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留守孩子一点爱

时间:2022-09-04 12:15:47

多给留守孩子一点爱

摘 要: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们了解周围事物、认知生活世界的初期阶段,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老家由亲人代为照顾,缺乏父母的关注与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见问题,保证他们学习生活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67-0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投身到城镇化建设大军中,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劳动者子女仍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或者亲友代为照顾,父母教育的缺少导致这些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比同龄人更多的困难,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情感认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此时的他们应该在父母的关心、爱护下快乐的成长、快乐的生活。但由于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制约,在农村地区还是出现了不少的留守儿童现象。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少就会导致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情感认识发育不完善,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难以积极面对,给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阻碍。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给以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指导,以便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更好的进行学习生活。另外教学中还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留守儿童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便能够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深化对于知识的认知。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学生的性格了解比教师要清晰的多,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家长认识的更为明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和学生家长(监护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情感特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策略,更好的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学习。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以便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小班孩子们哭哭闹闹了一星期左右后,就基本停息了,可有个叫王家奇的小朋友,高高的个儿,每天来园的时候哭闹个不停,小手紧拉着奶奶的手,不停地求奶奶要早点来接他,一直折腾了一个月。

为了改变王家奇小朋友的这一情况,我对他进行了特别观察,家奇小朋友是个生性好动、富有爱心的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哭,他会跟着流泪、还会用他稚嫩的小手为别人擦眼泪;有小朋友要上厕所,他会递上手纸;有小朋友要喝水,他会帮着去接水,有时候也在我身边要求帮我接水,而且总会说“老师,我做你的孩子!”很是可爱。可是家奇小朋友也非常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游戏都喜欢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无法闲停下来: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安静地坐下准备吃饭了,他还在大声地讲话,或在饭桌旁跑来跑去,把饭菜撒得一地,不仅他自己不能好好吃饭,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上课的时候,家奇很多时候都是拉着其他小朋友大声的说“悄悄话”;户外活动的时候,王家奇就更象是一头脱了缰的“野马”,根本就不听指挥了。一天,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进行“老狼、老狼几点钟了”的游戏,家奇小朋友则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上打滚,尽管操场上到处有水,湿漉漉的,等到他滚腻了,又跑到滑梯边窜上跳下,甚至头朝下从滑梯上滑下来,不管我怎叫就是不归队。

为了使改变方法更有效,每天放学时,我都会向家奇的奶奶询问其在家的情况,原来家奇小朋友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是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自从那次之后,我更加多地留意起家奇来,并且给了他更多的关怀,因为我开始明白,他那么调皮并不是他的本意,或许他在用这种方式传达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希望别人注意他、关心他、爱他,只是表达的方式错了而已。于是,我一方面从家长入手,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平时尽量多关注孩子,请孩子父母多来电话,与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在幼儿园我尝试着给他分派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他感觉到别人时刻都在关心着他。渐渐地,家奇虽然还很调皮,但是已经不象当初那么捣蛋了,变得越来越乖巧了,乖巧中又透着些许机灵,真是可爱极了,再次做“老狼、老狼几点钟了”的时候,家奇也很乐意和大家一起游戏了。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要当老狼,我鼓励家奇小朋友来当老狼,他说“老师,我不当老狼,我要做你的孩子!”至此以后,家奇小朋友来园不再哭闹了,还会和奶奶道别、向老师问好,到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全班小朋友的榜样,并且在一些活动中能起到带头作用。

通过这个事例,让我明白:同样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孩子,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孩子的真正所想、真正所需,同时多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孩子因为其家庭的背景不同,因此情况存在着各种差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平时应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希望经过我们的能力,让这些留守儿童快乐的留守。

上一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下一篇:创建和谐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