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重视“生生对话”促学生成才

时间:2022-09-03 05:27:48

在物理教学中重视“生生对话”促学生成才

摘 要:从常见的对话形式及其弊端入手,指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伪生生对话”的现象及其原因,明确了需要“让一步”“停一步”“早一步”,以促进真正的“生生对话”的顺利开展,改善物理课堂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改革;对话形式;生生对话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甚至多边活动,不可能只是某一方的独白。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等之间的对话。所谓对话,就是彼此之间合作、交流而促进知识吸收的一个过程。在各个对话的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归根结底都要围绕着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所以,围绕学生的对话是教学活动中最值得重视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成才。

一、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

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开展的对话形式中有学生的参与,但是却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现行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对话形式主要有两种:

(1)师生对话。这种对话形式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着课堂,制订课堂的规则,评判着学生的活动,决定着问题的结果……这种形式的对话,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回答,僵硬地附和,主动性、能动性无从谈起,其实就是一种虚假对话。

(2)生本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形式也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的理解文本,甚至可以质疑文本,对文本作出自己独特的评价,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教师也不愿意给学生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所以使所谓的生本对话就变成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顺从和接受。

二、教学活动中的“伪生生对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主管部门采用了各种手段引导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确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因为教师不能够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髓,或者不愿意改变多年来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或者对新课改的精神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课堂上出现了应付课改的现象,只注重形式的相似,但是实质上还是教师主导课堂,也就是笔者所谓的“伪生生对话”。

之所以给一些物理课堂中生生对话定性为“伪生生对话”,因为真正的生生对话强调学生是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多角度地参与课堂,形成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讲解、质疑,畅所欲言,教师少插嘴甚至不插嘴,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帮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对话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伪生生对话”还是教师提出问题,主导课堂,放又不敢全放,只引导学生往自己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步骤、标准答案上迈进,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最终话语权还是要回归教师。这种“伪生生对话”式的教学上几节课学生还觉得新鲜,但如果上一个月、一学期的话,学生就会默不作声了,因为他们不能享受到合作对话探索真知的喜悦,还只是在围绕着教师的标准答案绕圈子。

三、物理教学需要真正的“生生对话”

真正的“生生对话”,是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的。“生生对话”赋予了学生在课堂上很大的话语权,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没有隔阂、拘束之感,他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1)教师“让一步”,给学生一点对话的空间。无论新课标的理念有多么先进,无论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强力推行,最后把这种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到实处的还得靠一线的教师。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变是实现课堂改革的重点。实现真正的“生生对话”是落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理念的关键环节,物理教师在课堂应学会“让一步”,不要总是冲锋在教学环节的最前面,要学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知识积累去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学习“浮力”一节的时候,教师“让一步”,学生就从生活中的很多例子来证明了浮力现象,甚至有的喜欢军事的学生运用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原理找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样地得来的知识会让学生难以忘记,而且学生在课堂上也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枯燥与乏味。

(2)教师“停一步”,提高生生对话的质量。很多教师自从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感觉自己在课堂上无所适从了,好像自己只是一位纪律的维持者了。在上课的时候,面对学生的分组讨论,有的教师在前面呆立不动,有的教师则正好相反,在小组间来回穿梭不停。教师在学生展开“生生对话”之前,应该对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重难点知识了然于胸,能够高屋建瓴。“生生对话”不需要教师过多干预,但也绝对不是教师无所作为。教师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既不能呆立不动,也不能来回盲目穿梭,而是要深入小组“停一步”,仔细倾听学生的对话,发现学生对话中的偏颇。如在“惯性”一节,笔者发现学生的讨论局限在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惯性以及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就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惯性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以提高学生对话的质量,把物理问题引向深入。

(3)教师“早一步”,创造多形式的对话途径。教师要想让生生对话具有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不但需要“让一步”和“停一步”,还要有“早一步”的意识。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要能够活用教材,用好教材。“早一步”是指教师要能够在备课之初,就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更为灵活的生生对话形式。物理课程的内容虽然概念和定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是物理教材编排却具有生活化的倾向。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物理具体实际运用的兴趣,采用“生活物理情境模拟剧”“生活中物理小实验”等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对话,发挥集体的智慧,阐释物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辩性格开展“物理辩论赛”,但是不论何种形式,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合理分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早一步”,教学的方式就可以多一些,学生的对话就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实现了。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生生对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顺应新的教学观的理念,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它必将改善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点燃学生沉睡已久的探寻知识真谛的热情,促进学生成才。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漫咖啡如何快速成功 下一篇:重视诚信教育促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