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 大世界

时间:2022-09-03 12:44:25

小窗口 大世界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开始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由此,笔者在学校开设了“创意摄影”这门课程,受到学生喜欢。我们所开设的创意摄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教学,它遵循以“创意”为主、摄影为“辅”的理念,旨在通过创意摄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拍摄设备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不一定要使用专业的单反相机,普通的家用数码相机、手机、iPad等都可以成为拍摄工具。所以课程的门槛低,实用性强,受众广。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主体添加法――引发自觉联想

所谓主体的添加,就是指在已有的主体物上通过联想进行添加,让这个主体变成另一个主体或呈现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状态,从而使画面产生趣味性,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促使他们独立思考。添加是创意摄影的初级阶段,更是创作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添加:可以先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看谁画得多、画得好、画得与众不同,最后再把自己的创作草图用摄影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图1、图2,是学生在课内利用手指的造型进行的联想,并根据联想进行恰当的添加,让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容易操作,出效果快。我们平时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物品如笔、杯子、铅笔盒等等让学生展开联想。

又如图3、图4,则是利用实物对主体背景用添加的方式进行的创作,它更注重画面效果的营造,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种创意方法的使用首先要画创作草图,然后根据草图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难点在于趣味性的营造。

采用主体添加法进行拍摄,只要注意拍摄角度,光线充足,曝光准确即可,普通的家用相机、手机均可以拍摄。

二、主体错位法――突破创意空间

主体错位拍摄,主要是指把不同对象的前景和远景利用相机的拍摄技巧进行巧妙组合,利用视觉误差把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这种创意拍摄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组合,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可以胡思乱想,其次才是要解决拍摄技巧。利用错位营造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空间构建,从而创作出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作品。

如图5、图6的拍摄,我们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作。这样的拍摄必须做到相机和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种创作在突破创意空间思维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采用主题错位法,对拍摄技巧的要求是:小光圈,短焦距,大景深。错位拍摄时往往会遇到景深问题,毕竟物体体积相对较小,又不适合放在大场景里。所以,尽量不用长焦距,光圈也要足够小。如果一定要使用长焦距和大光圈,则要考虑物体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以达到协调效果。

三、主体重构法――引导多向思维

生活中的事物千变万化,不同的视点、不同的组合都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对这部分的训练我们分两部分:一是视角的重构,二是内容的重构。

(一)视角的重构

视角的重构是指我们利用不同的视点、不同的拍摄角度进行摄影创作。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另眼看世界”教学活动:用不同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美。如图7为利用仰视的拍摄角度所拍的教学楼屋檐一角,它让学生感受到“在特殊的角度下产生的独有的装饰美感”;如图8为利用俯视的视角所拍摄的校园水池,它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水池是这样有美感”。这类作品很多,在校园里展出后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强烈共鸣。

(二)内容的重构

内容的重构主要是指通过对主体物的重组、分解等进行摄影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下创作者的创作空间更大,更为自由。

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两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一是“我和影子有个约会”,二是“跨越”。

“我和影子有个约会”主要是利用影子和实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摄影创意,让影子成为活动的主角,使影子和实物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样的画面很有新意,如图9打棒球的人,图10用小来代替人的眼睛。学生有了创意的方向或是思维的方式后,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优秀的创意作品。

这类作品的拍摄,对拍摄工具的要求不高。难点在于拍摄的角度及光线的安排,尤其是要注意千万不要把拍照的人和相机的影子拍进作品里。

“跨越”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是时空的跨越,也可以是结构的跨越,它通过对拍摄主体的重构产生与众不同的画面效果。如图11是表现时空的跨越――两学生把自己小时候在草场上的合影拿到现在的场地进行重新拍摄,这类照片可以产生很强的怀旧感;图12则是通过方位的置换让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误差。

创意无限,思维方法更是无限。创意摄影课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上课积极性提高,思维变得敏捷与灵活,作品自我个性的展现十分明显,课堂气氛也活跃了。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艺术创意思维的训练,学会在有效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效果,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上一篇:青山绿水的忠诚卫士 下一篇:战国风云:政治家的悲喜剧(三)性格与命运:吴起...