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5:59:13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1.1程序的数据接口问题

(1)程序应最大限度的调用前期设计数据,减少人工输入,程序需通过制作数据接口,从前期设计软件中有选择性的调入全桥总信息及每个墩台的墩台号、墩台里程、基础类型、初始桩长、基顶基底标高、基础尺寸、桩基布置等信息,减少设计者重复输入,同时降低操作错误率。(2)桩基展开布置时要求对每根桩的数据进行操作,现有的每个桥墩桩基数据中桩基数据需通过一定转换,以图形形式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提供一定格式的数据供其他程序进行计算等。(3)设计者对全桥每个桥墩基础数据修改编辑后,程序需将数据存储起来,以备进行下一步操作和下次查询。但由于全桥信息量较大,需研究有效的数据存储形式,以便设计者能快速调用和修改。

1.2数据在不同的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

(1)在程序默认桩坐标、地质提供的桩坐标以及桥梁桩基计算程序桩坐标3者之间进行转换,提供给设计者便捷的修改方式,满足各种不同的坐标系统之间进行灵活的的转换。(2)地质展开剖面图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基础展开形式的多样性,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变化多样,程序应能适用各种不同的情况,快速计算各桩位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1.3程序的绘图及读图功能

(1)根据地质剖面图的展开路径绘制基础展开布置图时,程序通过读取地质剖面图中的信息,校核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定位每个钻孔的位置,根据每根桩与各钻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绘制基础展开布置图。展开图能按照一定的纵横向比例绘制,每个桩位标明相应的编号等。程序应根据地质剖面图的形式,灵活采用单点定位和多点定位,同一桩基灵活拆分,提供多样的绘图方式。(2)程序需对地质柱状图逐孔进行识别提取各地层信息后,根据专业要求将地层详细的描述转换到地质剖面图中,完善各地层的地质描述。根据纵横向比例将地层名称、承载力值等描述添加到地质剖面图中。(3)程序应有完善的图面清理及图面排版布局功能,以及桩长反读及校核功能便于进行后续计算等。

1.4桥梁基础的数量计算及汇总功能

(1)程序应根据全桥工程数量计算模板衍生出单墩数量计算模板进行展开后的桩基计算,以统一数量计算格式,提高程序自动转换、批量处理效率。(2)根据每根桩的钻孔资料进行各钻孔土层进行分析,归类汇总各土层的数量,尽可能精确计算单墩的基础数量。(3)程序应将全桥各桥墩的单墩基础数量进行汇总,生成全桥总数量。

2关键技术

2.1数据接口及转换

(1)基础的设计需要前期数据的调出量大,种类杂,数据调入调出时尽量减少对象中数据转换,采用数组进行内部运算完成后,再将运算结果与表格进行对接,将对表格对象的操作次数降低到最少,提高运行速度。(2)设定3套坐标系统进行灵活的转换,将数据图形化,直观化,如图1所示。桩基础设计中,地质桩号又能根据实际钻孔路径任意编排,桩间距能迅速计算导出,对部分数据进行监控,当数据修改时,能迅速响应,调出数据,展示图形,操作相当方便,显示也很直观明了。程序计算完成后,能自动进行存储,数据更新及时,灵活方便。任意路径展开桩基的计算,如图2所示。对于桩基础,程序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2.2桩基坐标转换的实现

前期的数据收集后,通过校核补齐后转换成程序默认的坐标系统,桩号顺序按照从上到下和从左到右的顺序编排的开来,这样编排符合一般的标号习惯。桥梁设计软件中桩排列一般是按x坐标从小到大,然后y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便于程序计算。地质专业进行地质钻孔时,形成相应钻孔顺序和坐标系统。于是程序内部需要建立3套坐标系统的相互关系网,以便能快速在各坐标系统之间进行转换,快速与外部数据进行导入导出操作。程序内部各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4所示。绘制展布图时,承台、桩及地层信息等在CAD图中的纵横向定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纵向定位主要有每根桩的桩顶高程、桩长、桩底高程、地层描述信息等,横向定位主要是桩与钻孔之间关系、桩与桩之间的关系定位等。纵向定位关键是确定定位标尺后计算高程标定纵向元素,横向定位的关键是定位钻孔按绘图比例计算距离在定位桩位。桩基纵向定位的基本的流程如图5所示。

2.3添加地质钻孔信息

地层信息由地质钻孔柱状图提取后展示到地质剖面图中前,需要对地质柱状图进行分析过滤提取各地层信息,再在地质剖面图中定位到钻孔编号后根据地层上下界面高程纵向定位到各地层中去。添加地质钻孔信息后如图7所示。2.5单墩桩基及全桥桩基工程数量的计算计算单墩桩基工程数量时,程序通过全桥工程数量表衍生出单墩工程数量表,保持基础工程数量计算相关工作表中各项目的完整,利用其固定性而又适应其灵活性,继承全桥工程数量表的计算方法和特点。设计者对单墩工程数量计算完成后,程序将各墩数量汇总起来,再经过设计者复核,程序再将其与全桥工程数量整合在一起。其间的计算步骤均允许设计者参与修改,同时程序进行逻辑性校核等。汇总各墩数据到全桥工程数量表中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

3结束语

程序采用VisualBasic语言进行开发,充分利用Excel统一管理设计数据,并与CAD有效地实现数据与图形的关联和集成。Excel各数据表之间进行数据传递,能有效提高现有数据的利用率,减少设计者的设计工作量,降低操作的错误率。本程序充分考虑设计的思维习惯,充分考虑设计计算过程中人为参与操作的可能性,实时地与设计者进行对话,为设计者提供导向,提示用户进行选择性操作,使得程序更具可控性,更加人性化。岩溶地区的桥梁设计工作是相当繁琐,需要耗费设计者相当多的脑力和体力,程序充分地利用现有基本数据,采用多方向多模式的数据输入形式,快捷的数据存储方式,人性化的数据处理功能,容许设计者从任何一个节点进行设计操作,简化了设计的手工操作,使设计者不再为繁杂的坐标计算与转换、图形定位、数据处理等投入大量的精力,只需重点优化基础方案设计即可。多条岩溶地区长大干线均已使用该程序进行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反应良好。随着铁路建设的日益增长、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院对设计人才和设计软件的需求与日俱增。岩溶地区基础展布设计一体化程序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者自主设计能力,提高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将给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能力 内容分析法 能力环

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meta-analysis to study the references to ability of program design, by which it reaches consensus on its concept. The ability of program design is of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mprising twelve factors which form an ability ring. The ability ring contains three stages correspondent to the primary stage, the middle stage and the advanced stage. The concept of the ability to design the program is defined in the article by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ople who have the capacity to design the program.

