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贝弗里奇报告中国民救助看我国社会救助

时间:2022-09-04 12:45:17

由贝弗里奇报告中国民救助看我国社会救助

摘要: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的贝弗里奇提出了三种保障方法,其中的国民救助用于未被社会保险覆盖的所有保障需求。由此引发了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文中对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做了阐述,并指出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前景和对贝弗里奇报告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救助 发展 改进

一、关于贝弗里奇中的国民救助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爵士的传世经典,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42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共提出了三种保障方法,社会保险,国民救助,自愿保险。国民救助解决特殊情况的需要。贝弗里奇报告中指出,国民救助用于满足未被社会保险覆盖的所有保障需求。

二、我国救助制度的发展

(一)我国现行的救助制度

我国社会救助是指由政府承担责任,为城乡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帮助使这些家庭能够抵御生存危机,从而维持他们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由救急型像道义性扶贫转变

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落后,无法对普遍贫困者予以施救,只能扶危救难,救急型举措称为当时主要保障形式。

一是通过救灾对灾民进行救助,二是对社会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依靠的特困人员进行救助。这两类群体是急需救助的人员,通常以食物救助为主,以解决生存危机。

急救型救助的特点,是以少量的物资解救特殊群体的燃眉之急,危机一旦过去,救济立即解除,即常说的“救急不救贫”,对于农村的扶贫救助主要是从1985年开始的,农村的扶贫主要是开发式扶贫,除了救济款外,还包括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发放农业贷款等促进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从急救型救助向道义性扶贫的转变体现了民生价值的根本性提升,但是这种道义性救助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它没有上升到社会责任和民生权利的制度安排层面,与现代公民理念的国家治理原则还有差距。

2.从道义性救济向制度性救济转变

从道义性救济转向制度性救助的真正实现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由城市起步,民政部号召各城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正式建立。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我国低保制度进入正规化渠道。

3.从城市低保制度向全国性低保制度转变

所谓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由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也会随之提高,一些地区建立了正常的调整机制,以确保最困难群体的最起码生活能够在这一制度下真正得到保障。

(二)发展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1.加强最低保障的配套工程建设

最低生活保障的生活概念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种多方面需求保障。我国目前的最低保障只是最低的食品保障,从而使最低保障的目标难以实现。所以,应当加强最低保障配套工程的建设,凡是贫困家庭,在水电煤气,冬季取暖,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应当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贝弗里奇报告》中,关于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并根据工作年龄内的人员,退休人员,工作年龄内的年轻人和未成年人,低于工作年龄的儿童等不同人群分类,分别讨论了其基本生活需要问题。

2.在最低保障层面上应逐步实现国民待遇平等化

国民待遇平等化是指凡是本国公民,都应当在一个底线上有同等的待遇。我国目前城乡底线保障差距太大,要考虑公民权利的平等性,既要考虑到农民和城市居民的不同,又要考虑到相同的一面。

《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统一经济状况调查。发放救助一方面要考虑申请者对各种救助的需要情况,另一方面又要考虑申请者现有的财务资源是否能满足其各种需要。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加大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严格遵守发放程序,避免弄虚作假

①各种社会救助款物,不能搞平均发配,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救助款物,用在最急需着身上;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挪用、侵吞和挥霍。提高社会救助法制程度,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和救济,实现和维持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我国社会救助的前景及贝弗里奇报告所体现的价值

(一)社会救助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在现阶段,发展社会救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它的背景是时代在发展变化,而传统的救助模式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在强调政府主导责任从根本上不变的情况下,适度的引入个人责任回归制,市场机制等新趋势,对于建立一个健全的,覆盖全体国民的保障体系是有利的。同时,借鉴《贝弗里奇报告》的理论模式,确立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二)贝弗里奇报告所体现的价值

英国政府基本接受了贝弗里奇报告的建议,于1944年了社会保险白皮书,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报告的发表和其理念在英国的实施,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贝弗里奇报告出版后的60年间,福利国家的理论和制度模式经历了从兴盛到反思教训的过程,各种改革的设想和措施直到目前依然在尝试。但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诸多原则、观点和方法并未过时,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有积极而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贝弗里奇报告[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995

[2]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

[3]乐章.社会救助学[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4]洪大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J].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5]曾湘泉,郑功成.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6]周晓琦.试论强化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必要性[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1999(4)

[7]时正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综述 下一篇:创新设计语文作业,全面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