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正炙手可热

时间:2022-09-03 04:46:52

能源互联网正炙手可热

在改革和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用互联网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眼下正成为最时髦的词。从政府机构、大型国企,到民营企业,言必谈能源互联网,社会每天都在更新和变化,如果不去主动顺应逐渐升温的“互联网+能源”大潮,加快转型步伐,传统巨头也许就会在未来的某个时点轰然倒下。在当前我国的改革浪潮中,能源互联网迅速成为各界炙手可热的讨论话题。

在“互联网+”的强势大潮下,能源行业已经开始追逐这辆己启动的互联网列车,一些地方政府及重要的能源企业也正主动拥抱能源互联网。就在近期,四川省电力公司与腾讯签订“互联网+电网”项目合作协议。此外,上海、江苏、北京、江西等地在落实“互联网+”战略时,都突出将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与互联网结合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很多我们目前的难题都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通过大数据来解决,比如艰难推进的电动车充电。

面对未来的巨大市场,参与能源互联网研究的单位涉及到传统的智库机构、能源局和工信部等部委机关,芯片公司、软件公司、节能服务企业等也已经蜂拥进入这一领域,争着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正步入政策蜜月期

近日,国家能源局己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将于6月提交给国务院,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分为六步逐级推进:互联网售电、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碳市场交易、储能、电动汽车以及智能家居。

事实上,国家能源局已经悄然在行动。据悉,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第一次能源互联网会议传出消息,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着力点在分布式能源、微网、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基于数据的服务等商业模式上。随后一个多月以来,国家能源局陆续组织相关专家和企业就能源互联网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并于最近的一次座谈会上布置了十几个相关课题,课题主题包括能源互联网的功能定位、架构、关键技术、商业模式、制度保障和评估机制等,要求课题承担方尽快完成。

其中,作为该项目主要课题的牵头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鸣在撰写《能源革命与能源互联网+》-文中,第一时间权威阐述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的原则与主张。该文章阐述能源互联网对未来电力工业体系形成的作用,能够保证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一方面,能够实现各类型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储能设备以及可控负荷之间的协调优化控制;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除此之外,能够提高需求侧管理精细化和用户用电个性化水平,包括提高售电企业的需求侧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提高用户用电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两方面。还能够推动广域内电力资源的协调互补和优化配置,包含电力远距离输送是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可靠依托;及依托于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也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两块。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能源互联网正进入政策蜜月期,并认为能源互联网将是一个贯穿全年的投资机会。在今年的“智慧能源国际峰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开启能源互联网新时代”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能源产业未来机遇与走向。期间,有专家就曾表示,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巨大,根据现有数据测算,预计2020年输配侧与用户侧两端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此外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充电、光伏、风电、碳交易等细分领域也将受到惠及。可以说,能源互联网正让传统能源行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互联网+”的大潮推动下,能源行业正变得炙手可热。国内一些电力企业已经在一些核心的基础建设上主动拥抱能源互联网。一家国有电力企业负责人介绍,现在他们已将一些传统变电站变成了智能变电站。“比如说,原来需要60分钟的操作,我们现在10分钟就可以完成。很多变电站减少能耗10%,节约了60%的控制电缆。”

业内人士认为,能源互联网作为一次能源技术革命,互联共享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产业布局和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互联网基因高度开放的特性,也会推动我国能源行业的变革。不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史丹看来,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很好,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以及能源结构调整改革的关键时期,当下的重点是要解决好基础问题,“比如说一些基本的调度方面。现在主要还是要加强基础设施,软件硬件都需要加强,还有软件供应商,硬件开发商,以及整个程序的生产商和用户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协调好。”

事实上,相对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而言,能源互联网这片蓝海在我国才刚刚开始被发现。不过,一些地方政府及重要的能源企业也正拿出自己对能源互联网的支持政策。截至目前,上海、江苏、北京、江西等地在落实“互联网+”战略时,都突出将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与互联网结合的发展方向。“很多我们目前的难题都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通过大数据来解决,比如艰难推进的电动车充电。”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道。

韩晓平同时还表示,“能源互联网会对传统的能源系统形成颠覆。以电动汽车为例,以后我们充电可能不用到充电站充电,首先,如果专门建个充电站是较为麻烦的,另外我们开到充电站,还消耗很多能源,并且有可能造成交通拥堵,如果说我们在家里的地下室充电,或是在小区充电,而这时就需要通过能源互联网和整个能源系统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实现就近充电。”

其实在和百姓关系密切的一些更广泛的层面,能源互联网的大局正渐渐铺开。比如,智能电网、家庭智能分布式电站、智能家电等等名词其实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已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如何影响我们,也许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带来的便利仅仅是开始。互联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全体用户的互动和广泛参与,韩晓平认为,对于能源互联网来说同样如此,美好前景可以有无穷的想象,而关键在于要激发老百姓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参与,它才能真正的有意义。”

多类企业争先布局

对此,产业企业并没有过多的在概念上进行炒作,而是拿出了实际探索。

例如,电网企业在推动智能电网、四网合一试点;电气类公司在推动智慧能源服务、智能电器产品。就在电网企业、电气制造服务商、软件商都纷纷和能源互联网搭上关系之后,5月28日,芯片巨头英特尔和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的“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落成,标志着芯片巨头也贴上了能源互联网标签。

当然,看准这片蓝海远不止这些企业。今年以来,能源互联网还受到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的强烈关注,并积极布局该市场。

4月份,阿里和中石化达成协议,由阿里为中石化提供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电商巨头阿里和国有石油企业中石化的合作迎合了目前国家促进国有企业进行信息技术革新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更好追踪供需和排放量的政策。中石化表示,和阿里的合作将帮助升级中石化目前的传统石油化工服务。阿里云则表示将帮助中石化建立云端商务系统和覆盖整个石油化工生产链的数据分析体系。

随后不久,也就是5月底,在面对能源互联网究竟是“能源+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能源”争论不休时,作为“门口的野蛮人”腾讯也实实在在地铺开其能源互联网版图,从电网切入,闯入十万亿级的能源互联网市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互联网+电网”服务应用平台展开深层次合作,正式实施“互联网+电网”战略。腾讯此次牵手国网,可视为试水电力市场前的热身。

而对于互联网另一巨头百度来说,也毫不示弱,其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早在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能源互联网会议上,百度是受邀企业之一。与会者还包括电力巨头华能,电力设备企业新星远景能源。而百度CEO李彦宏其实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曾对外表示,百度正在持续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项目。

此外,除了互联网三大巨头争抢能源互联网市场之外,还包括谷歌、特斯拉、微软及苹果等国外企业也纷纷抢滩能源互联网蛋糕。

当前,互联网时代不可逆。顺应世界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ICT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实现能源产业链的数字化重构,在能源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售电企业还是服务企业,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首先必须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上一篇:“互联网+”让社区服务更智慧 下一篇:移动医疗或借政策红利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