Keywords: The ability to design program, Meta-analysis, Ability ring

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目前,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数量非常多,本论文将基于这些文献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元分析。通过元分析,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关于“程序设计能力”的元分析

1.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首先登陆中国知网,进入检索界面,以“程序设计能力”为全文关键词进行检索。因为2014年还没有全年的数据,因此检索截至2013年,共检索到文献443篇。从文章发表数目来看,2005年之前,每年固定在1篇至4篇左右,2005年之后,文献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说明这一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文献数量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1.2初步分析结果

在443篇文献中,以“程序设计”为关键词的有148篇,以“教学改革”为关键词的有63篇,以“C语言”为关键词的有56篇,以“教学方法为”关键词的有52篇,以“程序设计能力”为关键词的有44篇等等。

对这443篇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文献都集中于“程序设计能力”的这几个方面:

其一,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其中15篇文章使用了案例教学法,27篇文章使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10篇文章主张以ACM竞赛来促进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

其二,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56篇文章是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35篇文章是关于《数据结构》课程的改革与实践,8篇文章是关于《VB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还有5篇文章涉及VFP课程教学。

其三,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有8篇文章是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群的建设。通过课程群(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的建设,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进行连贯系统的培养。

其四,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有58篇文章是关于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改革实验方法、实验内容、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1.3研究局限

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实验方法、某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上。研究方法多是思辨的方法,实证研究较少,很多论文都是基于经验的总结或是提出了一种理论构想,很少有数据的支撑。

虽然研究这一领域的文献数量很多,但是研究趋向同质性、重复性。本文将跳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追本溯源,回答什么是“程序设计能力”。

2.“程序设计能力”构成因素

每个学者对于“程序设计能力”都有其不同的理解,其中高被引论文(被引26次)中提到程序设计涉及“阅读判断、分析思考、抽象表达、综合创造”[1],在《立体化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方法》一文中,作者指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不仅包含技能培养,还包含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2]。

尽管每个人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但是如果综合上百个学者的理解,并将其进行提炼、升华,那么就可以从片面理解上升到全面理解,从经验分析上升到理论高度。

2.1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使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做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标在于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是一种基于定性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3]。在文献研究方面,内容分析法是使用率非常高的分析方法。

2.2研究过程

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进行第二轮研究,找到所有对“程序设计能力”的概念或内涵进行描述的语句,并摘录到表格中(注:此类文献不足100篇。443篇文献中的大部分都只是提到了“程序设计能力”这一名词,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对一些条目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拆分,拆分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表格中记录此条目的来源文献。得到的部分表格如下表所示。

对这些条目进行深入分析,将涵义相同的内容进行合并,如将“自学”与“自主学习”合并,将“程序抽象能力”和“抽象思维”合并,将“交流沟通”、“团结协作”、“团队合作”合并。在此基础上,统计条目重复出现的频次,并按照频次高低列出所有高频词(>=20次),如下表所示:

这12项思维与能力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心理学家阜南和卡罗尔都提出了能力的层级模型,指出能力的结构是按照层次排列的,参考心理学家对于能力的理解,我们将这12项思维与能力进行组合分类,形成了一个能力环,如下图所示。

在能力环的最里层,程序设计能力包含了算法分析能力、程序阅读能力、程序编写能力和程序调试的能力,中间层包含了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最外层包含了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思维。能力环的三个层次也体现了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而言,掌握程序设计的算法、读懂程序、编写程序、进行程序调试,这些活动的不断升华构成了初级的程序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在不断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在不断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分析各个程序设计问题、解决程序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中级程序设计能力。对于高级程序设计能力,则更关注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这些高阶思维能力。

按照能力的倾向性,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4]。在上图的能力环中,内层的能力是特殊能力,是与程序设计领域紧密相关的,越往上层,越抽象,到达最外层,能力成为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能力需要“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思维”这些一般能力。另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发展可以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在学生程序阅读能力、程序调试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一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以下对能力环中的最外层的一般能力进行分析:

批判性思维。当前国际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创造力[5]。在程序设计领域,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对复杂的程序问题形成准确的判断,并不断进行自我纠正。

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更新十分迅速,“学会学习”才能应对知识爆炸的现状。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程序设计知识需要不断得到更新和替换,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不断地将新的程序设计知识转化为程序设计能力,才能完成从“程序设计新手”到“程序设计专家”的转变。

团队合作。软件开发领域是智力高度集中的领域,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几万行、几十万行程序代码的,这就需要团队协作,需要良好的分工、紧密的配合。团队合作能力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表达、交流等等方面。

创新思维。创新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时代进步的动力,具备创新意识的程序设计人员,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消费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是有价值信息的贡献者。程序设计领域不能永远重复前人的设计,也不能永远在自己设计的系统上修修补补,软件开发需要推倒重来的勇气,需要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

基于上文对于“程序设计能力”各个因素的剖析,我们将给出程序设计能力的概念。国际上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有关信息能力的描述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描述具备信息能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些特质[6]。受此启发,我们将从界定具备程序设计能力的人员的特点来界定程序设计能力:具备初级程序设计能力的人员,掌握了基本算法,可以读懂程序,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能够对程序进行调试和完善。具备中级程序设计能力的人员,可以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较好地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来分析和解决程序设计问题。具备高级程序设计能力的人员,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灵活使用批判性思维,并不断创新。

3.小结

本论文基于文献研究,对涉及到“程序设计能力”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界定程序设计能力的内涵。程序设计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共包含12个因素,分别是:算法分析能力、程序阅读能力、程序编写能力、程序调试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能力环。能力环包括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初级程序设计能力、中级程序设计能力和高级程序设计能力,最后,通过界定具备“程序设计能力”的人员的特点,界定了“程序设计能力”的概念。

本研究致力于对“程序设计能力”的本质内涵的探讨,通过厘清“程序设计能力”的内涵从而为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评价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主要选用了中国知网的学术论文,对学位论文没有涉及,可能得到的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选择了更多的文献资料,可能会对结果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国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30.

