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出门要“四带”

时间:2022-09-03 04:14:42

老年人出门要“四带”

由于忘记携带急救药物、通讯工具,或者不能为医生提供病历等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的病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为此,我提醒在外活动健身,或者走亲访友的老年朋友,出门时要携带一些必须的救生物品,以防不测。

没带手机。不能报警把命丧。我的一对老友夫妇,目前在住处附近散步时,老头子突然昏倒在地,由于夫妇俩都没带手机,附近也没有人走动,且离家也有一定的距离,故40分钟后才联系到救护车!但为时已晚,医院抢救5个多小时后,终因心肺衰竭宣告抢救无效。老友是个老病号,此前在医院体检时,曾发现心脏有两根血管堵塞得很严重,他正准备手术哩。

对于这样一些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其外出不管是工作还是健身娱乐,除了有人陪伴之外,一定要携带通讯工具,这样,一旦突发疾病就能及时求救,从而挽救生命。

没带病历,判断不准丧生机。胡老伯今年70出头,是一个冠心病患者,曾有过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发病史。2009年5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他在公园里晨练时,突然发病倒地,旁边的人连忙拨打“120'’,救护车在第一时间赶到,对胡老伯进行了抢救,却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当时,救护车上的一位护士是笔者的高中同学,事后她透露了当时的抢救情况:医生看到胡老伯身体较胖,且脸色潮红,便先查了一下是不是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被否定:后来又查了心脏,发现胡老伯有冠心病,但冠心病有5种类型: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因此,医生一时不敢果断地足量用药。这样一来二去,就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这位护士说,如果胡老伯有病历在身上,医生救治时就能避免走弯路。所以,“老病号”一定要将病历放在身上;最好再自制一张“救生卡”:用一身份证大小的硬纸,一面写上姓名、年龄、详细家庭住址、宅电、儿女家或单位电话等身份资料;另一面简要写上本人的病史情况,如正患何种疾病(或患过何种疾病)、正服用哪些药物、对哪些药物过敏等。有了此卡,老人一旦发生意外时,人们会在他的口袋里找到卡片,可及时通知其家人,或急送医院;医生看了病历或者卡片,就能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

没带药物。第一时间没把握。张大爷是个心脏病患者,随着年纪的增大,心脏病的发病次数增加了,因而,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他都随身携带。2009年4月的一天,张大爷到某保健产品的销售点免费试用磁疗床,也许是刺激过度不适应,张大爷突发心脏病,他急忙示意旁人在自己的口袋里拿速效救心丸,谁知左找右找都没有。原来,张大爷昨天换了衣服,准备好的速效救心丸竟没有带在身上!大伙忙打“120”,当急救车赶到时,张大爷已因心肌梗死离开了人世。医生说,心肌梗死发作时,最佳的救治时间是6分钟,错过这个时间,即使不死,也会留下后遗症。

随身携带急救药是心脑疾病患者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切不可疏忽遗忘;像张大爷这样的患者每天出门时,都要摸摸口袋,看救命药是否带在身上。如果张大爷能做到这一点,一般是不会发生猝死悲剧的。

没带现金。延误抢救实遗憾。退休职工老刘,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曾患过小中风。另外,他还是左邻右舍皆知的“妻管严”,身上的零花钱常常不会超过10元。有一天,他邀球友打门球,在打球过程中突发脑溢血,被球友送到就近的一家私立医院抢救。这家医院刚开办不久,由于没有经营经验,一些赊账的病人时常偷偷出院,致使医院存在大量死账。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再度发生,医院加强了管理,规定不准透支治疗。这不,老刘刚抬进抢救室,就被告知要先交1000元医药费,方能进行抢救。老刘身上没有钱,同行的老友们一时也凑不齐这笔钱,只得打电话让老刘的家人送钱来,这样就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身旁的老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刘停止了呼吸。

老年人突发疾病到医院进行抢救,如果不能及时缴纳医药费,有的医院很可能拒绝抢救;即使出于人道主义进行抢救,也不会用昂贵特效的好药。如果老年人根据病情需要,在身上适当地放上一些现金,需要时再加上同行的人们凑一些,就能缴齐医院所要求的费用了,从而让急救顺利进行。

上一篇:及时清除生命磁盘里的垃圾 下一篇:过度牵挂也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