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商事审判效能的提升

时间:2022-09-04 12:10:45

论民商事审判效能的提升

【摘要】民商事审判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部分法院在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作者根据对西部省区某地级市所属两级法院近三年来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情况的调研,剖析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商事审判 效能 问题 对策

民商事审判工作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在案件数量大增的同时,疑难复杂案件也显著增加,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商事审判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且,由于诸多因素之影响,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司法公正,与人民群众对民商事审判的要求和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民商事审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的作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解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前后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深入西部省区某市两级五家法院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查阅案卷、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和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某市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某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院关于提高民商事审判效能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人民法官为人民”和“审判质量效率年”等专项整改活动,法官的司法能力以及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民商事审判效能不断提升。根据调研,某市两级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主要情况如下:

案件审判质量方面。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全市范围内的4家基层法院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9412件,其中生效裁判8207件,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而提起上诉的案件为1205件,生效裁判率、上诉率分别为87.19%、12.8%;市中院共审结各类民商事一审案件131件,其中有19件当事人不服而向高院提起上诉,生效裁判为112件,上诉率、生效裁判率分别为14.51%和85.49%。申诉再审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案件审判的质量,近两年来,某市法院审结一审再审案件11件,再审率为1.496%,维持率为55%,改判率为35.33%,发回重审率为1.66%。

案件审判效率方面。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某市两级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的法官人均结案40.48件/年,其中基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41件/年,市中院法官人均结案40.1件/年。与其他地市的法院相比,该市法院人均结案数量偏低,但从案件审理周期来看,两级法院一审案件的审理周期平均为144.93天,且与往年相比,呈现出逐年缩短的趋势。在程序适用方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该市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占受案总量的79%。由于二审案件大部分案件均开庭审理,因而该市法院案件开庭率达到了95%以上,开庭绝对比值较高。

法官司法能力方面。据统计,全市两级法院共有77名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9名,占89.67%,大专以下学历有8名。整体而言,法官的学历相对较高,但具有硕士学位的法官太少,与发达地区法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某市法院积极开展业务竞赛,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撰写水平及办案质量等都有所提高。此外,市中院在2006年和2007年的全省法院庭审驾驭能力竞赛中分别获得了“最佳合议庭”、“最佳审判长”、“优秀合议庭”、“优秀审判长”等奖项。但是也应当看到,各个法官之间司法能力参差不齐,办案质量仍有待提高,一审审结的案件上诉后被改判、发回重审的比率偏高。根据问卷调查,律师及当事人对某市法院法官的办案质量、办案效率的满意度评价并不高,满意的仅占25%,较满意的为40%,一般的为27%,不满意的占8%。相对而言,民众对市中院法官的满意度要略高于基层法院的法官。

某市两级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中的原因分析

制约审判质量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法官未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未切实做到“司法为民”。少数法官仍存在“司法为民”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等问题。甚至,还有极少数法官受利益驱使,为关系、人情、金钱等所累,做出侵害当事人正当权益的裁判,危害司法公正。

二是部分法官业务水平低,司法能力不高。部分法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机械地适用法律,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有的法官囿于自身的业务水平,不能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从而无法保证案件判决的客观公正。此外,许多法官受“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的影响,司法实践中只注重案件实体问题的处理,忽视程序公正,从而导致案件因程序违法而被发回重审。

三是合议制度执行不规范,未发挥应有作用。调查发现,各级法院普遍存在合议制落实不力导致的“合而不议”、“名合实独”等问题。由于案多人少,合议庭成员仅仅关注和重视自己主办的案件,无暇顾及别的案件,因而只是被动参与庭审和合议,合议制未严格落实。

四是法律不完善,评判标准和司法尺度不统一。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成文法本身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而且一些法律规范过于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不同的法官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导致司法不统一,无法实现同案同判。许多案件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而被改判、发回重审。

五是司法环境不理想,案外因素影响司法公正。一方面,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缺乏制度保障。基于体制原因,法院的人、财、物都受地方政府制约,无法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某些当事人为了达到诉讼目的,专门选择重要会议期间,或是利用媒体或舆论制造声势,以期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民众的关注,从而给法院和法官施加无形的压力。

审判效率偏低的原因。一是部分案件送达困难。由于某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中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去广东、江浙一带打工,法律文书很难送达案件当事人;二是部分当事人缺乏法律常识,不懂举证,影响审判效率。有些当事人文化程度低,甚至连什么是证据都不知道,更惶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三是案多人少问题突出,司法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矛盾纠纷急遽增加,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新的诉讼收费办法实施后,诉讼费大幅度降低,进入法院的案件更是有增无减。而且,案件也出现了类型新、疑难化、综合性等特点,增加了审判的难度。

提高法院审判效能建设的对策

首先,强化法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法官的素质和司法能力。随着法治的进步,民事审判领域将不断拓展,民事案件也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这必定会加大审判工作的难度,对法官正确适用法律带来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加强民事审判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法官素质,实现民事审判效能的提高。一是要帮助法官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强化司法为民的意识;二是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尽量保持法官队伍稳定;三是要加强对法官的业务培训,提高法官的司法技能和业务水平;四是要加强廉政建设,保障审判队伍的纯洁性。

其次,改进并加强民商事审判工作,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加强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而要加强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重点还在于提升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为此,我们还需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强化司法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当事人举证;二是充分利用简易程序,努力提高案件审判效率;三是加大对基层法院审判业务的指导力度,尽量统一司法尺度;四是进一步强化诉讼调解工作,实现案结事了;五是强化案件审判质量监督评查,提高案件审判质量,需要强化合议庭集体评议案件制度的落实,增强合议庭成员的责任心;六是对案件的改判和发回重审应当慎重进行。

最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法官的司法能力。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处于审判工作的最前沿。它是人民法院联系人民群众的直接纽带,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人民法庭的司法能力整体不强,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不高,难以发挥人民法庭应有的功效。因此,解决好人民法庭的司法能力问题,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以“五化”法庭建设为契机,抓好人民法庭基础建设,在努力争取法庭所在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设,科学规范人民法庭审判管理工作,落实各种便民措施,加大巡回办案力度。

(作者为贺州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行走在记忆之外 下一篇:网格化管理与政府职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