[2]周健,郑诚.立体化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4,(2):56.

[3]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5):31.

[4]付建中.普通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378.

[5]黄朝阳.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0,(5):70.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力学、热学课程是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而紧跟力学、热学课程而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中,随着课程的深入,递归循环、指针等难度较大内容出现,一部分学生感觉较难理解,更难自己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某些略为复杂的算法,容易产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学习无从与物理专业课相联系、枯燥无味的感觉,降低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大学物理与与计算机的关系密切,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物理学科硕士论文,都涉及大量的计算机编程,因为物理学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已经无法找到理论精确解,只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求解、分析、预测,另外计算机仿真实验提供了验证物理学理论、探测真实物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验证物理数据的一种实验成本低廉、快捷的方法[1-3],因此,物理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以及将来可能的硕士论文研究。现有的教学研究论文中,未见定量分析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成绩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的影响[4-6]。因此,选取论文作者所授课的广西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4届5个班本科生的力学与热学课程期考成绩、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段考与期考成绩,利用相关系数法定量分析力学、热学课程成绩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的影响。

2实验对象与分析方法

实验对论文作者所授课的广西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4届5个班本科生,其中1997级81人、1999级78人、2000级65人、2001级1班59人、2001级2班55人,选取大学一年级的力学、热学的期考成绩,力热课程开设之后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段考、期考成绩。利用相关系数法反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与力学、热学课程成绩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7,8]。

3实验结果

分析所选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比例分布,考虑优秀、不及格两端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进行相关分析的误差较大,而良好、中等、及格分数段的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将分数S分为优良分数段(S≥80)、中等分数段(70≤S<80)、及格与不及格分数段(S<70)三段,三段中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大,分别计算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全部、优良分数段、中等分数段、及格与不及格分数段与力学、热学课程相对应成绩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表2。可以看出,表中所有相关系数均为正值,除个别外主要分布在0.40~0.80之间,绝大部分相关系数均大于0.45,大于0.8的相关系数很少,没有大于0.9的相关系数,说明力学、热学课程成绩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是特别显著,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是特别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还受其它因素的综合影响。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在优良分数段、及格与不及格分数段与力学、热学课程相对应成绩的相关系数几乎都低于全部分数段的相关系数,甚至出现相关系数为0.20~0.39,极低无显著性意义的现象,而中等分数段的相关系数几乎都略大于全部分数段的相关系数,说明中等分数段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受力学、热学课程相对应成绩的影响要比优良分数段、及格与不及格分数段显著一些,即有一些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优良的学生未必对应力学、热学课程成绩优良,也即有一些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未必对应力学、热学课程成绩较差。力学、热学两门课程成绩各自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整体差异不大,影响的显著性相差不大。

4结论与讨论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18-03

Java Program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for the Training of Software Engineers

YU Xiao

(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raining Java software engineer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 number of issues, analyzes how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 Java software engineers conduct group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includ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e Curriculum reconstruc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of Software Engineers; Java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and Research

1 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群的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由于 Java语言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尤其是支持网络编程方面的优势,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计划中都设置了Java系列课程的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大学作为第三类大学在进行Java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确定Java课程群体系的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应用型本科培养的软件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将会与研究性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职业技术专科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进行竞争。为了适应软件行业对Java开发人才的需要,高校简单的开设一门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远远不够的[1]。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大学的Java课程体系是参考研究性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标准而制定的,并没有突出应用性的特点,而学生在编程方面的能力培养远不及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在实践编程能力的培养。

2 面向培养Java软件工程师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采用.Net平台和Java两大平台,这两个平台各有千秋[2]。在计算机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中Java系列课程也是热门的课程。Java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在目前就业市场中属于紧缺职位。面向培养IT企业需要的软件工程师,为企业输送急需对口人才是各大高校在进行Java课程群的教学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很多Java课程体系的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另外,Java教学的知识落后于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计算机行业是发展和更新知识非常快的行业,由于高校教师缺乏与企业交流而导致在Java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到最新的技术,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所学的知识过时。

3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的Java课程群教学思路

3.1应用型本科大学在Java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大学比科研型本科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允许更为灵活,所以在Java课程群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加强校企合作。Java的实践课程可以由企业的讲师或软件培训机构的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比研究性大学更偏重应用。也可以在高年级的实践教学中的有限课时内让学生直接在企业中实习。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不断探索以变更落后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3]。

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教学过程中比职业培训机构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应用型本科教学不仅教授的是Java语言,除此之外教学课程体系中还会设置有《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工程》、《操作系统原理》和《软件工程》等重要的理论性指导课程,使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更具全面性,为学生更好的在职业发展中成为软件工程师打好理论基础,而不仅仅只能成为程序员。

3.2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的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体系教学应将与Java技术紧密相关的多门课程整合起来形成课程群,以强化课程间的关系,理清课程间的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设计课程群中实践课程的递进关系。课程群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设计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所需的能力项目的定向案例或课题。进行Java课程群教学培养的目标应是面向企业需求的以应用型为主的强化实践编程能力的软件工程师。

3.3 Java课程群体系

根据现有Java技术相关的教学课程选择五门课程组成Java课程群,分别是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技术毕业设计。课程群中前一门课程是后一门课程的基础,课程的难度是递进的由浅入深的介绍Java技术的应用。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培养的侧重点,如下表所示。

表1 Java课程群的培养与考核

[课程名\&能力培养侧重点说明\&考核方式\&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形用户界面编程、文件编程\&理论笔试与实践课程综合评分\&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三个方向的综合应用程序开发:图形用户界面与文件流结合编程;图形用户界面与网络通信结合编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数据库结合编程\&答辩与课程设计论文综合评分\&Java Web程序设计\&JSP技术基础、JDBC、JSP进行动态网站开发\&理论笔试与实践课程综合评分\&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使用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进行JSP动态网站开发的综合应用\&答辩与课程设计论文综合评分\&Java技术毕业设计\&使用EJB应用开发、Java API的使用及服务的应用进行小型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毕业设计答辩与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评分\&]

