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学好文言文

时间:2022-09-03 03:05:25

如何轻松学好文言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却不尽人意,学生不论是平时阅读,还是考试都感到困难重重。常见的困难有:1.对古今意义变化较大的词,学生常犯“以今解古”的错误。2.被实词中一词多义和虚词的灵活用法搅得晕头转向。3.古汉语中一些特殊语法造成学生阅读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帮学生轻松地学习文言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借助文言语法,准确理解词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各省的中考试题不难看出,对语法的考查题几乎没有了,于是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对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语法一字不提。但我认为淡化语法并不意味着可完全不讲语法,相反结合教材实例适当介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语法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而且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句时,笔者结合“妻子”这个词,向学生介绍古汉语单音词,他们就能明白“妻子”在文言里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学生了解这一语法知识后,触类旁通,碰到“无论、不足、交通”等词时,就不易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混淆而错译词语,出现以今解古的笑话。

二、巧用方法,化难为易

(一)反复诵读,弃同记异。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选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大多是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文章,作品的语言与现代汉语相比继承得多,演变得少,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词语至今还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教师不必花时间和精力讲,让学生自己感悟、理解,而只需将重点放在“异”上,即对那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字词重点讲解,让学生强化记忆。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字词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积累,这样既减少记忆的量,又记得快、记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任何知识的学习,再难,再复杂,总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记忆,而且能让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学习的规律。如,实词“许”在文言中有“答应、允许、同意”和“左右、上下”两个意思。如: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③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时人莫之许也。仔细观察分析可发现①②句的“许”属于“数词 +许”,“许”往往表约数,指“左右、上下”。③④句的“许”属于“许”+名词(代词)”,“许”是动词,指“答应、允许、同意”。又如,虚词“之”的用法虽灵活,但仍有规律:(1)之+名词,此时“之”往往是结构助词“的”;(2)动词+之,“之”往往是代词;(3)名词(代词)+之+动词,“之”往往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只要掌握这些规律,以后碰到相关的情况,就能不假思索地准确判断。

(三)特殊句式,归纳记忆。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常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了解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翻译句子,把握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我们把教材中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提取知识,记忆更容易。如:判断句,常用“(1)……者,……也。(2)……也。(3)乃、则”等表示;被动句,常用“(1)为……所。(2)见……于”等表示。

三、在拓展运用中巩固提高

教育学认为:“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和智能结构的转化,是一个多阶段或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相互区别而又联系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属于不同层次。很多时候,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基本理解学过的词语,而很难将其上升为“会运用的语言”。积累只是手段,学会运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例如,一次语文测试题,要求学生解释课外材料中“但、以、被”的意思。样卷分析发现,60%的学生不能完全答对。事实上,试题中的“但、以、被”三字的解释均是课本“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舍生皆被绮绣”这几句中的“但、以、被”的知识迁移。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没有将平时理解的知识上升为会运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一些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的文言课外材料,如,短小的成语、寓言故事等,让学生阅读,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去,在运用中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上述方法,本人感到教师教好文言文和学生学好文言文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上一篇:浅析高中语文教育的弊端和对策 下一篇:教小学生怎样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