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仍是台商“首选地”

时间:2022-09-03 05:10:02

[来自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调查显示,2006年大陆最适宜投资城市前10名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宁波北仑区、苏州昆山、杭州市区、无锡江阴、苏州市区、天津滨海区、南京市区、扬州、北京亦庄。可见――]

无论是在跨国公司还是台商心目中,长三角仍然是中国最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以下简称“电电公会”)近日公布了2005年祖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研究,综合过去7年来的总评估,“吸金”前5强的城市都在华东地区。

无独有偶,《福布斯》近日在首届“中国城市投资论坛”上公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长江三角洲城市继续毫无悬念地成为2006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的主角。

苏州工业园区名列榜首

我们从电电公会了解到,排名前20的台商推荐城市有12个集中在“长三角”区域,其中,包括榜首苏州工业园区在内,有4个城市是在苏州地区。电电公会指出,今年有80个祖国大陆的城市被列入评比,根据城市竞争力,投资环境力,投资风险度,与台商推荐度等指标评价,选出综合实力最佳与台商推荐城市排名。

在台商极力推荐的20个城市中,具有“全球电子巢”美誉的苏州与无锡等城市名列前茅,这个高科技产业带更是台商推荐的重点。其中,苏州地区就包含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昆山、苏州市区与苏州新区4个地方,而苏州工业园区更是名列今年榜首。这项报告的主持人吕鸿德教授指出,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制度完善,强调创新,以及风险低都是胜出的主因。吕鸿德说:“进入一个比较稳定,或是比较可以控制风险的区域内,所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什么会在一些单项指标方面排列在前。”

做过上百家台商顾问服务的台湾华信公司总经理袁明仁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夺冠,是因为有保税中心的概念,可以立即退税,例如像华硕这样的公司,在物流成本上可以节省三成,类似的措施对台商而言非常重要。

台商西进北扩趋势渐明

吕鸿德还指出,从今年台商极力推荐的名单可以发现一个趋势,台商西进布局已从珠三角,扎根长三角,向北扩展到环渤海湾地区。

福布斯2006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也显示出,一些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更具市场发展后劲,同时受益于长三角陆路交通网络建设的二三线城市在位次上有相对明显的提升。

此外,环渤海湾地区的开发让经营成本相对低廉而人才素质较高的天津首次进入前十名;西南区域的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凭着专业人才的聚集和强有力的市场后劲各自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成都更是首次晋级“前十五”;相比其他发展平平的中部城市,安徽的芜湖尽管在市场规模上不那么醒目,却因人才、经营成本和交通条件等各项指标的均衡发展提升了九名;广东坚持多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区域内产业结构转移让这个经济大省的很多城市重现生机。

投资首选地年年有变

在比对去年的榜单后发现,2006年台商推荐赴祖国大陆投资城市排名比2005年有大幅变化。2006年第一名的苏州工业园区,在2005年曾跌到A级极力推荐城市第18名;而2005年排名第一的上海闵行区,今年排名掉到A级极力推荐城市第12名。

这项调查指出,上海闵行之所以排名大幅倒退,是因为从2006年4月开始推行新企业税务登记制度,提高了审批标准、延长审批时间,加上区内五大工业区彼此相互竞争,又缺乏明确定位和产业群聚等原因。

而综合过去7年来总评估,能够7年来都列入A级极力推荐的城市几乎没有;值得关注的是,向来被认为投资风险高的广州天河这次首度进入极力推荐的榜单内。

对广州天河今年跻身进入极力推荐名单,吕鸿德指出,祖国大陆的招商思维,已经从引资改为选资,因此在建设方面,不再以投资为重,而是强调效益,从投资制造转向追求升级与质的蜕变,这是广州天河上榜的原因。

从长期分析结果观察,北京、上海与重庆等重要的直辖市并没有得到台商高度的评价。吕鸿德认为,可能原因有三,第一是这些城市都存在“大政府、小企业”的心态,政策的干预力度较大,使企业失去较大的策略弹性。第二,这些城市大多会以吸引全球五百强为重要对象,甚至以这些跨国企业的区域总部为号召,台商相对会受到冷落。第三,则是这些城市由于与世界各地政府或跨国企业的交流频繁,因此思维也渐渐与国际接轨,政府的运作模式相对制度化,对习惯讲人际网络的台商来讲,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东莞市虽是台商早期进入祖国大陆的首选,但是总评估最不受推荐的城市,前10名中有7个在东莞地区,其他则是深圳,南通与惠州。吕鸿德还表示,统计历次调查资料发现,东莞,泉州,惠州与泰州,是被认为需要改善名单中的常客。

上一篇:外资角色再审视 下一篇:运用现代金融分析实施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