课程群的每门课程都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组成。每门课程的评分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而定。程序设计课程以理论考试与实践课程的程序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课程设计课程以系统运行演示与答辩结合课程设计论文的综合评分,毕业设计环节需要通过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和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综合评分。

4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的教学研究

4.1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多年Java课程群的课程以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Java课程群教学中应以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一方面强化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因为面向对象是软件工程的基础,为后续用Java工具进行软件工程与产品设计打基础;另外一方面应突出Java与C++的不同点和各种工具包,主要以图形用户界面与事件作为重难点。具体来说,课堂教学方法上尽量深入浅出而突出重难点,因为一般来说,开设《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在大学本科已经开设了至少两门语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之后的高年级专业课,一部分内容希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学能力或在后续课程《软件工程》与《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中逐步强化细节。

4.2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方式的研究

教师在本校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交流,得到了学生宝贵的反馈,结合教师在不断教学探索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对进行培养面向软件工程师的Java课程群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总结,得到以下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

学生反映理论教学在教室学习效率不高,建议安排在实验机房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后及时进行上机操作能更好的巩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在理论教学后布置上机的小实例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小实例作业就能很好的检测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整合。整个教学全程安排在实验机房完成。

2) 分步式案例教学

Java课程群中的课程的每门课程开始列出该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综合应用案例为线索,涵盖该门课程大部分最重要的知识点应用。将这个综合案例分解成若干部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重要章节中逐步分别讲解案例的某个部分。最后,将分步骤讲解的案例部分组合在一起,完成整个案例的拼接运行与演示。这种分步式案例教学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步式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对该门课程每章的内在联系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

3) 学生演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Java课程群的课程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学生在现有的C语言或C++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编程语言的对比,能更好更快的掌握Java课程群的新知识。关于Java语言基础和JSP语言基础部分,例如变量与常量、表达式与运算符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下自学,并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进行演讲,对比现已学过的语言,分析Java语言或JSP语言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在学生讲课中及时进行补充或更正学生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演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适用于Java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基础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了以往的知识点并学习了新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使学生更加参与课程教学,增加教与学的互动。

4) 分组答辩式教学

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教学演讲都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例如一个班级30人,一般将该班级分为6个组,每组5人。因为企业大型项目开发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在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群的课程设计类课程中以团队方式进行答辩,每组团队得到相同的分数等级。使学生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编程,使学生在企业中作为软件工程师能更快适应软件开发团队。

5) 案例式扩展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Java课程群中实践课程教学可以采用一个应用实例贯穿到每个实践环节。从课内小案例的添加功能就可以完成该门课程的大案例,再在这个大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可以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然后添加高级应用功能可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使实践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共同使用一个应用实例使这些多门实践课程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又可以很好的扩展性,使一个应用实例不断进行加强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彭碧涛,罗海蛟,姜灵敏. Java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J].福建电脑,2014(2):51.

[2] 朱锋,朱香卫. 高职院校JAVA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9167.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5篇

但是由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比如在清华主要是针对大一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自己的本专业还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更不知道学习计算机课程是为了什么,加之中学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学生中普遍存在“死读书”的现象。就是说不知道也不关心为什么学习计算机技术,没有动机,缺乏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

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一开学就启发学生自己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阐述计算机技术在各自专业中的应用,论文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加分。学生对于这种方式非常欢迎,纷纷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本系学长、教授,有的班还为此举行班级研讨会,请本系教授作报告。

这里,摘录来自清华大学不同院系学生的小论文,以展示在大学一年级学生眼中计算机技术与各专业的关系。

周丹彤:

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对图形的处理方面发挥了传统人工绘图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设备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建立在近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

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在CAD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DS(AutoCAD Development System)系统能利用C语言的结构化编程手段,使应用程序以外部可执行文件的方式在AutoCAD环境中运行。ADS实际是一组可以用C语言来编写AutoCAD应用程序的头文件和目标文件。ADS应用程序级可以充分利用AutoCAD本身具有的强大功能,同时有拥有C语言运行函数库的全部功能。而从AutoCADR13.0版开始,AutoCAD提供了更为高级的开发工具ARX(AutoCAD Runtime Extension),它以C++为基本开发语言,充分发挥了面向对象变成的诸多优势,使得应用程序运行速度更快,访问和操作图形数据库更为方便。正如C++语言可以兼容C语言一样,在ADS和ARX之间,AutoCAD提供了成为ADSRX的编程手段和程序库,实现了对ARX和ADS程序的兼容。

而最新出现的ObjectARX在建筑结构等各种交互计算与绘图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AutoCADR14.0以后的版本,用户可以利用ObjectARX编程环境,采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来开发ObjectARX应用程序。

使用ObjectARX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要求开发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编程知识,其中包括C或C++知识、面向对象编程概念、Microsoft Visual C++的使用,以及AutoCAD的基本操作方法等。

陈颖:

C语言比其它的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范围更广。具体到本专业的应用,在单片机中应用最广,其他还用在DSP程序的开发,以及Matlab程序编写上。

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单片机发展的主流在于:单片机的真正单片化、低功耗、电源电压允许宽范围波动。单片机的单片化,使得电路设计越来越简单,同时必然使得单片机型号明显增多,对开发应用人员来说,便会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单片机,C语言则使此项工作简单易行。

聂慧饶:

传统的机械制造周期长,精度低,大批量生产,很显然已经不适合21世纪的需求。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制约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而不幸的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制造行业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生产模式,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而作为机械人,我们必须担起祖国的大任。

在21世纪,生产必然要求产品开发周期短,产品的精度高,能够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要求(即不需要大批量生产)。这其中的每个过程都与软件技术密不可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有极大的作用。数值模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传统的手工生产也正在被后起之秀“机器人”逐步取代,使用机器人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精度问题。

在这里,我的意思并不是每个机械人都必须同时掌握软件开发技术。毕竟,作为机械人,我们只需要在机械制造领域有所作为就够了。但我们还是要学习计算机语言掌握住适当的编程技术,为以后同软件专业的人才共同开发出自己的软件打好基础。虽然当前机械制造领域内已有许多现成的软件,但它们也并非都相当成熟,而且绝大多数不出自我国之手。市场上,何曾见过完全由我国自主开发的大型软件?所以,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21世纪有太多的软件技术等我们去开发,有太多的机械制造技术等我们发展。

侯鉴玻:

我是一名来自精仪系的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技术在我们系也应用得非常广泛,根本缺不了。因此,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程序设计技术在我们专业的一些应用。

ActiveX控件在程控仪器控制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

程序设计在机械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

程序设计在画法几何中的应用。

......

