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03 09:26:54

程序设计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必要性

摘要:程序设计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仅仅是编程序,而是要学生把这种程序设计的思想,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有利于学生现代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树立其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宗旨。

关键词:教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在中小学开设起来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目前我国中小学各学段,信息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简介、办公软件、网络、多媒体知识的基本使用和数据库及程序设计等内容。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多媒体知识的课程设置,几乎已成共识,而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开设,却有着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学阶段,没有必要开设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其理由是:这一部分内容枯燥、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还需花大量时间在上面,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是用不到的,只要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而要学也是让以后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中学阶段,甚至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开设适当的程序设计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培养起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造创性思维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规划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开设适当的程序设计内容这一观点是可取的,是站得高看得远的。只有站在长远的、全面的视角上探讨这一问题,才会得出正确的理论,从而指导教学实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是枯燥、复杂的,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此其误区之一。它简单地认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似乎应以兴趣为前提。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枯燥、复杂的内容,但并不能因为它枯燥、复杂就放弃对它的学习,因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若没有这一部分内容,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就不能更深、更透彻地全面掌握这门学科。并且,枯燥、复杂的内容,你还可以想办法,让它具有趣味性。比如:高中信息课中的QBASIC程序设计中,你可以选用一些非常有趣的程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键盘模拟一架电子琴,并用其演奏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曲《同一首歌》;再演示一个用QBASIC语句编写的《五子棋》游戏,然后对编成这些程序的语句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学生会发现用为数不多且不算复杂的语句竟能编制出这么有趣的程序,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在学习中就不会再认为它枯燥无味,而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它、掌握它。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上述工作,还能培养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第一种观点还认为:程序设计在以后学习工作中是用不到的,所以不必去学,此其误区之二。因为,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短浅的、缺乏远见的。它简单地认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似乎应以能否有用为前提,而没有意识到学习的综合性、互通性以及现代意识和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对此,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马梨曾这样说过:“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很有用处,虽然以后我们不一定会用到它,但通过它可以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可以了解语言的架构,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著名教授吴文虎也曾提出:“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算法知识凝聚了很多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从这个角度讲,编程训练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作为‘人类通用智力工具’,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也要计算机做,会不会编程将直接影响到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创造性水平的提高。此外,学习一些编程方面的知识,对消除我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培养现代的思维方式也有好处,编程能力的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全面性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中学阶段设置程序设计内容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小程序员”,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现代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教学不能只考虑学生目前的学习和升学是否需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需要上。

对于程序设计而言,编程的具体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越来越人性化的,但是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基本保持不变的,我们通过程序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程序设计的方式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实践证明,程序设计的入门,知识还没有被结构化的比已经有结构化知识体系的人容易得多,人们认识一种新事物时,总是先要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如获成功,便得到认识水平上的平衡,程序设计是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它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如数学、物理学等)有很大的区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一种形式,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和以往人们学习的知识结构有非常大的不同,要把这种新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就会受到原有知识结构的排斥,原有知识结构越牢固,建立新知识结构就越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加,原有的知识结构越难以改变,这就是成人比高、初中生更难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的原因。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程序设计”这种结构,越早越容易,尽早地学习程序设计知识就会减少学习中更多的障碍。当然,这种程序设计知识结构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内容的多少,复杂的程度是有不同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总之,在中学开设这部分内容是必要的、有远见的。程序设计的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QBASIC的变量概念和赋值语句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有甲、乙两个杯子,分别装有果汁和咖啡,要求将两个杯子中的饮料交换过来,编程模拟这个交换过程。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确立起数学模型(可用变量A、B分别代表甲、乙两个杯子,用数字1、2分别表示果汁和咖啡,这样就将交换饮料的物理过程转就成了两个变量的值的交换的数学问题),在这里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接着确定算法(为解决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算法如下:①将甲杯中的果汁倒入空杯丙中(TA),②将乙杯中的咖啡倒入甲杯中(AB),③将丙杯中的果汁倒入乙杯中(BT),其中实现这个算法的关键是提供了第三只杯子(T)。最后画出流程图、写出程序。这里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而用编程来模拟红、绿灯指挥交通(用条件转向语句IF—THEN实现),则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再者我们所指的程序设计还应从广义的角度看,不要把它单纯看成计算机完成任务而写成的指令集,还应从非技术性的程序设计方面看,也就是再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看,怎样能把“你自己做的事情转变成别人能做的事情”,这就要求能详尽地描述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以便其他人或其他设备能准确地重复这一工作,其实我们使用各种软件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时,也是用的这种算法思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规划能力。综上所述,程序设计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仅仅是编程序,而是要学生把这种程序设计的思想,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只要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这样的,那么程序设计内容的设置将是必要的、有价值的,它将有利于学生现代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树立其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欧阳建国.新课标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62-65.

[2]邹娓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序设计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6):96-98.

[3]王玲玲.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策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作者:张嘉玲 单位:昭通第一中学

上一篇: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探讨 下一篇:兴趣激励VB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