻分析 下一篇: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意志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