程序设计在水泵轴类零件强度校核的应用。

......

程序设计在机床PLC故障显示的应用。

......

其实,程序设计技术在我们专业的应用还有很多,也正是它的应用使得我们专业很多领域发展的越来越快。通过这次搜集资料,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也进一步认识到了程序设计的重要性。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非常必要,学好了它,以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才能在专业上有所发展和突破。

潘宁:

汽车被称为“轮子上的计算机”,对一辆汽车的先进程度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渐从看其发电机的功率有多大,转变为主要看其芯片的计算能力有多强、汽车软件的功能有多强。现代汽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度自动化、集成化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随着汽车功能的不断增多而日见完善和复杂。

国外有人预计,将来汽车中90%的创新有赖于电子技术,而创新中的大部分将依靠软件来实现。

陈颖:

程序设计在任何一个工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对于强调信息快速传递处理的工业工程专业更是如此。比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工业工程的专业人员需要做到信息共享,这样能将整个供应链,从供应商、生产商到零售商――整合到一起,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降低库存,提高供应链绩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依赖各种高级管理软件。要想更进一步优化这一信息管理系统,取得效率的最大化,就需要设计新的算法做出新的软件。这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方向,更是程序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的应用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方向。

具体说来,程序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向

建模与仿真(Modeling and Simulation)

开发语言:C/C++

应用软件:Flexsim,Promodel, Anylogic, MATLAB

其中Flexsim是一个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软件,工业工程系学生一般在大三上学期会学到

应用举例:奥运园区垃圾回收系统仿真,大型超市排队系统仿真

*制造系统实体建模

应用软件:ProE, AutoCAD

*管理信息系统(MIS)和物流信息系统

MS 的access和borland 公司推出的delphi是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就是MIS.

应用数据库软件:SQL-server,DB2,MSAccess, Oracle

用户界面开发语言:VB,JAVA

应用举例:企业MRP, ERP系统开发与维护

2、物流方向

*物流网络规划

应用软件:使用LINGO,LINDO, MATLAB等解线性规划问题

应用MATLAB, C/C++, JAVA等实现优化算法:如VRP(车辆路径规划问题),TSP(旅行商问题)等优化的开发

3、人因方向

*实验设计

统计软件:SPSS

实验界面设计:基于VB, JAVA

*虚拟现实

*用户可用性(usability)

从研究内容上看,工业工程关注工程运作的效率、成本、质量等方面问题。

在考虑效率问题时,工业工程涉及到优化,其中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等,一般会在运筹学中学到。这些问题如果是小规模的则可以通过手动解决,但大规模的就只能通过算法解决,而算法都是通过程序(一般是通过C++程序设计)实现的。

举个例子:工业工程的经典问题――选址问题,一般都是先建立模型,然后列出模型的约束条件,再就是解这个模型,实际问题一般规模比较大,都是通过设计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算法设计要通过程序来实现。

另外如企业信息化也是工业工程研究的内容,这就涉及到MRP、ERP等等,主要和Java相关。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6篇

计算机产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率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计算及应用软件专业的应用论文联盟范围更是极其广泛,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科技信息管理及软件开发,能从事各类图像设计与绘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硬件设备维护工作,符合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专门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一、主要结构介绍

(一)知识结构

1、通用知识。通用知识是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并对今后从事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起辅助和支持作用。通用知识包括扎实的文化、社会科学和法律知识,以及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原理等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的根基。专业知识包括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visualbasic .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flas制作、网页制作等。

(二)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计算机相关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汽车驾驶能力。

2、专业能力: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能力;运用关系型数据库visual foxpro设计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一般视窗应用软件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综合性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3、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

2、文化素质。具有高等数学、程序设计、数据处理等理工科知识,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法律、职业道德等人文社科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3、业务素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常用应用软件;具有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管理、维护能力;具有一般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编写和使用能力;具有以业务知识为基础,专业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为标志的较高的业务素质。

4、身心素质。具有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掌握基本的擒拿格斗方法。养成科学的强身健体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课程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基础英语、c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基础、离散数学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邓小平理论理论、数字电路、线性代数、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织与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物理(工)、离散数学、工程经济、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高等数学(工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论论与数理统计(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三、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机硬件工程师、计算机二级三级、计算机国家二级三级、linux管理、平面设计师、网站设计师等。

转贴于论文联盟

四、发展趋势论文联盟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C#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教学方法;专业导向;兴趣导向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部分。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两部分组成。从全国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来看,主要以Visual Basic、FoxPro和C程序设计为主[1]。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对于其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的锻炼、在工作技能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2]。那么,选择学习一门什么样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学生今后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是众多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长久讨论的话题之一。

1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笔者走访了多所高校了解到,目前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将非计算机专业中的程序设计学习作为必修课程。绝大部分院校的本科生都参加了地方或者全国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三军医大学等院校将本科生是否通过在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作为获得学位的基本条件之一。可见对于各个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就语言来说,Visual Basic、FoxPro和C是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考生中选择比例最大的,几乎各占1/3。经过近10年的风雨历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是突飞猛进。就C语言这一经典语言来说,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除非将来工作以后经常需要编写底层应用程序,否则C语言就显得不太实用,而在五彩缤纷的图形用户界面已成为主流的今天,再让学生去学习枯燥乏味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则不太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要编写符合目前主流技术标准的高层应用程序,Visual Basic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Java、C#、C++等语言更多得被挂在这些“90后”学子的嘴边。

2C#程序语言引入程序设计课堂的探析

我们在第三军医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改革试点,选择C#语言作为授课语言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1) 跟上技术发展,追踪当前热点知识。C#语言是Microsoft为.Net环境开发的一种全新编程工具,集C/C++语言的功能、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特征以及Visual Basic语言的易用性为一体,为在.Net环境下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功能强大、全新、易用的程序设计工具[3]。由于其提供了大量的系统定义类,并有着与Visual Basic非常相似的操作特点,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建立应用程序。同时,以C#语言主导的.Net框架可以开发控制台应用程序、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以及Web服务等多种应用程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在基础课程结束以后,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以及深层次教育需求扩展C#教学系列内容。

(2) 与专业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医学知识粘合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经典教学方案在新的信息技术和医学专业知识发展下慢慢出现脱节的状况[4]。以我校医学特色为例,各医学科室、教研室与新技术、新设备相关的软件系统都在逐步朝.Net等方面升级,任教老师的许多开发工作也都逐步转移到.Net、Java等新技术平台上来,.Net具有大量的组件和开发模块,在网络通信、Web技术、影像处理等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使以往的窗口应用程序设计、网络编程、网站建设等各门课程能够成系列地进行汇总。对于各专业学生学习这一技术,既可以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专业技术应用上去,也可以确保在学习完这门课后能够编写具有一定应用效果的实用的程序,真正服务于自己的专业。

3我校采用C#语种教学的实践经验

从2008年开始,第三军医大学将生物医学工程五年制本科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课程改为C#程序设计,我们在原课程设计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3.1倡导实例化教学,融入PBL方法[5],紧扣专业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教学组成员运用C#从事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精挑细选了100多个短小精致的教学实例,这些实例在知识面覆盖、技巧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力求做到完美的统一,加有详细的注释,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知识点都围绕着实例分析而展开讨论。为强化其学习兴趣,辅以病例统计、数据筛选、医院挂号等实际问题作为学生实训要求,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学习循环语句、条件语句、文件基础等重要的程序设计概念。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深信程序设计对于以后的专业发展有良好的帮助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数据库操作概述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程序设计部分的了解性学习,有4个学时,由于数据库数据存储本身比较抽象,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应该突出实用性,重点向学生建立一个直观的应用概念,便于以后专业应用上的扩展学习。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可以以一个大实例为主线,以若干小实例为每个小知识点的连接带。课堂学习就是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个大实例为目的。首先以图文方式介绍附属医院正在运行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前台药品查询功能,并以此功能的实现贯穿于本次课的学习始终。以引导性方式询问学生在纸上记录药品清单应当怎样建表?若是在纸质的药品清单表上你会怎样快速的查找需要的药品?从而建立数据库结构、索引等数据库概念,将数据库应用的意义直观化。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特点,归纳出数据库编程工作的4部分:建立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读写数据库、数据处理。

(1) 建立数据库:将前面引导性的问题实例化,现场与同学一起在Access等小型数据库上建立数据表结构并填充数据。在此过程中熟悉数据库结构中的主要元素,介绍主流数据库产品,强调对不同的数据库要举一反三。

(2) 连接数据库:以套路化的套接关键字方法现场演示如何连接Access数据库,介绍套接关键字中各个部分的意义。其他数据库的连接套接字简单提一下即可,强调需要时独立查找。

(3) 读写数据库:紧跟连接数据库的学习,学习如何把数据表中的数据导入程序中,并以各种方式显示出来。

(4) 数据处理:将读出的全部内容请同学用以往学习的循环、数组知识进行筛选处理。并对比性介绍SQL语句的筛选语法,比较其在数据库编程的优劣性。

在学习以上四部分的过程中,贯穿着精确查找、模糊查找、药品统计、药品归类等小实例,通过对读取的数据采用循环、数组知识解决方法与SQL语言解决方法的对比,在复习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数据库知识的印象。由于一开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HIS系统中药品查询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并适当延伸数据库在个人物品管理、好友管理、论文管理、医学实验数据管理中的意义,通过实用性来提高学习兴趣。最后,请同学们整合前面所学知识并可在课后查询资料,思考如何将课堂上所学习的各个独立模块构建成复杂的药品查询系统。

3.2坚持理论实训1U1授课模式,强化实践能力

倡导实例教学、PBL教学、精心准备典型实例和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C#教学中,我们总体上坚持一次理论一次实训的授课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强化,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和扩展学习。

以3.1中列举的数据库操作概述的教学方法为例。在理论课堂上通过实例化教学、融入PBL方法以及力求紧扣专业与兴趣归根到底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4个学时的学习时间分配里,课堂理论教学2个学时,剩余2个学时用于学生自主实训练习。在布置实训作业时,可以依据学生理论学习的反馈情况,以3~5个小实例为要求,由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去做,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引导性回答。也可以将理论课上学习的简单药品查询系统改编为论文查询系统。以题目、作者、内容、时间为查询关键字,提供精确或者模糊的查询功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从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根据理论课上的实例并可通过网络获取帮助的方法自行完成作业。实训作业记入平时成绩。

3.3以实训为主导,拓展学生自主性程序设计

在实训课中,除了必须练习的典型实例,老师应注意抓住空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参考PBL教学法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程序[5]。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完成了模仿QQ空间里的文字转动画软件“迤逦文字”、图片加个性水印的“轻松打水印”以及体现出军校特点的“军人资历章排列网站”。这一系列作品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我们将学生完成的作品下发给全体学习C#语言的学生,就关键性代码进行了讲解,学生提高积极性的同时还额外学习了基于Web的程序设计思想,效果超出了我们教学的预计目标。

例如,教学组成员设计了灰度图像转换成伪彩色图像的实例,核心代码只用了8行语句就能实现所需的功能,实例涵盖了数组、循环、文件基础、位图对象定义等知识点,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以单帧图片处理的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彩色B超的工作原理,思考如何处理连续多帧图片的方法。受到这个实例的启发,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运用差影法原理,自主设计了“水迷宫”试验和临床重症监护软件,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篇,并获得学校本科生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一结果又反过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素质教育涵盖创新教育、实用技能教育,我们通过更新程序设计语言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将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与学习导向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整合。希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起到作用,也能在专业发展上有所突破。程序设计基础方面的教学试点目前已进行了一年,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生的能动性自主设计也为我们下一步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总之,只有深化教学改革,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水平,才能更好地达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程序设计部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建威,张兵兵.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初探[J]. 药理医学杂志,2008,21(6):744-745.

[2] 刘方,倪飞舟,左翔.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5):1277-1278.

[3] 周峰,李德路,王征. Visual C#.NET 2005中文版基础与实践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2.

[4] 李雯娟,曾照芳,曹中源,等. 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6):585-586.

[5] 展海冰,张运坤,张志刚.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类课程PBL的设计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58.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C# Programming for Non-computer Majors in Computer Base Teaching

QIAO Liang1 ,CHEN Xin2 ,SONG Wen-qiang1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2. Chongqing Zhengda Polytechnic College, Chongqing 400056, China)

Abstrac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base teaching status, this paper discusses wha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tudents needs and interests, with thinking and analysis on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8篇

当前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学生就业的需求,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也应该有相应的改革,使得新的课程体系,可以提供给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类等其他不同的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更丰富的选择。使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在择业时在计算机教育上能够更贴近用人单位的要求。《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主要的目标针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与此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教材、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应同步改革。

二、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旧课程结构的比较

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为:计算机基础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中:理工类建议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文科类选择VB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等;第四、五学期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培养需要选择。同时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将《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动漫设计》课程分为两个学期完成,称为《C语言程序设计(1)》《C语言程序设计(2)》,其他课程以此类推。

三、教改具体措施以及效果

(一)全程机房教学,增强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方法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特色,必须改革。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由原来的课堂教学,改为全程机房教学,使同学们在边听教师讲解的同时,可以直接上机进行操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立刻得到对计算机操作的感性认识。通过三个学期的教改实践,完善了全程机房教学模式,对同学们使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配套教学软件,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程组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发了一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辅导练习系统》,该系统分为抽题模块、答题模块、判卷模块,本系统为C/S结构,当管理员在服务器端设置好本次模拟练习的题型比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套模拟试卷;所有的同学们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答题,当答卷完毕时,由服务器端自动进行判卷并将本次练习的结果反馈给同学们;该系统可以提供给学习本课程的同学们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在课堂内外自行进行练习。以便同学们完成练习后,自己可以评判自身的学习程度,并在下一阶段的课内外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本系统已经提供给2005级大一学生进行了初步使用,体现了较好的作用。

(三)开发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

本课程组在调研了周边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情况,开发了一个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心教学平台》,在本教学平台上,提供了基础部课程的相关介绍,教学信息的,教学资料的下载等等功能,可以提供给任课教师所任课程重点难点详细介绍。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方便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本课题的后续时间里,拟设计开发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基于校园网教辅系统,使得同学们可以开展课余时间自由学习。该平台具有以下优点:①发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多种媒体的作用,使教学信息组织超文本化。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②在培养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中,因特网和校园网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实现了协作式教学。③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强大魅力之所在。在教学中可以同样重视教与学这两个部分。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教与学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④在短时间里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以多媒体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同时传播大量的信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吸引力

根据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编制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A》《计算机程序设计B》的电子课件,使之更符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更符合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其中《计算机程序设计A》课件获得中国计量学院首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改编后的课件具有以下优点:界面清晰、美观,结构清晰,例题丰富、并附有书本外的课后习题。

(五)出版教辅材料,同步教学改革

根据高等教育中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结合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本课题组编制了《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指导》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该教材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投入我校、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使用;根据我校学生应考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本课题组编制了《C语言辅导与讲义》、《VB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并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投入使用,学生们反映良好。

(六)开发考试系统,改革测试手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试题类型目前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樊笼,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在这种考试方法,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本课题组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系统》,本系统具有抽题功能、答题功能、判卷功能、存储功能、输出功能,对其中的实践部分从以前的“纸上谈兵”改为“上机实战”。其中的判卷功能、存储功能、输出功能也使得该课程实现无纸化考试,该考试系统于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投入使用。新的考核方法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变被动的死记硬背为灵活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四、实际作用与效果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C语言和准备迎接浙江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选择了我校自行编制的《C语言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VB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该完成该课题的过程中,陆慧娟老师等于2005年11月在“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发表了《多科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改论文,该文以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为背景,探讨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黄俊老师等于2005年11月在“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发表了《配对编程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教改论文,配对编程方法是两学生并排在一台计算机上工作,协同完成一个设计、代码编写和调试的新的程序设计学习方法,该文对配对编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配对编程在程序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五、展望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C语言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很广阔的就业市场,然而计算机行业人才济济,就业竞争激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不能局限于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的学习,C语言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为拓展中职学生的就业渠道,C语言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功,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入门语言,主要培养学生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下面,笔者谈一下几年来C语言教学的一些体会。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学生基础不扎实及本课程枯燥深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并演示实用性的程序,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如给学生讲解“水仙花数、猴子吃桃、翻译密码、判断素数”等问题,并让学生用编程软件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运行C程序,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乐趣;另外,可以通过一些影片向学生介绍一些lT人士的经历和成功经验,增强学生学习C语言的信心和动力。

2选择适合中职教育的教材与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教材内容要强调基础性,语言表达力求通俗浅显易懂,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出知识重点,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穿插讲解相关的语言知识,使教学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选择的教材尽量符合初学者的要求。

C语言最主要的教学方式除了教师上课就是让学生上机实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感觉“能看懂”“能听懂”,却不动手实践,仍然掌握不了知识,更谈不上运用。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讲知识,许多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组织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作业,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其真正当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总之,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动手编写程序和上机运行程序。

3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而定。就中职学生而言,教学目标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程序设计过程,形成程序设计过程理念。能够读程序,编写一些简单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C语言的学习只是程序设计的开端,所以我们教师不要设置好高鹜远的教学目标。

4分组教学,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一些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较差,所以中职学生很容易失去上机兴趣,也就达不到上机实践的目的。为此,教师可适当转变上机实践的形式:以小组形式上机实践。上机前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组长负责分工。让本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查询收集资料,上机时各组分别完成相应任务。然后相互演示成果,分析优劣利弊,再互换任务,最后讨论编程体会,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主要过程可由学生自行解决,让学生在切磋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并且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5激励式教学,适当引入考核机制,启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用考核这个手段来激励、鼓舞学生,考核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可采用“问题式”“阶段式的办法。“问题式”就是根据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在上机实践课时,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个实际应用题、完成一个小游戏等。“阶段式”就是把一个阶段所学知识进行一次考核,但知识点不宜过多。有了考核机制,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潜能。

要想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听取多方面的建议与意见。首先要经常听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与目标。其次来自教研组和教学检查组。教研组和教学检查组的意见具有指导作用。最后是来自企业调研。为了防止知识陈旧过时,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暑期去软件公司工作实践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切合实际需要,重新修改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6结束语

在计算机C语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合中职教育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分组教学,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励式教学,适当引入考核机制,启发学生求知欲。细心观察,不断地探索研究,丰富教学经验,为中职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谢志英,王静,陈静.C语言课程中学生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3).

[2] 邓静.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09(3).

[3] 郭天娇.关于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改进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才智,2011(16).

[4] 龚君芳,郭际元,李圣文,黄晓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

[5] 周艳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高职高专教学[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

[6] 李正玉.网络多媒体教学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

[7] 李砚,李志刚,郭丰凯,高兴吾.互联网资源利用与《网络营销》实战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61-02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for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Unitary Case

XIE Cong-hu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study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 of basic programming, a new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elaborates a teaching case for all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while emphasize unity, affiliation,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the theory teaching, class discussion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experience shows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ing and extending.

Key words:Programm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1 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必修课程之一,是很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对初学者来说难于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较差。如何让学生学会读程和编程,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注意。

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和学者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过较好的方法。刘学[1]提出了上课教学应该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肖随贵[2]提出要紧扣“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核心,孟佳娜等人[3]提出了以任务驱动改进教学方法的思想。他们这些方法是多年教学的心得,给教学工作者很好的启示。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整体案例教学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案例分析与讲解,课堂讨论,得出结论;(3)综合实验进行实战演练。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程序设计基础》的内容特征,提出了整体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程序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动手编程。

2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的基本内容有:程序设计的产生发展过程、语言基础(包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数组的定义和使用、程序的调试、文件的定义与使用和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常量、变量、常用函数等。如果呆板地按这样的顺序教学,学生学习的都是纯理论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抽象不易记忆,缺乏连贯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为《程序设计基础》的所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个学生都很熟悉的案例如图1所示。

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规划和进度安排作一个周密的计划,把《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都体现在里面。由于学生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存在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人学习的需要,可以在图1中增加或者减少部分功能。把图1的功能用程序设计语言规范地开发出来,基本上按照书的章节分解模块,便于教学。

图1 基于文件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 案例分析讲解与课堂讨论

案例设计和开发后,先把案例的整体功能及其与教材的章节关系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分析和讲解单个模块。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总结经验得出以下几个原则。

3.1 生动具体的生活语言与专业术语结合

对于程序初学者来说,有些专业术语听不懂,比如什么叫内存地址,索引,递归,堆,存储变量的赋值,无法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周期,更是无法理解参数的地址传递和值传递的区别。在整体案例教学中,结合图1中成绩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学习和理解语句语法的用法,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把枯燥沉默的课堂变得活跃有趣。如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字符、词语、语句的学习,可以把具体的汉语和英语学习经验来类比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学习。又如,对于图1中涉及到的交换和排序等算法,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展示。两个变量的交换,老师在上课时让三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人手里拿5元钱,另一个人拿10元钱,每人只能用1只手拿一张钱,如何才能把他们的钱互换,如果只要2个同学, 那这个结果是什么?关于排序的不同算法,可以让多名身高不等的学生如何按照算法的思想按照学生身高的升序或降序排队。通过这么形象的表演,学生会理解得非常深刻。

3.2 案例与教材章节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相结合

首先系统分析一下图1中左右图框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具体分析调用相应的模块实现了什么功能,主要用到的了教程的什么知识点,是如何实现的。最后回到教材对一般的语法和规则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案例法可以让学生不再觉得程序设计的枯燥,知道这些知识将有什么具体的作用,所以很容易接受。

分析和阅读程序模块时,把功能模块细分成块:包括数据的输入块,数据处理块和数据输出块。通过分解模块,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以后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规范写程序。

整体性还体现在前后不同章节的联系,让学生对几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的去学习知识点。为什么有单个变量还要定义一组多个变量的数组? 为什么有了变量和数组还要学习文件,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了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还要定义函数和过程,以及的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回顾总结这些知识点,引入新课内容,为课程做好承前启后的过度。

3.3 课堂讨论反馈问题和培养创新。

课堂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案例的算法和功能的不足、基本知识点的疑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供其修改教学方案和改正存在的教学问题。

课堂讨论中注意灌输一些计算机算法的思想,不只注意一些语言本身的细节,沿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到算法分析的思路进行分析。对案例中实现的功能,讨论如何去改善算法,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程序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通过大家积极思考,集体讨论,让老师和同学会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五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基于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有以下几个建议和方法。

4.1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实验

首先,通过调试编好的程序,深刻领会教程的知识点。单步调试可以从本质上理解一个程序的执行顺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给学生提供一些经过调式过的规范程序,让其单步跟踪、各种输出语句等理解程序中词语和语法,变量值的变化过程,深刻领会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实现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实验,不至于在实验初期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随后通过加大难度,补充案例中部分模块的一些语句、过程或函数,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通过综合实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4.2 实验课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都没有编程和调试的经验,所以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是共性问题。同时学生较多,大班有100-150之多,小班也有30-50人之间,而教师人手有限,所以实验课上往往是老师累得忙不过来,而学生的问题没有都得到及时地解决。为此,整体案例法的实验中把5个人分一组,按照“男女搭配,优差结合”的原则组合成一个“整体”。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大大地减少了问题的人数,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可以发现自己没有遇到的问题。

组建团队后,细节问题让小组讨论解决,而老师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同时,为了完成大实验作业,让小组团队分工协作,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阅文献的能力,设计出不同的算法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4.3 设计综合实验和考试诱导法,提高综合能力

在课程的后期阶段,要逐渐的加大实验难度,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些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项目最好结合整体案例法,设计与之相似的、功能比较全的综合实验。通过小组集体设计和分解模块,制定编程的规范,由小组成员协作开发。

考试诱导发可以避免临时突击, 死记硬背, “高分低能”现象,可以有力地督促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考试诱导学生更加注重实验课程、编程规范和过程。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综合实验成绩,各占一半。其中综合实验的分数评定应根据实验报告的设计书、团队协作和组织情况、编程格式规范、编程流程和实验总结各方面,而不是只注重最后的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了一种整体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和编程实现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案例,涉及到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内容。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学.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方法[M].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6-188.

[2]肖随贵. 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6:189-190.

[3]孟佳娜,胡潇琨,谭征.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77-17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编译原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